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辦法守不住新祕密!美國國家安全保密的現代化正規化轉變
2018年11月,蘭德公司釋出報告《Secrecy in U.S. National Security:Why a Paradigm Shift Is Needed》(《美國國家安全保密:為什麼需要轉變正規化》)。報告中總結了美國國家安全資訊中管理保密的現行制度。並提出相關建議,以改進現行的保密系統。本報告還研究了保密正規化的主要元素和過程以及保密系統的整體效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 保密正規化概念與架構 。最後提出結論,呼籲要進行 系統性的保密正規化改革 ,以適應現代化的程序,而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現由學術plus編譯,僅供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作者:James Bruce, Sina Beaghley, W. George Jameson
釋出日期:2018年11月
編譯:學術plus 譚惠文
原載:https://www.rand.org
保密正規化改進的三個目標:
①系統將為 真正需保護的祕密 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②通過建立 明確的祕密引數 來降低定密的複雜性、主觀性和過度分類;
③保護國家祕密和安全的同時,更全面地支援 政府透明度 目標。
主要結論
如果沒有相應改進保密正規化的 結構,文化,規則和技術 ,只是改進祕密分類,保護和解密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過程與保密要素之間的密切關係意味著一方面缺陷會直接導致其他方面的持續不足。 為了在保密改革方面取得有意義的改進,勢必要進行系統性的變革,而不是在邊角處修修補補。
目錄
- 第一章:保密正規化
-
第二章:保密正規化的評估
-
第三章:正規化轉換-保密現代化的路徑
-
附錄:研究方法論
研究背景
檢查保密問題的動力來自兩個但看似矛盾的因素。一方面,高度關注網際網路上公開的大量機密資訊從而使國家安全受損存,例如維基解密和新聞媒體賬戶的管理。另一方面,門中和部分群體一直大力倡導政府提高其治理的透明度。
然而,國家祕密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國家利益受到損害,都表明目前的保密制度未能實現其主要目的:首先,保護重要的機密資訊。第二,減少過度授權和正式解密的機密資訊,以進一步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問責制。
為了測試保密系統是否滿足這些關鍵目標,或者是否需要修復,本報告進行了廣泛的文獻綜述;採訪了現任和前任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相關專家和利益相關者;並且從與美國律師協會法律和國家安全常設委員會合作名為“評估未來資訊環境的保密正規化”研討會。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分析了 推動國家安全保密體系運作的好壞程度的關鍵因素以及原因。

保密的內涵以及三個重要主題
一般來說,關於保密的文獻大致分為以下三個主題:
- “大局”倡導論點認為保密過度,減少保密應該是首要任務,或者保密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減少保密應該只是次要目標;
- 對技術或其他保密問題 進行有針對的研究,例如分類,媒體洩漏,和外國間諜活動;
- 官方政府委員會或工作組報告建議 修復保密缺陷 。
過往的研究雖然各有優點,但都沒有完全診斷保密正規化缺陷的根源,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之前的研究識別出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而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灶,也沒有系統的改善方案。關於保密的現有文獻缺乏 概念框架 ,而這個該框架才具有解決保密現代化所需的理論力量和範圍,滿足21世紀資訊時代的全新的保密需求。
重要觀點:分類定密,祕密保護,解密的過程圖
核心正規化框架:保密正規化與內在要素分析
本研究提出了一套 完整的保密正規化概念的架構 :首先,定義保密的組成部分(結構-文化-規則-技術)和保密過程(資訊分類-保密-解密過程),入下表格所示。突出4個部分和3個過程之間的隱藏關係,提供嚴格的標準來評保密效能,以建立可以緩解或逆轉保密效能失敗的政策建議,並提供有完整體系的證據。最終,我們將 “保密正規化” 定義為其元素“結構,文化,規則和技術”的組合 - 它們塑造或規範了國家祕密的分類,保護和披露過程。
主要結論
如果沒有相應改進保密正規化的 結構,文化,規則和技術 ,只是改進祕密分類,保護和解密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過程與保密要素之間的密切關係意味著一方面缺陷會直接導致其他方面的持續不足。 為了在保密改革方面取得有意義的改進,勢必要進行系統性的變革,而不是在邊角處修修補補。
(全文完)
檢視完整英文原文:https://www.rand.org/pubs/perspectives/PE305.html
宣告:本文來自學術plus,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安全內參立場,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