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平臺 Parse.ly 推出新功能,幫助作者尋找熱門報道題材

好吧,我承認,有時候,我寫故事是因為我覺得它們會受歡迎。但有時候,這些故事卻平淡無奇。
這情有可原——廣泛地講,因為生活是不公平的,從更具體的層面來講,某些主題被過度報道了。是的,人們似乎很喜歡閱讀關於蘋果公司的內容,但如果關於同一話題的文章有五十篇,而我的帖子也包括在內,他們還會看嗎?
分析公司 Parse.ly 正試圖通過 Currents 嵌入的新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Currents 是 Parse.ly 推出的一款免費產品,突出了更廣泛的受眾趨勢。這項功能稱為“需求排序”(demand sorting),因為它指向了受眾們最“需要”的主題。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需求將由以下這種計算方式來確定:先是算出某個主題的總瀏覽數,然後再除以文章數。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主題很受歡迎,吸引了許多人閱讀,但只是被相對較少的故事所覆蓋,那麼就為作者尋找下一個主題創造了機會。
Parse.ly 執行長薩欣·卡姆達(Sachin Kamdar)表示,這在某種程度上突出了 Parse.ly 的“差異化資料,表明人們正在閱讀的內容,而不是人們正在分享或搜尋的內容。”
Parse.ly 特別專案負責人薩爾·吉昂弗利多(Sal Gionfriddo)指出,它還充分利用 Currents 中使用的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確定故事的主題並理解不同主題之間的關係。
因此,這項新功能不僅僅是故事主題列表。使用者可以比較不同主題的需求,例如,如果使用者瞭解到亞馬遜相關主題相對於蘋果很少被報道,他們還可以更仔細地分析哪些亞馬遜相關主題目前需求最大。另外還可以輔以歷史資料,這樣使用者就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媒體對 CES 或國情諮文等事件報道的需求,並進行相應地規劃。
當我想知道這是不是又一組讓出版物去追逐的數字,而不是專注於真正有新聞價值或重要的內容時,卡姆達回答說,“這不像你想象的那種東西。它不是幻燈片之類的東西,你可以從中生成 X 個幻燈片來增加瀏覽量。這只是一個人對某段內容的獨特視角…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什麼是人們感興趣的東西,這項功能體現地更為真實一點。”
我之前曾與卡姆達討論過線上新聞業務中對新的非廣告業務模式的需求。在我們最近有關 Currents 的討論中,卡姆達認為需求分類功能今後可以轉變的一種方式是,專注於“基於忠誠度的指標”,這樣,新聞機構就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主題,驅使讀者再次訪問這些機構的網站並可能訂閱他們的某些服務。
題圖來源: Nationaal Archief/J.D. Noske/Flickr
翻譯:皓嶽
Parse.ly’s new feature helps writers find topics that are (relatively) under-co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