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式現如今這麼火,對商家究竟有何用?
眾所周知,看到這篇文字的,已經對小程式比較熟悉了,特別是微信小程式,現如今已發展之勢如火如荼,但對於我是商家,小程式對我到底有什麼用呢?小編帶大家來解讀一番;
回到商業本身來考慮這個問題,不管技術與商業模式如何變革,商業基本要素離不開“人貨場”三個字
人:指的是你的目標客群(傳統理論中“人”還包括店面導購等營業人員,但在電商環境下這個因素遠沒有客群重要);
貨:就是指你賣的產品;
場:就是賣的場所和渠道;
那針對以上這些,微信小程式能做什麼?
人,有些目的相對明確的商家也會提到,想用小程式來獲客。獲客其實又分兩個方面:新客和老客復購。對於新客,如何通過小程式獲得曝光和轉化?這是為什麼很多文章總會熱衷報道小程式又開放哪些入口。
1、就是附近的小程式,5公里的精準流量曝光;
2、找到目標使用者關注的公眾號;(這也是為什麼說小程式是公眾號的第二春的原因)
3、找到目標使用者集中的微信群,或者加了非常多目標使用者好友的微信個人號;
4、是微信搜一搜,微信搜尋的趨勢不能忽視,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做搶名字佔坑的事情,比如說訂蛋糕、訂花等
還有一些線上的渠道可以對接
1、可以無縫對接公眾號(選單、文章等);
2、小程式有附近的小程式、微信搜一搜等流量來源,微店沒有;
3、小程式有接近原生程式的順滑感受,以及更方便的調起微信支付。
所以在消費場所上,小程式的優勢就在於提升購買體驗。結合微信其實有很多創新可以做。舉個例子:相比淘寶這一個大賣場,裡面的買家互相都不認識,但在微信,特別是在微信群裡賣貨,如何通過群裡熟人的購買帶動其他人的購買?這裡就有小程式的機會。
用實際場景跟大家舉例
TO餐飲門店的老闆們
小程式可實現一桌一碼,直接在門店內桌上即可實現電子點餐、排隊等步驟,傳統的餐飲門店,一般設有收銀員、點餐員,而這些人力成本,統統都可以省下。一個門店,一年至少可省下幾萬元。由於無需排隊,小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節假日門店的擁擠情況,擁擠會造成實際客流量的減少,而收入=實際客流量 x 單價從而造成收入減少,在即將到來的聖誕消費熱潮,如果門店事先實現一桌一碼,客戶入店可就近尋找餐桌坐下點餐,無需排隊,門店執行效率得到提升。
我們的衣食住行
一個人的一天:早上出門打車,交通服務;中午點外賣,訂餐服務;晚上吃完飯看電影,訂票服務。這些服務都相對高頻,還有很多低頻服務可以覆蓋。如:停車,洗車,租房,房屋裝修,家電維修,美容,美甲,美髮,掛號,問診,旅遊訂火車飛機車票,訂酒店,訂景點門票。
通過小程式使用上述服務,可以有以下幾大優勢
A、低頻服務類的APP,使用者一般一個月甚至才用一次,如火車訂票等app,這些app佔用使用者手機空間,使用者經常用一次刪一次。這些app將會被小程式所取代,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對應企業必須提前佈局小程式,避免衰退。
B、入駐小程式的商家產生的交易,微信不抽佣金,傳統美團、大眾點評等O2O軟體,抽取佣金高達10~20%,外賣店主、影院公司等承受著O2O的高額佣金,苦不堪言。而小程式的到來,無疑是上述企業的福音。
C、小程式的顛覆性,毋庸置疑,特別是對於線下場景,更是解決了網際網路最後一公里的難題,打斷了以前線下與線下的割裂格局。與之密切相關的企業,如果不在顛覆的浪潮來臨之前,提前上岸佈局小程式,最終可能會被浪潮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