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為LPL拿下首冠,但騰訊居然不認為自己是贏家?
最近這幾天,網紅小王(王思聰)顯然成為了微博熱搜上的常客,從成為新表情包的吃熱狗,到成為微博史上最快破1000萬轉發的抽獎,伴隨著IG戰隊奪得英雄聯盟S8冠軍,作為俱樂部老闆的他,也儼然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IG奪冠了,但騰訊好像不太熱心
關於IG奪冠對於LPL賽區玩家們的意義,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但是和玩家們刷爆社交平臺的“IG牛X”的畫風下,騰訊官方卻保持了一個令人感到詫異的“平靜”,用網友的話來說,就好像是S8冠軍對決中敗北的是IG戰隊一樣。
LOL客戶端的主題不是冠軍隊伍IG、慶祝活動等了三天才上線、新面板KDA女團成為了這幾天宣傳的重點,這一切都和之前RNG戰隊奪得MSI冠軍的“八分鐘”效率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隔壁的英雄聯盟臺服已經用“神龍崛起,首登世界之巔”的口號,拉開了持續一週的慶祝活動,似乎奪冠的不是LPL賽區的IG戰隊,而是LMS旗下隊伍一樣。
奪冠後續騰訊方面反應引起廣大玩家的不滿,這個話題的熱度幾乎蓋過了IG奪冠本身,不得不說是個不小的諷刺。更加有趣的是,在騰訊官方的“昏招”之後,王思聰親自下場、陸續出現了騰訊官方致歉、騰訊LOL高層出現IG黑粉、公關授意各個渠道冷處理、禁止主播討論IG奪冠慶典活動等等操作,更是堪比007。
相比於之前RNG奪得MSI冠軍,此次IG奪冠的慶祝工作就顯得倉促了不少。眾所周知,運營是個嚴謹而複雜的活事情,以今年IG和FNC的冠軍爭奪為例,IG贏了應該是有方案的,IG輸了也有另外一套說法,但如論如何都有一套章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那麼,這一次騰訊的英雄聯盟部門有失專業水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先來看看騰訊官方怎麼說的吧?在騰訊英雄聯盟官方的致歉公告中,官方將奪冠慶典延遲歸咎於“伺服器不穩定”上,擔心大量玩家湧入會導致伺服器宕機。不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明顯的託詞起到的解釋力度不足,騰訊又不是像世紀天成這樣的小廠,還需要上演借《洛奇英雄傳》的伺服器給《EVE》的戲碼。再說了,即使當天準備不好備用的伺服器,也用不著8天的時間來解決。
最可能的原因也是最神奇的
官方說法不足以取信於人,自然就阻止不了陰謀論的蔓延。對於這一次英雄聯盟策劃的業餘操作,目前差不多有3種說法。先來說說最不可能的——高調宣傳與官方輿論導向違背,騰訊有意淡化影響,但不提央視和共青團等媒體先後轉發慶祝,明年DOTA2的TI9國際邀請賽落地上海,以及人民日報對於IG奪冠的評論文章,都顯示了一點“遊戲≠電競”,因此官方態度也是非常明朗的。
可能性稍高的則是隨著年末的到來,騰訊營銷預算已經花得七七八八,沒有足夠的費用再搞一輪大規模宣傳。這點與今天彭博社的報道不謀而合,據悉因遊戲審批凍結,騰訊將削減遊戲營銷預算,要求營銷方面控制資金流並且減少支出來“一同度過難關”。
這種說法的漏洞在於,英雄聯盟這隻下金蛋的母雞已經執行近10年,作為一款使用者基礎極其驚人的遊戲,投入產出比是非常可觀的。不論是老玩家迴流,還是各種面板的打折促銷,對於騰訊都是1+1>2的收益,而這種慶祝活動顯然能夠盈利,在一般人看來就是借錢也要做,況且騰訊家大業大又不是揭不開鍋。
仔細回顧了IG奪冠之後騰訊的一系列操作之後,最不可能的結果就浮現在眼前——捧IG戰隊的收益是要小於保持沉默。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把時間線拉長,電競產業的重點顯然是後面“產業”二字,既然是產業就必然要產生收益,但是和一般廣告主——平臺——使用者的迴圈不同,電競產業則是贊助商——賽事運營——戰隊——觀眾這四方。
贊助商之所以會贊助賽事,就是看中了以年輕使用者為主體的觀眾群體,垂直類的廠商能夠更高效的轉化玩家,比如Intel、AMD、華碩、雷蛇等等,而傳統品牌們選擇與電競合作則是對未來客戶群體的尋找,比如說寶馬和賓士,並沒有多少年輕人能買得起,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將品牌形象紮根在年輕人心中。
在電競產業方興未艾之時,贊助商的身影就已經出現在了各大賽事之上,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WCG的興盛是由於三星不計回報的投入。而隨著電競產業逐步成熟,贊助商的身影也如同傳統體育專案一樣,從單純贊助賽事到贊助俱樂部和戰隊,這也就引申出一個問題,賽事贊助商和戰隊贊助商往往不是一家,甚至還會出現競品對立的情況。
在S8出征之前,萬眾矚目的是RNG戰隊,LPL賽區贊助商和騰訊的資源絕大多數都傾注到了這支明星戰隊上。看看RNG和IG的定妝照大家心裡估計就有譜了,梅賽德斯賓士、穀粒多、KFC等賽事官方贊助商同時也是RNG戰隊的贊助商,而IG的隊服上僅僅印著熊貓直播、網魚網咖這兩個“IG.WXZ”旗下的企業。
IG的利益≠LPL的利益,這一點大家要牢記
縱觀LPL賽區這一年多來的宣傳,以及騰訊整體大文娛戰略的方向,可以很明顯發現,騰訊搞的是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大衛·斯特恩執掌NBA時的“造星計劃”,通過媒體將喬丹、約翰遜、伯德塑造成響徹世界的名字,而通過直播平臺和社交網路,早期的EDG、如今的RNG,則是騰訊將電競選手往偶像明星道路上引導的產物。這樣的做法好處是多維的,不僅能夠收割玩遊戲的男性使用者,也同時會吸引追星女粉絲群體。
但是電競圈和娛樂圈還有的不同,娛樂圈的偶像可以徹底為粉絲服務,而電競圈說到底是“成績說話、菜是原罪”,俱樂部的重點在於贏得比賽和拿冠軍。比如說,LPL賽區目前最大的明星“UZI(簡自豪)”絕對稱不上帥,他是用“驚豔全場的薇恩”來完成一戰成名。
成立於2011年的IG可以說是一支很純粹的電競戰隊,“俱樂部基本沒什麼商務,選手們在裡面就是純粹的打遊戲”,上面的評價是出自前IG俱樂部英雄聯盟本部隊員笑笑在直播中的口述。因為IG有王思聰,可以通過自家的熊貓直播、網魚網咖等產業來變現,不過這讓其他戰隊怎麼辦?
IG作為LPL賽區中很獨特的存在,在S8奪冠之後,騰訊貿然的舉行大規模慶祝,幾乎可以說是白白便宜了IG,還要惡了自家的贊助商。在騰訊和贊助商眼中,商業價值最高、粉絲數量最多的“王者之師”RNG,一路高歌猛進順利封王才是正確的劇本,但事與願違,RNG在八強賽翻車,也直接導致在S8結束後,梅賽德斯賓士、穀粒多、KFC等贊助商分享不到勝利的果實。
故而只有在騰訊、贊助商、IG戰隊三方共同參與進來,這一慶祝活動才可能鋪開,但三方的利益協調必然出現某一方需要讓步。而王思聰在微博上的這一波炒作,就是挾著冠軍的民意來“以戰促和”——這肉不能割,你們愛誰出血誰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