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分拆多閃或意在紮緊流量籬笆,它的星程大海其實是YouTube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位元組跳動旗下的當紅炸子雞抖音,近日推出了獨立社交APP——多閃,並於昨日全面在應用商店上架。去年3月我在《抖音品牌升級既是懟快手,更是生死攸關的策略轉型》一文中預言抖音與微信必有一戰,如今這一幕已經提前到來。
去年這個時候,抖音在春節期間大舉營銷,打了當時仍是渾身土味的快手一個措手不及。異軍突起的抖音,此後在短視訊市場大步前進,把美拍、美圖、秒拍等二線陣營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把多年霸主快手擠下了榜首。
多閃能否複製去年抖音的成功、對微信的社交霸主地位形成有效衝擊,已經有很多文章討論過了,在此不予分析。本文的關注點在於,抖音分拆多閃背後的原因分析和戰略考量,以及未來的市場格局。
夢想和現實難兩全,抖音社交夢破滅
位元組跳動要進軍社交市場,早已是路人皆知的公開祕密。但出人意外的是,這次推出的社交產品居然不是孵化已久的微頭條,而是依託抖音的多閃。
微頭條的內部條件業已成熟,但微博類產品目前的大環境不是很好,微頭條沒有獨立倒也在情理之中。問題是抖音一度也高舉社交大旗,為什麼這次卻突然推出了多閃呢?
不可否認,抖音的商業化很成功,但之前寄予厚望的社交突破都未達預期。短視訊平臺作為內容平臺,而視訊內容有較高的製作門檻,儘管抖音把視訊製作的技術成本降到了最低,但仍遠未達到人人皆可參與的程度。短視訊註定和曾經的部落格、論壇、電視等一樣,內容創作者和受眾兩個群體屬性非常分明。這種一對多的不對等交流方式,想在社交領域形成突破,本身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抖音沒有能在社交取得突破,也和它的流量分配機制非常有關。抖音網紅的使用者權重要比快手小得多,主要流量分發權掌握在平臺手上。
快手上的網紅,其作品播放量週期內的波動較小。以粉絲數1100萬粉絲的本亮大叔為例,其最近的短視訊作品平均播放在800萬上下,點贊20多萬,評論4萬左右,偶有波動也在兩倍之內。而抖音上的郭聰明、貓女林等頭部網紅,以點贊數來看,上下波動幅度很大,達到數倍至十數倍;有些過氣的代古拉,粉絲數近2300萬,其短視訊的點贊數量從數百到上萬參差不齊,相差數十倍。這表明:快手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網紅作品的播放流量,而不是隻依賴於官方的熱門推薦;抖音則正好相反,流量分發權緊緊控制在平臺的手上。使用者無法掌握流量主動權,顯然非常有利於平臺的商業化,但卻無法讓社交關係有效沉澱下來。
另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利益驅動。位元組跳動已經成為國內線上廣告巨頭,今日頭條和抖音是其最吸金的兩個產品。早在去年9月,就有媒體報道稱,今日頭條APP、抖音2018廣告收入分別有望超290億和180億元。推出才兩年多時間的抖音,儼然成為位元組跳動下的明星產品+現金牛。這表明現有產品的商業模式很成功,如果貿然強行推動社交化,機會成本非常高,或導致非常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是位元組跳動融資估值的關鍵期,營收成長性這個指標非常重要。因此,與其抖音轉型社交,不如剝離社交功能獨立運營新產品,這樣要保險得多。
在突破社交無力又難捨商業利益的情況下,抖音推出了多閃這個主打視訊社交的獨立產品,也意味著它在一定程度上被迫放棄了社交化的努力。
分拆社交功能,抖音紮緊流量籬笆牆
那麼推出多閃主打社交,抖音和位元組跳動的策略目標又是什麼呢?
無論是抖音對外宣傳,還是外界分析,首先都會想到此舉意在抓住年輕人,尋求在微信壟斷下的社交領域突破。從產品特徵上來看,這個說法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1月15日,同一天同步釋出或更新的社交產品有三個,分別是前快播CEO王欣的馬桶MT、老羅的子彈簡訊升級版聊天寶和抖音的多閃。這三個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馬桶MT主打匿名社交,而聊天寶延續子彈簡訊的作風強調溝通效率,而多閃則主打視訊社交。
和很多網際網路產品一樣,社交產品的裂變也都是從年輕人開始的。作為國民社交應用,微信從早年的激進逐漸變得中庸起來。年輕使用者確實對微信的產品和功能有所不滿,他們甚至覺得更老的手Q反而在功能上更適合自己。馬桶和聊天寶主打的匿名社交和溝通工具,在國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嘗試了。相對來說趁短視訊之風的視訊社交概念反而更潮一些,顯然更受年輕人歡迎。
抖音分拆多閃主打視訊社交和年輕人社交,希望能在微信的壟斷下有所突破,這種野心肯定是存在的。但實際上我以為,多閃的策略目標可能要現實得多:多閃的作用更類似於王者榮耀助手,將與抖音形成流量閉環,幫助後者增加流量、提高使用者粘性。

儘管官方宣佈日活達到2.5億,但從第三方資料來看,目前抖音國內市場的流量紅利基本到頭是不爭的事實。艾瑞資料的監測顯示,2018年11月其APP月度獨立裝置環比增速僅為3.1%,與快手的2.5%非常接近。渠道下沉又遇到快手的狙擊,其內容的豐富性和使用者的忠誠度,是抖音短期無法撼動的。而昔日為其導流的今日頭條,自己也面臨著天花板,其身體已經被抖音們掏空。可以說,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高速增長,抖音已經進入到了平穩期。為了保持成長性再進一步,抖音必須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而多閃就是這麼一個解決方案,它借鑑了王者榮耀的策略打法。王者榮耀能夠成功,同步推出的王者榮耀助手(現更名為王者營地)APP功不可沒。它不但彙集了官方賽事、遊戲攻略等相關資訊,還是一個超級社群。玩家可以通過它進行交流溝通,使用者互動反向導流,增進了遊戲的活躍度;而更濃烈的社群氛圍形成更具粘性的產品文化,或者可以說王者榮耀真正拓展了遊戲社交的內涵。
多閃於抖音也與此類似的策略。如果抖音的使用者願意,他們可以通過多閃更全面的功能進行溝通,然後無縫跳回到抖音,而不是跳出抖音在微信上討論再回來(中間可能產生更多的流量流失)。這樣就有可能形成抖音+多閃的流量閉環,紮緊流量籬笆牆,令自己的商業模式更加牢固。這可能才是,抖音總裁張楠說“希望好朋友們可以在多閃上交流起來”的真正原因。
當然,未來能有多少抖音使用者會用多閃來替代微信溝通,能否真正形成流量閉環,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定位已明確,抖音的星辰大海是YouTube
在經歷了早期的工具時代之後,短視訊的發展方向無非是媒體、社交(含社群)兩個方向,抖音也不能免俗。
去年3月19日,抖音宣佈品牌升級,正式啟用 “記錄美好生活”的新slogan。按此設想,抖音對標快手,直接奔著社交而去。但後來發展特別商業化的成功,讓這句新slogan的願景落空了,抖音實際已經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短視訊媒體。
而外界也把抖音視為重要的媒體陣地,品牌和機構紛紛入駐,一對多的傳播關係得以強化。本想尋求社交突破的抖音,重新又回到了媒體和社交的叉路口,面臨著痛並快樂的兩難選擇。走向媒體難捨社交突破,走向社交更放不下豐厚的廣告收益。推出多閃的獨立社交產品,意味著抖音做出抉擇,徹底從選擇困難症中擺脫出來,踏踏實實地走上自己的媒體之路。
視訊時長在逐漸增加,圖片、直播等功能也在不斷完善,抖音一直在向媒體的方向進化。從短視訊到小視訊再到長視訊,從豎屏起家再回到傳統橫屏市場,抖音最終將成為YouTube式的全視訊媒體。事實上,這也應了長期趨勢,在使用者看來,視訊並沒有那麼多的人為分類,能夠一站式地獲取反而更為方便。如果我們聯想起此前位元組跳動收購優酷的傳聞,抖音的YouTube之路似乎早就跡象。只是我覺得,抖音收購樂視網或搜狐視訊補上版權短板,相對來說更加合算得多。
可以想象,未來愛奇藝、騰訊視訊、優酷將與抖音成為直接對手。當然它們之間的正面競爭還有一些時日,畢竟長視訊有相當高的版權門檻。但後三者應該儘早做好準備,建議早日將內容擴張到短視訊,推出有效的達人激勵扶持計劃。而實際上衝擊最大的則是電視臺,它們的廣告業務將面臨著嚴重分流,頭部以外的電視臺或將出現營收大幅下跌。
競爭不止發生在外部市場上,在位元組跳動內部的矩陣中同樣競爭激烈。按早年的產品規劃,西瓜視訊是視訊內容平臺,火山小視訊今側重於小視訊和偏直播,而抖音是短視訊應用。但隨著抖音未來新定位的確定,打亂了現有的設想。
抖音成為全媒體平臺的話,未來西瓜視訊和火山小視訊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事實上,在最近的第三方監測資料中,西瓜視訊和火山小視訊開始出現了輪比下降的情形。其中火山小視訊的資料表現更差,甚至已經連續三個月輪比下滑。要麼被邊緣化,要麼被合併進抖音,就像之前的悟空問答併入微頭條一樣。
作者 螞蟻蟲 ——科技自媒體、企業戰略分析師,虎嗅、鈦媒體、品途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曾入圍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體作者、2016年鈦媒體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網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網年度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