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如何利用好奇心,把增長做到極致的?
從早年間的「震驚,XXXX竟然是它」到「XXX把你設定為了暗戀物件,快來看看吧」,無一不是利用人們的好奇心,去實現增長的目的。
什麼是好奇心
在瞭解好奇心驅動增長之前,我們得先了解為什麼人們會被好奇心所驅使呢?
行為經濟學家羅文斯坦以資訊缺口理論對好奇心作出解釋:
當我們得知資訊丟失,即當某些事情從已知(或我們認為已知)變為未知的狀態,我們就會變得好奇,並本能地想新增此事物屬性的內在心理。

正是這種「知識空缺→產生好奇→填補空缺」的心理,使得人們的行為被好奇心所驅使。
不過好奇心,根據認知層次的不同,又被分為了三種類型的好奇心:消遣性好奇、認知性好奇、同理性好奇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好奇心主要是消遣性好奇。
相比於其他兩類好奇心來說,消遣性好奇是一種比較廣泛、淺薄的好奇心,不需要佔用過多的精力與思考。這也是消遣性好奇在增長設計中,被運用的最廣泛的原因。
增長設計中的應用
目前,好奇心被廣泛運用在拉新、獲取資料、刺激分享、促進活躍、促進消費等方方面面,綜合艾探所目前已有的案例來看,主要是利用以下這麼幾種特性來設計的。
關係鏈
關係鏈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各大廠商也在努力地獲取這塊資訊。
一方面,人們對熟悉的人會有一定的信任感,能夠幫助提高點選率;另一方面,人們也會好奇這個“幕後人”的真實身份。
這裡主要以探探和生日管家為主。儘管現在拉新成本如此高企不下,但它們卻能夠以超低成本獲客,這是為什麼呢?主要還是利用了人們對“幕後人”的好奇。

在簡訊內容中,一方面它們都提供了一些「真實的資訊」,讓你對此產生信任;同時又刻意將關鍵的人物資訊抹去,而收件人如果想獲取關鍵的人物資訊,只能通過下載APP。這就達到了拉新的目的。
掌控感的驅動
控制意味著確定和安全感,當一個人覺得環境與自身都在掌控之中時,便能夠感覺到未來對自己是可以預知的,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
比如訪客這塊,如果使用者把產品想象成自己的家,那麼訪客就相當於來自己家拜訪的人,你自然好奇都有誰來訪過“你的家”。
基於這種心理,以QQ空間為代表的產品,便會預埋一些這種隱藏資料,去激發使用者的好奇心,從而促使使用者付費/達成某項任務檢視,提高產品的付費率/點選率。

縮小盲目區的需求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約哈里之窗”。根據這個理論,人的內心世界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盲目區、隱祕區和未知區。

而社會交往的過程正是開放區不斷增大的過程,我們希望讓別人增加對自己瞭解的同時,也能獲得別人對於自己的反饋,促進對自身的瞭解。
通過加強好友與自己之間的互動,實現增長的設計,就是借用了人們期望縮小盲目區的需求。這裡主要是QQ的坦白說。

不同於之前QQ的匿名聊天,坦白說會給到一個「標籤詞」(都是正面且積極的),使用者只需要選擇最符合這個標籤的好友即可。
而對於收到標籤的好友來說,一方面有助於自己瞭解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另一方面他們也想知道給自己這個標籤的人是誰?進而會和這個人展開匿名聊天,激活了QQ中的一些沉睡關係。
小結
以上就是文阿婆基於目前艾探所已有案例所總結的好奇心在增長設計中的運用。通過改變一些關鍵資訊,利用人們對關係鏈、掌控感以及縮小盲目區的渴求,促使使用者產生好奇心,最終達成增長的目的。
END
每週,艾體驗都會向大家分享一些有關於設計師/設計的文章,也許是乾貨;也許是案例;也許是一些好玩的事情;也許是一些心理學的分享......
如果,艾體驗分享的內容正是你喜歡的,趕緊關注我們的專欄或微信公眾號吧(aiux217)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