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究竟是不是國家安全的威脅
美國 、 英國 、 加拿大 、 澳大利亞 、 紐西蘭 、 歐洲大部分國家 、 日本 ,這個陣容囊括了 全球最大的情報監控勢力 (可以檢視詞條“ 五眼聯盟 ”),上述國家紛紛對華為說不。
這些國家不希望本國的主幹網路採用華為研發的基站和路由裝置。華為與中國軍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可能是中國政府的間諜,是國家安全的威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關於華為裝置的安全問題,美國國會已經進行了數年的聽證和檢測。直到現在,除過華為創始人兼總裁的從軍經歷,以及中國政府對華為公司的資金扶持這兩點,還沒有任何公開直接證據證明華為在他們對美國和其他國家銷售的裝置中設定了監控後門。
無論如何,華為都無法自證清白,他們只能向政府提供裝置的訪問許可權以供檢查。英國政府的下屬機構在這樣的檢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不過和間諜行為無關。
爭論的焦點就是:目前華為裝置沒有後門,(即使設定了隱祕後門)被抓現行太危險,但未來不確定他們會不會設定後門。
所有可能性裡最危險的情況是,現在電信業者大量採用華為便宜 可靠 並支援 5G 網路的裝置。然而過幾年之後,中國政府利用裝置的隱藏後門竊取各種機密。
如果情況真是這樣的話,結果肯定是毀滅性的,畢竟運營商不可能一下子拔線斷網。
電信業者需要華為,華為也需要電信業者。政府將電信業視為 關鍵國家基礎設施,電信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 面對來自政府的壓力,北美和歐洲的電信公司越來越難以招架。
現實中,中國的網路裝置業務蓬勃發展,中國對美國的安全威脅其實沒有美國對中國的高。美加兩國可以因為擔心未來的潛在網路攻擊而拒絕華為和中興,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和西方關係時好時壞的國家也可以拒絕 HPE 和思科。
對於科技公司,選項只有一個。

華為董事長任正非
美國政府一向 懷疑華為和中國政府的關係 。2012 年,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Posed by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Huawei and ZTE》( 對中國電信公司華為與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引發的問題的調查報告 ),推動全美禁止採購華為與中興裝置,甚至警告普通民眾不要使用相關品牌的智慧手機。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報告包含了華為在美國的賄賂和腐敗以及版權問題的確實指控,並沒有提供中興、華為涉嫌中國間諜活動的具體證據。
“一臺華為路由器在半夜開啟,開始傳送大量資料包,傳回中國。” 對於時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傑斯的指控,華為一直堅決否認並要求美方提供具體證據。6 年之後,美國政府才 表示 華為禁令不需要提供證據 ,理由是華為可以“被中國政府利用”。
由於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西方國家始終持懷疑態度。中國政府表示,沒有強迫企業對客戶進行監聽或在產品加入後門的法律。但實際上在中國,政府通常無需法律來規定什麼是不能做的。
諷刺的是,美國、 英國 以及最近的 澳大利亞 紛紛制定法律,迫使企業上交關鍵資料或安裝後門。斯諾登揭露美國政府大規模的監控網路之後,中國政府就放棄了美國的技術提供商。 中國的科技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本土科技品牌也日漸嶄露頭角。
其他國家就沒那麼幸運了,只能在兩個巨人之間選擇一個。西方國家相信美國的法律可以約束技術的缺陷,其他國家則更相信中國,或者乾脆無所謂。
說到底,任何技術都可能成為國家安全的威脅。與其說是選擇合適的裝置,不如說是選擇毒性較低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