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成新風口,樂高準備怎樣抓住機會?
文|王敏
“當前,樂高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巨集觀上普惠優質教育和微觀層面STEAM教育領域兩方面的機遇。”樂高教育大中華區總經理餘菁維說。
1980年,樂高集團(成立於1932年)設立了教育業務,也就是樂高教育。從1980年建立起,樂高教育就在做創新教育,並致力於產品、課程、師訓解決方案的研發與輸出。21世紀初,樂高教育切入國內的機器人教育校內市場。2004年,樂高教育在中國授權創立了第一個樂高活動中心。
中國市場是樂高集團在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市場之一,而在中國市場,樂高作為國際企業,也面臨著如何能夠持續有效的本土化經營與合作的挑戰。
在進入樂高教育之前,餘菁維曾主導K12、大學成人領域的線上教育與國際考評認證業務在中國和亞太區市場的戰略發展,並擔任跨國公司教育業務高管。
“當下,樂高教育的全球與中國團隊集中精力於規劃、設計適應中國市場的方案和產品,同時構建多元的合作伙伴體系,促進校內校外領域的應用。樂高教育希望通過構建反映全球STEAM教育最佳實踐並適應中國國情的方案和產品,參與到一個更為健康、更為全面、更為開放的多元教育生態當中。”餘菁維說。
對於樂高教育,政策和市場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015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十三五”期間 全面深入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談到未來五年對教育資訊化的規劃,明確提到要“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從巨集觀政策層面看,國家鼓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創新能力,這與樂高教育的理念非常契合。另一方面,中國的巨大市場前景是樂高教育發展的機遇,而同時,市場需求的變化速度是樂高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樂高教育期望通過不斷加深加大夥伴關係、投資教育生態來儘可能抓住機遇。”
餘菁維表示,樂高教育的投資教育生態主要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是人才。公司要投資培育能夠體現企業價值觀,提升企業品牌價值、運營合作體系的人才。當企業有了適合的、有潛力的人才,才能發展的更加長遠。
第二是對整個市場的戰略投資,這個投資是商務意義上和市場相關的戰略合作,主要是和合作夥伴在形成獨特方案、推向市場層面有機結合。
第三個投資的層面,是在一個更大的生態中,如何讓更為廣泛的學生群體和教師群體參與到這樣一個STEAM教育體驗賦能中。如何讓這一新穎獨特的課程體系更加普惠,普及到更加廣泛的師生群體,是需要多層多方共同健康有序推動的。
為了抓住中國教育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從戰略層面來看,首先樂高教育在思考樂高品牌與樂高教育的產品及相關方案如何能夠更加深度的應用於校內外的市場。
此外,樂高教育還十分注重和合作夥伴的緊密聯絡。教育講究口碑、品質、服務、留存粘性,樂高教育需要與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其課程體系的搭建與落地。
“在培育中國市場方面,樂高教育主要從六個方面展開,分別是拓展‘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合作、構建優質課程體系、品牌管理、強化普惠模式的師訓、輸出合作落地工具及開發開放市場活動和資源等。”餘菁維表示。
在課程建設方面,樂高教育首先選擇了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針對性地開發適合中小學校本課堂場景的STEAM教程,而教程在推向市場之前,也都做過非常深入的市場調研,並積極採納中外專家的真知灼見。
為了給學生和老師提供實用的課程體系,樂高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不僅有學生用書,還有教師用書,也會去落實教師培訓的實踐。比如,樂高集團已經連續10年和中國教育部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提供教學解決方案,樂高教育在中國本土化的探索和突破
樂高教育面向的中國教育市場,主要是為校內課堂和授權樂高活動中心,提供課程、教具以及教師培訓的支援。兩者場景與課堂體系不同,樂高教育針對其特點也研發出了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校內課堂和授權的校外樂高活動中心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採購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此外,“合作伙伴”策略是樂高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樂高教育解決方案的落地與推廣,離不開其合作伙伴。比如樂高的合作伙伴之一西覓亞,在中國向早期教育機構和學校分銷樂高產品,並提供樂高教育產品相關的服務。此外,西覓亞還被授權運營樂高活動中心業務。
據瞭解,近期網易教育和樂高教育也已經達成合作,獲得了樂高教育在浙江、江蘇、四川、廣東四大省份的授權,為區域內 K12 學校市場提供樂高教育產品及配套的相關服務。
在擴大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樂高教育也面臨了一系列的挑戰:課程體系應該如何設計能夠更適應中國的發展需求?跨文化的團隊如何能夠高效溝通?如何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企業首先要平衡好速度和積澱。”餘菁維說,中國的STEAM市場正在朝著普惠的方向發展。不管是從政府層面還是社會需求來說,普惠是一個全球發展的方向。中國市場的一個特徵是,市場客觀上希望產品能夠快速落地,而實際上,企業需要研發能夠真正融合應用的教學產品,這樣的產品研發需要企業擁有深厚的積澱,整個生態需要更大的耐心來構建成熟的體系。
“科技的應用,尤其是在教育的場景中,一定是需要積澱與時間的,也是需要學校老師和學生融合使用的。科技的作用顯現,不一定求快,但是一定要有內容的積澱,要有品牌的積澱和產品的積澱。”餘菁維表示,這也是樂高教育在研發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直在平衡的問題。
最開始,樂高教育的課程可能更加適用於其它國家的課程安排,比如一個課程方案在其它國家是6年級學習,但是可能在中國這套方案被安排進了4年級的課程當中。浙江嘉興實驗小學從2004年開始引入樂高教育課程,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與研發,才逐漸形成了現在在全校佈局的樂高教育創新課程體系。
此外,中國的人才如何和國際團隊更好的溝通交流,也是樂高教育遇到的問題之一。專案的本土化,最終實施者還是人,這就需要兩到三方的參與,需要合作伙伴的參與。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跨文化的理解。企業不僅需要理解市場,還要在跨文化溝通方面掌握基本的要領。比如海外團隊和本土團隊的溝通過程還是十分必要的,這可能不一定和戰略有關係,但卻是本土化過程中面臨的十分實際的問題。
另外,中國擁有很大的校外市場,這是和絕大多數國家不一樣的,中國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需求十分突出。家長的普遍消費理念與整個社會的認知與海外的教育市場相比呈現差異化需求特徵。
在市場前景廣闊的背景下,市場競爭不可避免。餘菁維表示“市場多樣性的良性競爭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多樣化的選擇,這是樂高教育歡迎的健康生態,這也會激發我們去研發更好的產品,激發樂高教育更好的適應中國的市場。”
“專案式學習”為特色,樂高教育為整個K12階段學生提供學習體系
“從全球來看,樂高教育要為整個K12階段的學生、老師、家長提供一個完整、有序、漸進的學習體系,即Learning Continuum Solution。”餘菁維說。
2018年11月,樂高教育釋出了學前早期啟蒙程式設計小火車產品,將積木的搭建體驗和數字化體驗進行結合,來激發小孩對於程式設計的興趣。
2013年,樂高教育推出了Mindstorms EV3機器人,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產品和方案。
2016年,樂高教育釋出了WeDo 2.0科學機器人,這一版本,樂高教育對其的定位主要在於,首先,受眾主要是小學,其次,在課程層面要為使用者提供科學主題活動的體驗,此外,還要體現計算思維這個主題。計算思維是分析問題的基本技能,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設計系統、理解人類的行為。
目前,樂高教育通過幼兒啟蒙程式設計、WeDo 2.0以及EV3搭建起了一條較為全面的K12延續性STEAM核心教學方案,主要培養計算思維、工程設計、和設計思維等素養能力。
此外,樂高教育還在不斷進行產品的研發,尤其是在課程方面做了大量研發。“比如,我們將樂高教育EV3機器人和無人駕駛主題結合,推出了一系列程式設計課程。我們推出了能夠應用到數學課堂和物理課堂的產品。從研發角度,可能大家看到的是載體是一個學具,一個機器人,一套程式設計,但其實,這些都是為構建整體課程體系所服務的。”餘菁維提到。
樂高教育的課程體系有一個很強的特徵,即“專案式學習”,就是讓孩子在一個又一個的專案中,在一個小組合作的環境中,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中國,樂高教育目前處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未來,樂高教育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有了符合全球理念的課程體系,有了基礎設施,才可能更大程度的建立生態。此外,樂高教育的第二個規劃是要做真正意義上的普惠、優質、多樣的教育。這是樂高目前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餘菁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