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到底是什麼?
文/如風 圖/如風
最近學校都在複習,老師要求孩子們用思維導圖總結各門功課,問題來了,五花八門的所謂思維導圖都上交給老師,面對這些情況,筆者作為一名英國東尼·博贊思維導圖管理師有必要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你看到的是這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你看到的是這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科書
也許是這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是這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到底哪種是思維導圖或者他們都是呢?請看我一一分析
你看到的所謂“思維導圖”有可能是“八大思維圖示法”。

八大思維圖示法
八大思維圖示法(Thinking Maps)由美國著名思維教育專家David Hyerle博士1988年提出。
思維導圖(Mind Maps)由英國人Tony Buzan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曾用來幫助英國查爾斯王子提高記憶力。
八大思維圖示法(Thinking Maps)
01 圓圈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圓圈圖由兩個圓構成,內部的圓定義了要描述的主題,外部的大圓羅列了和主題相關的所有理解和描述,它的主要用途是歸類、總結。
02 氣泡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氣泡圖由中心的大圓和四周的小圓組成,由直線連線。中心是被描述的物體,四周則是該事物的各項特徵,它常用來解釋、定義。
03 雙氣泡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雙氣泡圖是氣泡圖的升級版。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兩個主題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雙重氣泡圖,用來比較兩個主題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04 樹形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樹形圖適合孩子對事物進行分類,最上方的樹根是主題,樹枝是相關分類。
05 括號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括號圖由大大小小的括號組成,從物件出發,用括號的形式將整體與區域性區分。適合孩子分解一個事物的結構,理解整體和區域性的概念。
06 流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流程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可以用來列舉順序、時間過程、步驟等等,在大方框中寫好每一步的步驟,小方框中是每一步需要的東西,用箭頭將大方框連線起來,直到完成這件事情。
07 複流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複流程圖往往適用於複雜的流程或者有多個分支事件出現的情況,也叫因果關係圖。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一個事物產生的原因和導致的結果。
中心方框代表一個重要的事件,左邊是事件產生的多個原因,右邊是事件導致的結果。
08 橋形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橋形圖適合孩子用來做類比,上下兩個事物的關係是一樣的。
現在我們來看下,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s)是一種圖文並茂的發散結構的思維筆記。
詳細講,思維導圖由中心圖、分支、關鍵詞、關鍵圖、顏色五個基本元素組成。如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不具備這5個元素,就不是思維導圖。
中心圖案要與中心題目相關,畫在紙的中央,一般A4紙橫放,符合視角結構;7*7cm大小,三個顏色以上,7個顏色以下;分支呈現的形式為曲線,這種靈動的線條有助於延展我們的思維成發散性,由12點鐘方向順時針轉動,每個分支一個顏色,由左到右書寫。第三步內容要清晰,關鍵詞提煉要準確,字要寫在線上,字跡端正。第四步為關鍵內容新增小相簿,形成圖示記憶庫,畫面色彩豐富。

如風手繪

如風手繪
通過以上分析,你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思維導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