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大火,誰會是下一個VIPKID?
這幾年,受網際網路模式驅動、二胎政策放寬等因素影響,線上教育創業熱潮湧動,備受資本青睞。

其中佔據C位的,正是人氣極旺的線上少兒英語。
資料顯示, 2018年的前9個月,線上少兒英語的融資額為49億人民幣,佔教育行業總融資額的22%,高居所有細分領域第一。
在資本熱捧下,線上少兒英語領域出現了一大批諸如VIPKID、DaDa、51talk的知名品牌。
大額融資頻出、地鐵和綜藝廣告不斷刷屏。
不過,隨著監管政策的趨緊,以及資本市場的變化,有人說,當下線上少兒英語已經進入下半場。
其實,下不下半場的不好說,但線上少兒英語已成為線上教育裡的一座“富礦”,倒是真的。
全面爆發
從資料來看,線上少兒英語的市場已經爆發。
自2013年起,中國線上少兒英語行業開始被資本關注。
至2018年,五年間線上少兒英語行業出現20多個品牌,累計融資額獲得超90億元,參投機構達到60家以上。
艾瑞的報告顯示,幾個頭部企業VIPKID、51Talk、vipJr等目前已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2017年,VIPKID曾高調宣佈前7個月營收破20億元,全年營收預計突破50億元;2018年北美外教數量超過4萬名,付費學員數量超過30萬名。
DaDa也曾於2018年8月透露,使用者留存率為70%,日活率月環比增長50%。
在整個線上教育的領域裡,這樣的資料是非常扎眼的。

線上教育有那麼多細分賽道,為什麼線上少兒英語最出彩呢?
首先還是需求。
中高考改革將更加重視英語口語和聽力,留學熱潮之下,低齡化趨勢明顯,對於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需求旺盛。
加之職場上,英語一直是門很實際的應用技能。
中國家長常說不輸在起跑線上,一切從娃娃抓起,讓孩子打小學習英語就成了很現實的選擇。
其次是軟硬體。
受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環境的影響,直播興起,使用者逐漸養成網上支付習慣,國家通過政策手段積極推動網路提速降。
這為線上少兒英語的市場爆發提供了良好的軟硬體條件。
還有,市場爆發也跟過去幾年51Talk、VIPKID等做了很多市場培育工作有關。
比如地鐵廣告、網路營銷、明星形象代言,等等。
目前來看,線上少兒英語市場還處在一個快速擴張的階段,但距離巨頭林立的成熟市場還相去甚遠。
2017年中國少兒線上英語教育產品使用者付費總額約為245.9億元。
2018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9.6%,2022年付費總額將接近800億,是2017年的3倍多。
考慮到另有統計顯示,在全國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年人均教育支出的52%要用於英語培訓,其他培訓如藝術、奧數合一塊才佔三成左右。
再加上,中高考英語口語測試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行,線上少兒英語勢必會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個全面爆發的時刻。
下一個VIPKID
有人說,中國教育行業有三座山頭, 一個是新東方,一個是好未來,還有一個就是成立於2013年線上少兒英語品牌,VIPKID。
從成立到年營收超過35億元人民幣,新東方用了18年,好未來用了13年,而VIPKID只用了4年。

2018年6月,資本寒冬之下,VIPKID宣佈完成5億美元的D+輪融資。
不僅重新整理其D輪融資記錄2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全球線上教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其估值也突破200億元人民幣,一時風頭無二。
在資本的助跑下, 彈藥充足的VIPKID 目前 佔據55%的市場份額,穩坐線上少兒英語行業的頭把交椅。
以營業收入、使用者規模和教研資源等為衡量標準,線上少兒英語的各品牌玩家可分為三級:
VIPKID和51talk、vipJr組成第一級,屬於頭部玩家;DaDa、abc360等組成了第二級。第三級則大多名不見經傳,多是初創或轉型不久的玩家,比如魔力耳朵等。
有VIPKID這麼優秀的榜樣在前, 各品牌玩家包括資本,都熱衷於在這個廣闊的賽道上,複製出下一個VIPKID來。
行業競爭由是格外激烈。
線上線下轟炸廣告,向來是各玩家的必備武器。地鐵、電梯、綜藝節目、明星代養等,都成為戰場。
2018年6月,VIPKID投放了廣州地鐵APM線創意內包車和3號線品牌列車的廣告。
DaDa在獲得好未來和老虎華環球基金的1億美元C輪融資後,戶外廣告捲土重來。
51Talk則把廣告鋪進了小區電梯裡,在家長、孩子面前頻刷存在感。
贊助熱門綜藝、電視劇中插播廣告也是各玩家吸引流量的慣常手段。
比如DaDa贊助《媽媽是超人》,vipJr贊助《放開我北鼻3》,VIPKID則在《爸爸去那兒5》中投放廣告。
明星代言方面,各家是爭先恐後。
VIPKID請的是劉濤,gogokid是章子怡,DaDa是孫儷,51talk則先後簽約李娜、賈乃亮擔任代言人。
另外,由於成本、效率等多因素考量,線上少兒英語的運營模式也在競爭中發生變化。
最明顯的一個,便是 一對一模式向小班課拓展。
2017年11月,51Talk推出針對6-12歲學員的小班課業務,模式為1對4固定老師。
2018年8月,VIPKID則正式推出小班課產品SayABC,針對5-12歲兒童提供1對4小班課的同伴英語學習服務,同樣是固定老師教學。
資本的兩面
線上少兒英語這些年的爆發,離不開背後資本力量的追捧。
但資本在助推行業高速成長,起到催化劑的同時,也順便把這個行業帶“歪”了。
有個詞叫“裹挾”,說的就是資本起的負面作用。
人們常說,在網際網路的戰場上,資本是最重要的武器。
有了資本的火力支援,創業公司才有實力去擴充師資資源,搭建銷售團隊,加碼 品牌推廣 甚至打價格戰。
可沒有資料,資本又憑什麼支援你呢?
於是,各平臺開始大力搶使用者、拼流量、拉活躍、做資料包裝來融資,簡直不能再to VC了。
線上少兒英語領域裡,各玩家用燒錢的方式來博出位,大秀運營資料、使用者規模、成長速度的肌肉,也是蔚然成風。
除了頭部玩家VIPKID、DaDa等取得華麗麗的增長資料外,其他玩家同是如此。
2016年赴美上市成功的51talk, 早在2017年就號稱三年實現了700%的營收增長率。
其實,靠燒錢堆資料還無可厚非,但不少玩家鋌而走險,為營收資料好看而頻頻突破下限,就太不應該了。
去年5月,線上教育公司成長保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一個月後,該公司被曝出通過刷單,造假營收資料。
後來成長保相關負責人迴應稱:刷單是部分員工的行為,公司內部已經開始清查……
總的來說,在線上少兒英語的這條賽道上,不少玩家缺乏清晰的打法,有時會過度開發盈利模式。

造成這種情況, 究其根本,是因為資本和教育存在一種“天然”矛盾。
這種矛盾正體現在資本的“快”和教育的“慢”上。
資本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它是急功近利的,要求快速出成績,回收成本,放大收益。
但教育不同,本質上是一種講究細水長流的“慢行業”。
它是一個意識形態培養的過程,凝結了幾代人的智慧結晶,絕非靠資本一哄而上就能速成。
所以在資本裹挾下,線上少兒英語的各玩家很難能夠堅持初心,航向的搖擺不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摩拜前CEO胡瑋煒曾說: 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這話不無道理。
監管趨嚴
除了資料的吹大氣外,線上少兒英語也經常曝出其他負面。比如收費陷阱、使用者隱私洩露、內容涉黃等。
在教學質量上,也存在外教門檻低,長著金髮碧眼就可以當外教、試聽課與正式課差別大等問題。
諸如此類,嚴重影響了使用者體驗,有的甚至侵害使用者身心健康。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受國家政策影響明顯的行業。
行業亂象自然引得國家出手,在禁止有害APP進校、規範線上培訓等方面做了諸多規定。
今年元旦過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檔案正式下發,在國家層面再次重申嚴禁有害APP進校,明令禁止進校學習類APP向學生收費。
更早的2018年11月,教育部就已經下發《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
通知由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其中專門強調了“強化線上培訓監管”,“要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
此外,各玩家的業務本身也存在問題,如預付費嚴重的現象,不容忽視。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 培訓機構一次收費不能超過三個月。
但現實卻是,教育行業的現金流多數依靠預付費。
預收款並不能代表企業的真實現金流,某些程度類似ofo的押金,一遇問題極容易導致資金鍊斷裂。
2018年10月被曝停止執行的學霸1對1,就受到了學費分期的影響,其學費欠款達2000萬以上。
監管措施密集出臺,使得包括線上少兒英語在內的整個線上教育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據統計,去年10月20日至今,僅在蘋果應用商店中就有超過15000個教育類App被進行了下架操作。
同時 也讓資本和市場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
凡麥資本合夥人兼執行董事肖雁表示:“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在投資K12教育機構時,加上了一條,產品和運營模式受政策影響不大,能夠儘可能地市場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於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學生對電子產品的時間也有要求: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放鬆。
這對於某些恨不得讓使用者整天黏在平臺上的玩家來說,同樣是個不小的打擊。
結語
線上少兒英語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英語教學業態。
但與此同時,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融資不是新聞,破產也不是新聞。
近日,涉足線上少兒英語的北京有教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因資金鍊斷裂申請破產。
而就在其申請破產的前幾天,DaDa則完成了D輪2.55億美元融資,更早之前,VIPKID還完成創紀錄的D+輪5億美元融資。
一邊是頭部企業的鉅額融資,一邊是邊緣群體的求生掙扎。
冰火兩重天的結果,勢必導致資源向頭部企業聚集,線上少兒英語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巨頭時代。
而日趨嚴厲的監管,也讓行業入局者的廝殺更加激烈,誰也不敢放鬆懈怠,輕言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