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下班”後去哪了?
當我們乘坐復興號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好奇,時速如此高、執行如此平穩的它,跑完一天的行程,“下班”後去哪了?記者近日來到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南東動車所,探祕復興號的“夜生活”。
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濟南東動車所,是目前山東最大的動車所,承擔著濟青高鐵、石濟客專等線路在濟南地區始發、終到動車組和部分跨線動車組的檢修任務。不少復興號“下班”後,都要在這裡享受一場360度無死角的“SPA”。
濟南東動車所所長李先偉告訴記者,保障復興號的“身體健康”,需要的人不少。檢修時,長編車(16節車廂編組)一般需要車下4人、車頂2人、司機室1人;標準編組(8節車廂編組)一般需要車下2人、車頂2人、司機室1人。
忙了一天的復興號,回到動車所後第一道工序是“洗澡”,這裡有專業的全自動洗滌機,對進庫的復興號進行消毒清洗。天氣暖和時,全自動洗滌機出水口噴出動車專用洗車溶液,對列車進行清洗。在寒冷的冬季,因為洗滌機在室外,基於防寒考慮,害怕高鐵“感冒”,室外溫度低於零下時,洗車改由室內操作,由專業“SPA按摩師”為列車“搓澡”。
李先偉說,復興號在進入檢修庫前,還要先通過踏面診斷和受電弓檢測。進行檢測的紅外線探測裝置,就像做CT一樣,對列車走行部的輪對踏面、車頂部高壓受電裝置進行全方位探測,並將監測資料傳輸到專業人員的電腦上進行“專家會診”。探測結束後,復興號就進入檢修庫開始全方位“體檢”。
進入檢修庫後,專業“醫師”開始對復興號進行全面檢查。除了檢查復興號的“身體”,還有專業檢修人員檢修復興號的“大腦”——“ATP”系統,濟南東動車所“ATP”分析工區工長王維娜告訴記者,高鐵車載“ATP”系統,相當於高鐵上的“黑匣子”,它由監控裝置、地面裝置、車載裝置等組成,既是監控系統,能將高鐵的執行狀態實時記錄下來,傳送給監控者;又是行車控制系統,能根據前方軌道資訊,指揮車輛安全執行。
每當復興號“回家”後,是王維娜和她的同事們最忙碌的時候。她們要走進高鐵駕駛室、走進車廂、鑽入車底,給每輛車的“ATP”裝置做“體檢”。
下雪的時候,車輛的底部、兩側會堆滿積雪,負責接收、傳送資訊的車載裝置應答器會被冰雪封住,無法“呼喚應答”,高鐵就會變得像盲人一樣,看不到前方軌道資訊,無法正常執行。“這時,我們還要鑽到車下地溝裡,用熱水、專用的鏟子、刷子一點點清理冰雪,確保應答器始終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王維娜說。
裝置檢修完畢後,列車還要斷電,車下檢修機械師會對復興號的走行部、牽引、制動等裝置進行檢查。車內檢修機械師要對列車座椅、茶爐、空調、衛生間、電視廣播系統等設施進行試驗、檢查。
李先偉告訴記者,復興號上硬幣久立不倒,甚至是硬幣和簽字筆能在窗臺“疊羅漢”,與機械師們的維護是分不開的。而隨著夜晚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復興號的“夜生活”也行將結束。天亮之後,一輛輛復興號又要離開“家”,駛向祖國各地。(記者邵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