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運營你時常感到迷茫嗎?寫給感到迷茫的運營新人和老人(第一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在前面:
看過許多運營方面的書籍、公眾號文章,我覺得大部分文章或者書籍都不夠全面,要麼作者只是基於運營的某一個版塊進行講解,要麼側是圍繞著作者本職工作的側重點進行重點講解。甚至還有的作者,自己本身是做內容的,就告訴你內容為王,自己本身是做產品的,就告訴你產品為王,以誇大自己從事工作的重要性外加略帶炫技的方式來包裝某些其實很普通的內容。
有很多新人讓我推薦一本相關書籍,如果只是一本,我實在是推薦不出來(只通過一本書就讀懂“運營”全貌其實蠻難的,要做的就是儘量多的閱讀,通過不斷的累積不同作者的知識點和認知,並真正投入到運營工作中你才有可能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不過倒是可以寫一篇關於運營的文章簡單的講解一下,包括整個大運營體系,如:運營崗系統分類,不同分類崗位職責,所需技能與知識儲備。如何服務不同的行業、產品、使用者以及在初創、發展階段和成熟期通常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規劃。行業的歷史、現狀及未來的趨勢分析,包括市場待遇,從業者水平現狀等。一方面幫助小白快速理解運營工作,判斷這行到底值不值得自己進入和付出,另一方面也想幫助處於迷茫期瓶頸期的運營老人梳理一下運營工作,以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關於作者:
先說一下聆風君本人的情況,首先說明我不是行業大牛,也沒有自己親手運營出過一款哪怕只是現象級的產品(說起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但一直未能如願),只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運營老炮。2010年正式入行,SEM出身,後來轉SEO、文案、全網推廣,再到後來的全棧運營。先後在初創公司,網際網路三巨頭之一,網際網路科技獨角獸工作過。同時也兼職服務過旅遊、攝影、文創、快消、餐飲、房地產、物流、3C、醫療、中介服務等行業。實操過絕大部分的線上運營推廣方式和渠道,從SEM、SEO、ASO、BBS、SNS、聯盟、新聞源、各種軟硬廣、電商、眾籌、平臺資源位、換量,到各類新媒體(雙V、短視訊、頭條、直播)、小程式。因為是全棧運營,所以工作內容也涉及的較廣,包括: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資料運營、活動運營、媒介渠道運營、設計和客服。當然了,作為一名入行8年的老運營,我和團隊也共同經歷過許多高光時刻,比如10W+的文章,比如歷時半年把GMV從300萬做到6個億,比如單場活動增粉20多萬,比如沒花一分錢推廣費從0做到120萬用戶,比如經歷產品3年免費轉付費,資料從腰斬到高出免費時的2倍。好了,然而我還是個月收入很普通的普通運營,運氣是一方面,我自己也有問題我懂,攤手,進入正題吧。
一、什麼是運營?
運營其實就是介於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紐帶,怎麼理解這個紐帶關係呢?我們拿傳統行業舉例子,比如你爸爸是釀酒師,釀出的酒需要賣給別人才能產生收益,那要怎麼才能賣得出去呢?怎麼賣出去,怎麼越賣越多,怎麼才會有回頭客?這些就是運營的工作。首先你需要宣傳吧?首先你要讓別人知道你家也有酒賣。然後呢,那別人為啥要買你家的呢?你要告訴別人,我家的酒沒有任何新增劑,工藝又是如何如何的好,又好喝又養生。如果別人家的酒也這麼好呢?那你就告訴別人我家的酒比別人家的便宜。久而久之,別人說你家的酒怎麼只有高粱酒啊,就不能出點梅子酒嗎?如果這種需要很多,經過你的判斷,你覺得完全是可以的,那麼這時候你就要告訴你爸爸家裡除了高粱酒以外還可以生產一些梅子酒,這樣既滿足的使用者需求又能多賺錢。以上例子較淺顯,方便大家理解。
總之不管是什麼運營,核心指標就是圍繞著:拉新、促活、留存。只是有些運營他繞的圈子比較大而已。想盡一切辦法實現這3個核心指標就是運營的工作了。反正你記住,企業做生意就是為了掙錢,隨便他告訴你他要改變世界還是怎樣,他都需要先賺錢或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生存不下去拿什麼改變世界?所以不管是做內容質量也好,優化升級產品本身也好,最終的目的是做流水也好,做訂單量也好,你都要圍繞著拉新、促活、留存來開展。有些運營一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比如寫了一篇自認為很文藝很優秀的文章或者策劃了一場全流程的活動就開始沾沾自喜,結果不好等於零,牢記你的最終目的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做一名自嗨型運營,很蠢的。
線下行業其實很早就有運營這個工種了,特別是在傳統連鎖企業。以前的網際網路是沒有運營的,因為那時候使用者量小,產品也相對單一,早期就只有一些編輯崗或者網路營銷推廣崗(就比如現在的美國其實基本上沒有運營崗,因為美國的使用者層次和屬性也相對單一,美國類似的崗其中就包括“增長黑客”,沒錯就是現在國內大熱的增長黑客崗,基於大資料、技術手段和通用實操來完成一部分運營職能,近些年在國內流行開也是因為大資料的發展,也就是說增長黑客通常都是大公司玩的,所以你看到小公司在招增長黑客你就可以吐他口水,屁都沒搞清楚就瞎跟風的公司你去了就原地爆炸)。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上產品越來越豐富,使用者數量越來越大(當然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使用者的層次也越來越鮮明),可運用的渠道和玩法也越來越多,每一個都值得詳細研究,因此,運用崗才逐步走入了歷史的舞臺,並且演變出非常多的細分領域。其實,運營工作更像是一種工作集合的統稱,隨著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不同階段公司的需求的轉變,又因為需要服務的使用者體量越來越大和逐步激烈的市場競爭,運營這個單一的工種才逐步演化出了更多更加細緻的崗位,就像我剛才提到的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資料運營、活動運營、媒介渠道運營、設計和客服等等。
二、運營崗的分類和工作內容
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公司也是分行業的對吧?那麼隨著某一些行業體量越做越大,開發的也越來越成熟,逐步也就形成了以自己行業為需求的不同運營崗。
我從幾個角度來給解剖一下。
2.1行業分類
首先,根據型別來看(也就是說你需要具備的技能和知識面都差不多的),網際網路運營目前的從業方向有哪些?
第一是平臺類的網際網路公司,通常平臺類產品的體量最大也最為複雜(這裡指的平臺類網際網路公司都是中大廠,那種全公司加上老闆只有幾個人,一年的流水還不夠在成都郊區買套房子,就叫囂著自己是做平臺的公司不算在內)。什麼是平臺?就是他自己只提供服務或者帶有中介性質的企業,然後把供應方和需求方兩邊串起來,國內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出行(TMD都是這種型別發現沒有?),他們的使用者既有司機也有乘客,但是他們自己一輛車都沒有,這一塊對運營的要求就是你需要懂雙端的使用者,如何串聯雙端與產品(包括如何找到並吸引新使用者,如何制定平臺規則,如何處理使用者投訴,如何為使用者提供價值等等),就是工作的核心。
第二類是電商,電商運營分兩類,一類就是像京東這種,如果你在這類電商公司做運營,那你需要乾的工作是啥呢?說簡單點就是伺候現有的商戶和使用者(比如如何做產品分類,如何搞促銷,如何通過使用者的愛好推薦產品),考慮如何吸引更多的商戶和使用者過來。還有一類就是依託於像京東、淘寶這樣的大電商公司生存的小電商,那你的工作就是根據別人的規則或者開發站外渠道讓自己的店鋪或者產品獲得更多的流量(投站內外營銷工具,做站內外排名優化等等),如何吸引使用者完成購買以及復購(搞活動,包裝產品,提煉賣點等等)。
第三類是遊戲,遊戲其本身就是一個產品,所以雖然也是做拉新、促活、留存,但是除了一樣要考慮活動、投放之類的以外,和上面2類一樣,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專業方向的工作,比如設計遊戲IP文化吸引使用者,副本和玩法怎樣弄才有趣,如何讓使用者充值等等。大體量的遊戲甚至還要考慮周邊、比賽之類的更加延伸化的場景。
第四類是金融,其實金融行業目前大多數都是第三方偏平臺類的公司,很少有自己的金融產品,如果涉及自主研發產品就需要大量的金融知識,金融的種類那是非常之多,保險、大額貸款、小額貸款、信用卡白條、投融資、理財、期貨、外匯、股票等等,而且花招越來越多,比如近年大火的區塊鏈,但是目前對於區塊鏈的應用還在探索中,放到金融上就是炒幣。之所以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這行確實體量大而且未來會更大。
第五類是各垂直行業(因為現在的體量和規模沒辦法跟以上三種相比的統歸一類),垂直行業的運營,那可就真是八仙過海,什麼妖魔鬼怪都有了。造成水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行業還沒有做到流程化規範化,再比如是個新起的風口(還不確定是真風口還是假風口的),再比如老闆有資源自己就開始搞的。因為這類公司或者行業還沒有流程化的體系,一方面需要什麼都懂一點,另一方面新人也可能面臨沒人指導自己摸索的窘境。選擇這類就是風險與機會並存,萬一沒選好公司可能下個月公司就破產連工資都發不起,也有可能他就是下一個BAT、TMD。如果你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你可能在專業上進度神速,如果你是一個不自覺、學習能力也不強的人,可能你工作了多年就只會一點邊角料,而且有意思的是往往這種人還喜歡管中窺豹和自滿,最後在業內失去競爭力被淘汰。
總結:
你應該結合行業的趨勢和對自己的判斷,考慮自己該作何選擇。當然,真正優秀的職業運營,總結能力、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都非常的優秀,往往可以做到面對不同行業和不同使用者的快速適應和切換,如果你就是這樣的運營,那麼你只需要考慮行業或者公司的前景就好了。
2.2崗位分類及崗位需求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型別以及公司在不同的階段(初創、上升、成熟期),所需要的運營崗編制和種類,甚至是相同名稱崗位的工作內容都會有所不同,我們大體總結一下:
1、營運長:不管公司大小,COO基本上都要充當半個老闆的職責,就是全盤都要考慮,不多說(一般小公司老闆就是CEO+COO,都是他自己或者是公司的合夥人)。
2、運營總監:往往只負責某一個版塊的全盤運營工作,雖然只是負責某一個版塊,但是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是很多,管理的人也很多,職業化程度往往比小公司運營總監高很多,格局也會高一些。但是論真正執行力還真不一定比小公司什麼都要管的運營總監厲害。基本工作就是接收任務,分解任務,開會下放,驗收,彙報,基本上不會涉及實操,幾乎啥公司都有這個崗,目前市面上的運營總監能力差距是最巨大的一個崗,可謂是天才與蠢材的集中營,而且往往你沒資格參與總監級的辨認,老闆又常常辨認不出。因此本崗的技能沒什麼好說的,有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的只會吹牛逼拍馬屁。同樣的崗位名稱,能力和待遇的差距從1倍到100倍。(這類運營總監分2種,第一種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幹上來的,往往比較牛B,遇到這種上司,那麼恭喜你,你會很舒服,不管是工作上還是金錢上還是能力提升上都會很舒服。第二種是通過學歷碾壓、運氣碾壓或者抱大腿空降兵,遇到第二種做你領導同樣要恭喜你!你慘了!)
3、運營經理或主管:低配版運營總監,除了業務能力和認知層面可能要低一級別外,部分經理或者主管也是要涉及實操的,也是幾乎啥公司都有,差別通常在一倍到五倍的工資和能力差別,所需經驗根據行業的不同也有所差別,但是不管是運營經驗還是掌握技能都要求儘量全面,能力和待遇的差距大概在1-5倍之間。
4、使用者運營:圍繞著使用者展開運營工作,通常涉及使用者分類、管理、收集,高階一點的會利用資料對使用者進行建模分析等,經過與使用者的實際接觸和資料分析,得出結論並投入實戰,為拉新、促活、留存提供依據和執行方法。一般使用者量較大的行業或者公司才會有這個崗,初創小公司如果是招使用者運營,那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使用者量不夠有可能不光是做使用者的工作。此崗的從業者能力與工資差距大概也就是1-5倍(社群運營也屬於使用者運營大類,不過重點只針對社群)。使用者運營需要掌握或深耕的能力方向,包括使用者心理學、行為學,對現代人的社交方式、需求與喜好進行研究,瞭解所有市面上的社交類產品並逐一進行研究和分析,擅長與人溝通,對資料敏感,對主流的使用者模型有一定的認知並會熟練的使用(如rfm模型)等,所需軟體包括X-mind、office等。
5、產品運營:圍繞著產品本身展開運營工作,根據使用者反饋、競品分析、資料支援等一系列手段,給產品提供可行性執行與分析方案,配合產品經理不斷完善產品的優化工作,通常自有產品的公司都會有這個崗,此崗的從業者能力與工資差距大概也就是1-5倍。產品運營需要掌握或深耕的能力方向,包括對使用者反饋和使用者資料的敏感,產品哪裡需要調整或優化。對技術有一定的瞭解,擅長對競品和其他相關功能的研究與思考,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埋點才能流暢的追蹤使用者行為路徑,新功能是否具備風險是否使用A/B或者灰度等等,所需軟體包括Axure、X-mind、office等,此外對技術也應該有個大概的瞭解,大體上分為前端、後端、測試。根據公司產品不同使用語言不同有一定的調整,市面上主流的包括web、PHP、python、C、java等,或者至少你需要知道API架設後的取數邏輯和運營方法、使用者將產品分享到微信如何才能追蹤等。
6、資料運營:目前國內低端一點的資料運營其實就是根據其他部分的需求做一些資料提取和清洗的工作,視覺化以後就甩給其他部分自己分析和研究。高階的資料運營除了提取和清洗以外,還會做各種資料分析、建模的使用者研究以便為業務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我指的資料分析可不是把資料清洗出來以後,很直觀的告訴你今天訂單比昨天漲了50%,這種哪裡算是分析,別人自己不會看嗎?)。資料運營通常只有資料量足夠大的公司才會有,如果你看到一家使用者不到百萬的公司招這個崗的話,那多半就有毒,資料運營的水平國內差距其實也蠻大的,能力值差距從1-30倍都是有可能的,不過待遇普遍差距沒有那麼大,畢竟算是運營裡的新崗,還不太成熟吧。資料運營需要掌握或深耕的能力方向,包括各種資料模型、分析理論、取數邏輯、取數語言、資料庫知識等,更偏向用技術手段完成某些運營思考和執行的工作,所需的語言、軟體根據公司規模和需求也有所不同,不過市面上大多數公司,excel和SQL就夠了,大型公司或者專業級公司的要求會更高,比如R、SAS、SPSS等,有的還會要求具備一定的資料庫(如關係型資料庫原理)或者視覺化知識(如資料視覺化實現方案)。
7、內容運營:工作內容就和名字一樣,很容易理解。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據產品和專案情況進行內容的生產,前幾年開始流行的新媒體運營也可以歸類到內容運營裡,隨著使用者閱讀方式的改變,對內容運營的要求其實也越來越高,從最開始的只要會寫文章小短句就OK,到後來必須能寫優質文章,再到紅利期過後不光要文章寫的好還要具備一定的資源渠道和引流能力,再到現在的需要具備劇本等更多樣化的構思能力和短視訊拍攝能力。內容運營除了可以打工以外還可以自己為自己生產內容,現在絕大部分公司不管是真實需求亦或者只是跟風,也創造了大量的內容運營需求,不過隨著紅利期過去,對內容生產者的能力也要求越來越高,可以說是收入與能力掛鉤最直接的運營工種,真正的能賺多少錢就看自己有幾把刷子。內容運營需要掌握或深耕的能力方向,包括對使用者閱讀愛好和方式的研究(包括時間段、內容偏好等)、各大平臺流量的分配演算法(付費、免費、潛規則)、各大平臺的使用者分層與屬性等,所需技能包括海量的閱讀、高超的寫作技巧、視訊拍攝技巧甚至剪輯等,能力與待遇的差距也非常大,在1-100倍之間。
8、媒介渠道運營:一般小公司都沒有專門的崗位甚至部分,往往是其他運營兼職在做,大公司或者特定的公司會專設媒介渠道,顧名思義就是與媒介、渠道打交道的崗位,主要的工作就是與媒介談投放或者與渠道談換量、活動合作等,為自己公司爭取ROI的正向回報,因此你需要清楚的知道公司的優劣勢,與你談判的渠道方的優劣勢,根據你所掌握的資訊(包括渠道預計帶來的流量、使用者質量等)計算出是否划算。通常出去談大概就是4點:錢、公司現有資源置換、口才、面子。能力值與待遇的差距在1-30倍之間,高手和菜鳥之間確實存在巨大的溝壑,通常菜鳥不光菜,而且目光還特短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所需能力:口才、情商高、良好的視野、優秀的洞察與計算能力。
9、活動運營:與內容運營一樣,能力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不過不同的是通常待遇差距卻沒有那麼大,活動運營很難自己在外面悄悄搞副業,因為活動本身是需要依託一個主體進行的。活動運營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活動,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活動的形式、規模、目的也發展的千變萬化,非常的龐大與複雜,小公司有1000元預算的活動,大公司有10個億預算的活動,雖然都叫活動運營,不過能執行1000元活動的運營和可以執行10個億活動的運營所具備的能力可謂是天差地別。根據自己公司階段性的需求,策劃與執行對應需求的活動,就是活動運營的工作,而且有意思的是,幾乎其他種類的運營,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具備一定的活動運營能力,因為幾乎不管是什麼產品,什麼階段都需要搞活動。活動的種類繁多,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相信大家平時生活中已經見識的非常多了,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各位需要始終牢記的就是最終的目的,你為什麼要搞這個活動,是為了拉新、促活、留存還是為了提升訂單量、GMV?需不需要動產品開發?涉及外部投放或者品牌合作嗎?需要多少預算最終效果預估會如何?都需要活動運營進行思考、溝通和協調,越大的活動越考驗一名活動運營的統籌和創意能力,有時候一場優秀的活動和一場垃圾活動就在一念之間。活動運營是門檻最低也是最難修成正果的運營崗之一,因為許多人一不小心就變成了自嗨型運營,所以能力確實差距可能有1-100倍那麼大,不過可惜的是市場上的待遇相差卻頂多1-5倍左右,很多用人單位可能因為此崗門檻低並且沒有很好的鑑別能力,所以就只能卡待遇,對於優秀的活動運營來說其實很不公平。所需軟體:office、X-mind等。
10、電商運營:電商運營其實是一個小型綜合運營的聚合體,大的電商公司幾乎沒有這個崗(請參考上面的運營崗),因此電商運營其實就是混跡在中低層公司綜合全能選手(這裡指的中低層,是相對於全行業來說的,畢竟一家店月流水即使是1千萬相較於全行業也很小),整個店鋪的一切運營都和他們有關,之前也講過,利用電商獨立的運營體系進行拉新、促活、留存,寶貝的上下架管理、店鋪的裝修幾乎你想的到的運營一家店鋪所需的工作都是電商運營的事情,而且因為電商的特殊性(開的好的店鋪都是正向現金流,開的不好的很快就死了),所以很好判斷一家公司是不是會突然死掉,而且往往也因為盈利的公司有正向現金流,所以待遇也開的起,另外也因為電商的特殊性,所以很多電商運營利用業餘時間也會選擇做兼職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做或者幫別人運營店鋪),因此也是一個能力和收入成正比的崗位,不過和內容運營不同(因為內容平臺長期以來沒有明確的收費規則,漫天要價的情況很嚴重,而電商運營可以根據直接的營收來提供費用),所以收入的差距在1-10倍之間。
11、遊戲運營:遊戲也分大遊戲和小遊戲,畢竟我們都知道,主流的遊戲使用者量龐大而且不易消散,但是畢竟數量非常有限,能在這些大廠裡做遊戲是非常爽的(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王者榮耀幾十個月的年終獎),但是絕大部分遊戲運營都混跡於小遊戲和小遊戲公司裡,主要的工作我之前也有講過不再重複,因為遊戲行業的暴利,所以遊戲運營的待遇也普遍不錯,不過小遊戲非常容易受到政策的影響(比如國家開始打擊禁止“棋牌”類的遊戲),行業遇冷後工作不太好找,因為是特定的行業所以轉型也較難,而且就算找到工作,通常一款小遊戲的週期也較短,需要不停的重複之前的工作,甚至每天上班沒事做,國內現狀就是這樣,挺苦逼的,收入和能力(其實也蠻考驗運氣的)的差距1-20倍左右。
12、設計:通常網際網路公司的設計分為平面設計和互動設計,一張圖或者海報或者H5頁面,如果有使用者可以操作的部分就是互動設計,沒有就是平面設計(這樣講不標準但是很好理解)。通常公司的設計部都在運營部的管轄範圍內(因為運營用的最多最頻繁),也有單獨成立設計部的(如果是和運營部門平級,那基本上都是效率低下)。通常科班出身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會更出眾一些,不過也不排除野生大牛,畢竟設計崗個人覺得也是很看天賦的一個工種,有些時候努力都無法彌補那種天生或者後天眼界開闊對美的理解,我招設計通常會關心這個人的興趣愛好是否廣泛,是否喜歡閱讀和旅行(見識多的真的會好很多)。除了個別公司以外,晉升空間基本都不大,待遇和能力在網際網路公司裡被侷限的也比較死,通常是1-3倍的差距(做到極致以後真的建議換行業)。
13、客服:屬於網際網路公司的底層崗位,高階一點的會製作SOP,協調倒班時間等。低端一點的就是熟悉業務、有耐心、扛罵能力強。沒啥好多說的,畢竟客服也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很早以前就有的工種大家都懂,能力和待遇的差距也就是在1-2倍之間(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非常多的公司都開始研發或者引入AI客服,這個工種越來越難了)。
總結:
上述崗位幾乎涵蓋的網際網路運營的絕大部分主流崗(當然也不排除像大型電商會有專門類目運營之類的),想要入行的新人或者幹了一段時間想轉崗的又或對自己崗位職責不明確的老人可以對照一下,以便清晰自己的職業規劃。
3、 地域環境與收入
目前國內做運營,分成四個梯隊。北京的機會和待遇都是最好的,其次是上海、深圳、廣州,再次是杭州、成都、武漢、鄭州等,最次是一些二級城市。第一梯隊月薪要達到2-3萬挺容易的,即使是新人的起薪也不會很低,畢竟北京房租貴而且公司多。第二梯隊月薪達到1.5-2萬挺容易的,新人的起薪也不太低。第三梯隊月薪達到1萬以上也挺容易的,新人的起薪現在也越來越高。第一梯隊有非常多的公司,且有非常多的大公司核心部分,即使大公司核心部分不在第一梯隊城市,也一定會駐點而且各崗都得有的那種。第二梯隊只比第一梯隊差了那麼一丟丟,但是因為其本身經濟和發展的很好,也存在大量的機會。第三梯隊幾乎都處於上升期,可能因為剛好有一兩個大廠的核心部分就在那裡,或者是很多大廠都喜歡在第三梯隊城市設立分支(邊角料部門)。整體環境不如一二梯隊,但是因為上升的很快所以也還是有很多機會,只是想靠打工掙很多收入非常難。第四梯隊是因為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展,原本沒有的開始處於萌芽狀態了。
不知道第一集有沒有把運營的大概給講清楚,歡迎各位給我反饋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剛寫好就發出來了,沒有審稿哈,有錯別字啥的請見諒),第二集我們再來講運營老人們所關心的問題,我寫的好累,看看反應再考慮要不要寫第二集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