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有人認為拼多多是消費降級 主要有兩個原因

作者:龔進輝
去年7月,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上市,成為電商行業的一件大事。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還來不及享受上市的高光時刻,便捲入了一場巨大的輿論爭議,除了被指責假冒偽劣氾濫,圍繞拼多多的另一個熱門話題便是消費降級和消費分級之爭。
不少人認為拼多多代表消費降級,因為核心受眾是四五線城市低收入使用者,消費水平低,甚至把其與low劃上等號。但也有聲音指出,拼多多本質上是消費分級,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四五線城市使用者也能像一二線城市使用者一樣享受電商帶來的實惠、便利,而他們的購買力的確與後者存在一定差距,更像是展現真實的自我。
我認同第二種觀點,拼多多生動詮釋了消費分級。其實,存在即合理,無論是天貓、京東提倡的消費升級,還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消費分級突飛猛進,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消費升級是趨勢,但消費也要分級,只有在不同的消費分級裡進行消費升級,社會才會進步。
近日,黃崢在接受極客公園專訪時指出,拼多多使用者基數已經不小,佔整個中國移動支付使用者相當大比例,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因此它顯然不是一個只針對所謂下沉人群或小眾市場的產物。在他看來,沒有人會在物質消費上主動消費降級,而有關拼多多是消費降級的觀點盛行,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過去幾十年,中國市場縱深特別大,不同地區消費情況差異巨大,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消費升級需求;二、同一個人有不同的面,黃崢以自己的媽媽為例,她是一個相對有錢的媽媽(黃崢個人財富高達950億元),不僅在買菜、買紙巾時會貨比三家,計較一兩塊錢的得失,也會買高配iPhone和好的電視機。
黃崢表示,自己觀察媽媽的行為,覺得很正常,但如果抽象出來放到一篇文章裡去讀,可能會覺得她很分裂,“但是其實這件事情,我認為是在千千萬萬的家庭裡面,每天都在發生的。”
他認為,在消費這件事上,所有人,無論你有錢還是沒錢,實惠是一個普世性需求。而拼多多在阿里、京東兩大巨頭眼皮底下快速異軍突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未必是使用者的下沉,而是使用者的拉平。
“就是它(移動網際網路)讓最廣大的中國老百姓,擁有了和一線城市一樣的資訊獲取的能力,和進行交易的能力,這個在PC年代都是做不到的。”黃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