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蘭科技的“一縱一橫”
公司的架構決定了我們能夠快速發展。
文 | 李夜
1月18日,人工智慧大會進行到一半,一輛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緩緩開到舞臺上,拐彎,再倒回去。動作舒緩而流暢,而駕駛座上的司機雙臂環抱。
在這個龐然大物的映襯下,舞臺顯得窄小。其實,舞臺僅比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寬一米左右。據瞭解,當天,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的行駛環境頗為複雜,比如在全封閉室內(上海會展中心),沒有GPS訊號及參照物,再比如舞臺上方還有一塊複雜電池環境干擾的大螢幕。
熊貓車停穩以後,深蘭科技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趙旭走到臺上說,他很緊張,出了一頭汗。
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是深蘭科技在“智慧駕駛及整車製造”落地的產品之一。
除了該領域,深蘭還佈局了其它八大領域,它們分別是智慧機器人、智慧城市、生物智慧、零售升級、智慧語音、安防、晶片和教育。在這八個領域,深蘭科技都不同程度地落地了產品。比如深蘭洗地機器人、深蘭吸塵機器人、深蘭物流機器人、深蘭酒店服務機器人、深蘭生物閘機、深蘭手脈門禁、深蘭生物門鎖、深蘭AI超市、腦肌對話儀等一系列的產品。
不過,在人工智慧大會上,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是絕對的主角。會上,幾乎上臺的國內外市長們的演講中,都提到了它。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將其定位為AI城市“先鋒官”,“城市智慧化首先要實現交通智慧化。”他說。
在外界的認知裡,深蘭科技是一個“一夜之間長出來的AI獨角獸”。它創立於2014年,2016年之前默默落地,隨著一次次的融資完成,逐漸成長為一家AI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大家對它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疑惑。i黑馬&黑智希望通過深蘭熊貓智慧公交車這個產品,試圖撥開這家企業頭上的部分迷霧。
揭祕深蘭科技熊貓車
會上,趙旭透露,熊貓車的長X寬X高(mm):11980X2550X3250;軸距(mm):6100;最大允許質量(kg):18000;最大爬坡度(%):12;電池型別:磷酸鐵鋰;電池容量(kwh):180/250/330;電機功率(KW):100/150;電機扭矩(NM):1057/2500;電機型別:永磁同步。
自動駕駛無疑是深蘭科技熊貓車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據瞭解,熊貓車是L3-L4等級的,司機扮演的是不可缺少的輔助角色。什麼是深蘭科技理解的智慧駕駛系統呢?趙旭是熊貓車為例,談了深蘭科技是怎麼打造智慧駕駛系統的。
趙旭談到,“智慧駕駛系統處理的車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整車上的各種感測器,實時監測車輛和環境之間的相對位置和速度等關係,然後通過注入三維重建、路標識別、道路識別、障礙物識別等功能進行抽象定向。這些結果再輸入到深蘭科技的決策規劃系統,由不同的功能軟體輸出控制指令,這是所謂的單車智慧。
在智慧駕駛系統和智慧交通產業開發、落地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依靠車載感測器,還是無法滿足三維空間進行感知空間的要求。所以在環境和場景中,深蘭增加了很多的感測器、通訊裝置,以及智慧網聯和車路協同。
我們考慮到整車既有整車控制系統也有智慧駕駛系統,以技術角度,按照功能、網路、總成和主控進行劃分,把智慧駕駛系統和整車功能進行了統一,無論是功能、網路,還是總成、主控,都做得非常成熟。”他強調,“在輸入和輸出關係中,我們認為控制系統的週期應該不需要超過十毫秒或者不需要小於一毫秒。”
據悉,深蘭科技現已推出了兩個產品,X86實時控制總成和車載高效能混合計算平臺。下圖為趙旭在演講PPT中,做的競品效能對比。
在設計理念上,趙旭強調安全可靠,“我們首先匯入了IATF16949和ISO26262開發體系。在熊貓公交上,深蘭採用了一流的三電系統總成,針對智慧駕駛和整車控制的深度融合的產業需求,我們研發了整合化的智慧客車控制系統,並且在該控制系統基礎上,進行正向開發。除了基本的整車控制的扭矩管理、能量管理、充電管理等基本功能之外。最重要的軟體模組——診斷,我們的診斷包括兩個方面——查詢故障部位、尋找故障原因。”深蘭科技還專門為熊貓公交所部屬的城市專門打造了一套高精度地圖,比如衢州、德陽、常州等。
上文提到,陳海波將熊貓車作為AI城市的“先鋒官”。在他看來,熊貓車能夠解決政府和乘客的痛點。
政府對於公交的痛點有很多,比如公交車的虧損,每年因車輛的折舊不得不進行的投入,管理以及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對於乘客來說,“乘客對公交不滿但不得不乘坐,只想早日逃離。”
陳海波認為熊貓車在解決乘客舒適性乘車的同時,還能夠解決政府虧損的問題。深蘭科技通過車上搭載的精準廣告推送系統(頭條式廣告)+智慧無人零售系統+普通的公交車廣告。舞臺上的熊貓車只是1.0版本,陳海波說,深蘭科技接下來還會迭代不同版本,“我們希望讓公交不再虧損,讓通勤更有樂趣,讓公交更有價值”。
他希望,“未來公交車將有望成為嶄新的移動的生活空間。”目前,熊貓車已在全國4座城市落地。
深蘭科技的“一縱一橫”
目前,有的自動駕駛以視覺為主導,有的則以感測器為主導。不同的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各家公司對於自動駕駛的理解和產品具體落地的場景密切相關。深蘭科技選擇的是以視覺為主導的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
深蘭科技王昕磊,對於該技術路線的選擇,做了解釋。“自動駕駛要更多地還原人開車的那個狀態。人開車的狀態是什麼樣的?他一定是用眼睛去看的。深蘭選擇的是以視覺為主的、多感測器融合的技術路線。我們也會用一些低價位的雷達,比如超音波雷達等。
用雷達也可以,但是雷達造價太高。動輒幾萬美金,我們沒有辦法承受這樣的成本。一臺新能源車才多少錢?可能十幾萬、二十幾萬,但一個雷達動輒幾萬美金。這個技術路線還有一段時間,當然,並不是否定這條技術路線,而是從成本、落地的角度來考慮。
技術上來講,雷達只能識別前面有障礙物,可以做一些有和無的判斷,但是沒有辦法判斷障礙物是什麼。雷達就像盲人手裡的那根棍子,盲人往前走的時候,會敲,通過敲擊,他知道有一個障礙物,但是不知道是椅子還是其他。但是視覺知道障礙物是一把椅子,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王昕磊在採訪中告訴i黑馬&黑智,深蘭科技的快速度得益於“整個公司的架構和運營體系”。
“公司的架構決定了我們能夠快速發展。深蘭科技是研究院架構。科研成果,經過內部稽核、技術評委評分之後,會成立一個事業部。事業部,相當於一個小公司,包含工業設計、機械、電氣等部門。這個事業部的產品一旦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訂單,我們就會成立一些分公司或者全資子公司。這能夠促使產品迅速落地。”
他以熊貓車舉例,前期,深蘭科技對城市、公交運營商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認為這是一個能夠做的大生意。“立項後,深蘭科技把核心技術、自動駕駛技術進行融合。深蘭研究院中有一個自動化研究所,相當於中科院的自動化研究所,該研究所專門做智慧控制。我們從該所中抽調人員成立事業部,主攻熊貓公交。這樣的機制,促使深蘭科技能夠迅速做出一款熊貓公交車。”
深蘭科技架構可以被概括為“一橫一縱”。“一橫”指的是行業應用,也即事業部架構。“一縱”指的是技術研究,也即科學院架構。
據其官網介紹,目前,深蘭科技橫跨9大領域,設立了12個分公司。深蘭科技與多個國內外知名企業、院校和盧森堡國家實驗室等,建立了智慧駕駛技術、智慧和精密製造、資料和金融安全、人工智慧、AIoT智聯網、人機互動、AI晶片等多個相關領域的聯合實驗室,共同構築了深蘭系全球性的研發科研體系。
橫縱之間,有其邏輯關係與聯絡。“深蘭科技的九條線都是有聯絡的。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可以應用到低速車和中速車上。比如掃地車就是中速車,機器人是低速車。
自動駕駛除了視覺領域的研究之外,智慧控制也是其中重要研究部分。智慧駕駛包括幾個部分,第一感知部分,像人開車一樣,車通過眼睛、耳朵、攝像頭、雷達看到後面的情景。它先要知道之間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才能做感知。
第二決策,車知道自己要向左拐,還是剎車。第三,控制。人知道怎麼樣剎車,是突然急剎車還是緩速剎車,還是一邊拐彎一邊剎車。這些都包含在控制裡面。它需要通過外部去時控制。控制技術可以用於大型、重型客車或者12米長的客車上。當然,機器人也同樣適用。
深蘭科技在人工智慧視覺方面的技術也可以用到自動駕駛上,這就是以視覺為主導的自動駕駛技術。
深蘭科技的核心技術還有腦科學,腦科學是對人腦、腦電波的分析技術,以及對語意的理解。深蘭科技的這幾個最核心的技術,把九大應用場景穿起來。比如熊貓公交。熊貓公交車融合了多種技術於一車,是之前多年技術積累的爆發。熊貓智慧公交車搭載了深蘭科技智慧駕駛技術、手脈識別系統、車載機器人、語音互動、精準廣告推送、乘客異常行為監測、智慧逃生應急系統等AI技術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