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指南
從科研和學術的範疇到技術創業,人工智慧僅用了幾年的時間。這樣的轉變不僅得益於人們希望新技術解放生產力的訴求和政策的扶持,還離不開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的助推。
在2014—2017年間,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出現快速增長。被外界視為人工智慧元年的2015 年,投資總額達到了450.7億元,同比增長306%。並在2016年和2017年持續增加頻次。直到2017年,投資金額出現了小範圍的回落。
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企業融資總額佔全球融資總額70%。由此中國也超過美國,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
投資熱點及趨勢
隨著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認知的不斷深入,其投資也日趨成熟和理性。在過去三年,企業服務、大健康、金融、機器人、 汽車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是最熱門的投資領域。從二級行業來看,企業服務中的智慧營銷,金融中的智慧風控,大健康中的智慧影像診療,汽車中的ADAS系統和機器人中的服務機器人都是人工智慧細分領域的熱門投資物件。
投資市場開始青睞底層技術創業公司。人工智慧基礎元件的專案從2012年無投資到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完成了18次、30次、23次投資,獲得融資金額共計67.7億元人民幣。
人工智慧繼續滲透傳統服務和出行行業。從2012到2017年間,金融、汽車、網際網路服務和大健康在投資頻次和融資金額上均高於其他行業。
安防保持較大金額的融資。2012到 2017年間,安防的投資總額僅次於金融、汽車、網際網路服務和大健康,以150.8億元的融資額排在了各行業的第五位。
獲投A輪公司佔比仍然最高,戰略投資開始逐漸增多。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580家人工智慧企業獲得投資。其中種子和天使輪的佔比開始逐漸縮小,投資人對A輪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熱情,目前是獲得投資頻次最高的輪次。
進擊的巨頭
巨頭投資人工智慧佈局在業務關聯產業上下游。在人工智慧發展的熱潮中,嗅覺敏銳的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了自己的戰略佈局。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將投資滲透到人工智慧的各個板塊。
從領域來看,各個巨頭投資的專案均處於其未來戰略佈局產業鏈的各端。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完成了17項人工智慧行業投資,他們的投資重點主要在安防和基礎元件,代表性的公司有商湯、曠視和寒武紀科技等。
騰訊完成了18項投資,其投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智慧健康、教育、智慧汽車等領域,代表性的公司包括未來汽車、碳雲智慧等企業。
百度則完成了19項投資,投資的重點主要在汽車、零售和智慧家居等領域。
京東一共投資了11家人工智慧公司,他們的投資重點聚集在汽車、金融和智慧家居等領域。(本文首發於《經理人》2019年01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