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MT們為什麼會失敗
為什麼會想著寫這個題目呢,想想可能自己也是挺失敗的。但是,自誇一點我好歹知道自己是怎麼敗的,哈哈哈。想想這幾天社交軟體刷屏一事,突然有了衝動要刷一刷這三款(馬桶MT,聊天寶,多閃)不一樣的 社交產品 為什麼必定會失敗。
首先說說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的聊天寶。哎,可能是老羅人到中年了還是咋地,產品名字真是太low了。但是可能老羅想,我就是要這麼low,low了有啥不好,好歹你們都知道了有個這麼low逼的產品(就跟錘子手機一樣,在錘子的世界裡,你們都是釘子,哈哈哈),這聊天寶要是能超過子彈簡訊的熱度,那就夠了,說明我們釋出的產品又往前邁進了。嗯,也許這就是創業者需要具備的素質,不怕失敗,不怕批判,就怕沒進步。好吧,此處必須要給老羅及團隊點個贊,不管成功失敗,能紮紮實實的做出產品就值得點贊,這好歹是創造了社會效益。
我們再來簡要分析下聊天寶 這個產品。首先,這個名字其實有兩個關鍵字:聊天和寶,直接解釋也就是聊天能得元寶。產品的主要業務模組:聊天、熟人圈、新聞、好東西、領錢,確實如產品所說,具備這兩個功能。聊天、熟人圈和新聞都屬於大的社交的範疇。這三個與微信比較都沒有新的東西或者能替代微信的東西,更提不上有什麼深度的東西了。好東西 其實就是拼多多的一個電商模組,最基本的屬性就是賣貨,這個跟天貓和京東或者說拼多多的單獨APP比,根本沒有任何的優勢,當然拼多多放到這裡最起碼起到了引流的作用。領錢這個模組就是聊天寶通過自己花錢來引入相應的流量,其實就是砸錢買流量,跟以前的滴滴和快滴補貼司機和乘客拉流量沒有本質區別。想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其實不是一個原創性的產品,而是一個簡單的融合性產品,有廣度沒有深度,沒有深度註定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再來聊一聊多閃 這款產品,一位位元組跳動內部人士用完了產品的看法就是“snapchat的骨架+instagram和messenger的鬥圖+apple watch的心跳”。純粹就是一款視訊社交軟體,其實還不是很剛需,還不如抖音。
另外就是馬桶MT 了,馬桶主打陌生人社交,通過陌生人社交可以表達各自的真實想法。嗯,這個想法一看有意思,但是一細想,這個想法有問題,肯定沒戲。為啥呢?舉個例子:在教堂裡,有時候你可以進到一個小屋子跟神父訴說一些你無法在社會上訴說的事,這是告解聖事,俗稱辦神工。這並不是向神父懺悔,而是向上帝懺悔,由神父代表上帝耶穌基督行使赦罪的權。所以,你看在西方相對比較講究言論自由的社會,也不是隨隨便便找個人訴說一些真事/私密的事,而是找神父這樣的具有宗教信仰的機構來述說,化解心理負擔。所以你看馬桶MT的定位就有問題。其實這樣的定位還不如陌陌,陌陌的受眾更廣,但是到如今陌陌也沒能撼動微信一絲一毫的江湖地位。
當然,這以上的三個產品我只是簡要的分析了一下,可能邏輯上還不是我所想的,畢竟別人做出一款產品是要耗費很多心血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從一個最直接的使用者出發,看到的就是這樣,也就是產品帶給我的最直接定位就是這樣的,這個就很重要了。你的產品是如何定位的其實不是你定義的,而是產品在使用者的心智上反映出的一個主觀印象,也就是客觀產品的主觀反映。單是這一點就值得所有的產品人員在準備做產品的時候花費大量心血考慮。
上面講了這麼多,我也想從一個產品人的角度,從創作一個社交產品的角度來講講如何去做這麼一款產品。
首先, 分析競爭對手 是有必要的,因為社交是個存量市場。中國總人口13.9億左右,除去一些小孩老人等使用手機微信不方便的使用者,微信10億使用者基本上已經覆蓋了所有中國人,你如果想再創作一個幾億的新的類似微信的社交產品其實是不可能了,所以,這裡必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其次,我們來看看張小龍是怎麼做微信的,微信這個產品為什麼大家都得用,就像你我都得用手機一樣。首先微信把手機的兩個主要功能(電話和簡訊)全部給複製進來了,並且進行了優化。我們所有人都有個剛需:連線人/聯絡人,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而我們目前需要的這個剛需已經被微信妥妥的解決了,甚至比以前通過手機打電話聯絡人還好。其他的微信主要功能:朋友圈,支付,小程式,卡包,遊戲等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可以看作他們都是建立在剛需基礎上拉起來的流量後的增值服務。你去看任何的公司,幾乎所有的公司你一說增值服務一定不是他們公司最厲害最能hold住自己商業的東西,最厲害最能hold住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主業,這裡才有最深最寬的護城河。比方 房地產開發商雖然說可以做裝修,可以做商業,但是最根本的是他能拿地能蓋樓,裝修和做商業都是景上添花的事情。所以,你看張小龍在今年發表的演講中就能看出個大概,他一點都沒有提 使用者剛需 的東西:連線和IM,因為這一塊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外面的想進來根本沒機會。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如果要做一款顛覆性的社交產品,要能挑戰微信地位的社交產品,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做起:連線和IM。但是這個做法一定不是再做一個類似微信APP的東西,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好玩的東西,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無法動微信的根本。如果要做,一定要用新的技術,新的顛覆性技術來實現,好用又好玩,將使用者的剛需承接過來。就好比電話是建立在語音傳輸基礎之上的,微信是建立在手機資料傳輸業務上的,你不可能把手機換了再用回座機或者最早的程控交換機?所以,未來的全新的能挑戰微信的社交產品一定是建立在新技術之上,在新的硬體產品上承載的新的東西。
講了這麼多,也許這三大新的社交APP的戰略定位都不是來撼動微信的社交地位,也許就是一起釋出來蹭 蹭 熱度,蹭一點流量,做一些社交上錦上添花的事情呢?
哈哈,社會太複雜,點到為此!
謝謝!
本文為 世界經理人(www.ceconline.com) 投稿作者:Eagle 的原創作品,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世界經理人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