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操縱火車票?還沒放票 你就輸給了這幫網路“黃牛”
春運中的人們。
來源 | 中國企業家
作者 | 程璐
“真是太可惡了!”
春節將至,在北京亦莊開發區從事物流工作的韓曉,早早通過第三方搶票軟體預訂了返鄉回貴州畢節的火車票,但購票結束後,她發現自己被捆綁銷售了——賬單中無端被多扣了一百多塊錢。
等回過頭來再研究時,韓曉這才發現,在預訂支付頁面,她所使用的這款第三方搶票軟體確實有一條關於購買加速包的文字提示,但字型極小,顏色較淡,非常不易察覺,沒細緻端詳的她,因此為3條備選路線分別多花了幾十塊錢。
韓曉不是一個人。在當下各大社交論壇上,被如此“套路”而憤而發帖的,大有人在。
說到底,韓曉還算是幸運的,因為她總歸買到了票。事實上,每年都有大量買不到票但又不得不回家過年的返鄉者。有些人甚至迫不得已,只能報個旅行團,先回到家鄉附近,再輾轉去往最終目的地,而這麼走上一遭,成本就高出了很多。
在北京五道口做服裝生意多年的女生李言感嘆說,春節回家的火車票可是一年比一年難買了。她的老家在山東,說起來不算遠,從北京到德州,高鐵只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往年她都能順利買到票,雖然有時要等上幾天,而2019年,她幾乎看不到希望。
“實在等不了了,那天看見朋友圈有人發了搶票軟體的廣告,決定乾脆試試。新使用者註冊還贈送了我20個加速包,但一連搶了三四天,一點用都沒有。”她失望地說。
在李言看來,這些第三方軟體,不僅沒有帶來便利,可能還搶佔了中國鐵路官方購票軟體12306上的有限通道,變相提高了購票門檻。
白帽VS黑客
“春運”,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詞彙,而韓曉和李言只是中國春運期間浩蕩遷徙大軍中兩枚小小的縮影。每年這個時候,大中專院校學生、進城務工群體等便像候鳥一般,在中國廣袤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而鐵路在其中扮演著至為重要的角色。
2019年春運已於1月21日正式拉開序幕。在1月7日召開的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初步預測,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傳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0.6%;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郭竹學預計,2019年春運國家鐵路將傳送旅客4.06億人次,同比增加3089萬人次,增長8.2%,日均可達1016萬人次。
壓力可以想見。
由於出行需求旺盛而集中,尤其熱門線路極其擁堵,鐵路系統春運期間一票難求早已是多年頑疾。
中國鐵路歷經百餘年的探索與發展,目前已形成遍及全國的網路系統,尤其近年高鐵建設,成就斐然。但與之相比,高峰期運力、火車票供給以及官方購票通道的便利性一直備受指責。
2010年1月30日,春運首日,12306網站正式上線。而在此前多年,乘客購買火車票大多依賴線下視窗,部分通過電話,春運時通宵排隊司空見慣,“黃牛黨”猖獗。
隨著12306的問世,大量第三方購票平臺紛紛出現,從PC端到移動端,從免費到付費。
PC端最先崛起。360、百度、搜狗、UC瀏覽器都曾上線免費搶票功能。2013年年底,12306推出手機客戶端,此後,攜程、同程藝龍、美團點評、飛豬等旗下移動端搶票產品應運而生,成為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黃牛”。
搶票軟體頁面截圖。
初期的12306運算力有限,面對春運重新整理高峰,伺服器常因無法承載而癱瘓,使用者體驗極差。而不斷接入的第三方搶票軟體,無疑讓12306雪上加霜。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所副總工程師、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人工重新整理網頁的速度和次數是有限的,而機器或軟體自動重新整理網頁的速度可任意設定,極容易將12306伺服器記憶體空間佔滿。“當時除了系統的日常運維,這些網站和APP的湧現,耗費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成本。”
曾就職於國內某OTA平臺的軟體工程師張軒,卻並不這麼看。他認為,早年第三方的出現,實際為鐵路系統分擔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壓力,雖然最終請求還是指向12306,但第三方會有一系列的容錯處理。
“也正是有了第三方,12306才有壓力,這幾年飛一般地進步。”張軒的感受是,近年12306開始嘗試用一系列技術手段封鎖第三方,“這就好比黑客與白帽之間的較量。我們是見招拆招,他們也一直沒能把第三方掐死”。
打不死的小強
為遏制第三方軟體的接入,12306在技術上不遺餘力。其中2015年、2016年相關動作最為頻密。
以2015年為例。2015年3月,12306將動態驗證碼改為隨機圖片;2015年12月,為阻擋機器學習的驗證碼識別,12306又陸續加入了581種驗證碼類目,接著訂單驗證碼改為雙詞組合形式,後來又增加了4秒限制,即驗證碼必須在4秒內提交,否則認為是錯的。
“12306跟阿里雲合作後,我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他們打個噴嚏,整個火車票市場都得跟著地震,接著就是比第三方誰最先修復。”張軒透露,“12306常常在凌晨時分維護系統,早上手機一響,又有變動了,實時待命、起早上班,這種事對於我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
2017年之後,12306與搶票軟體間的戰火稍有平息,但雙方競爭從未停止。目前12306從網站到APP都更為注重人性化服務體驗,比如增加了線上訂餐、線上選座等功能,尤其是新版APP甚至被挑剔的業內人士評價為“流暢”。
在搶票軟體市場,12306Bypass(分流搶票)是一款小有名氣的產品。與市面上絕大多數第三方平臺不同,這是一款由個人開發的搶票軟體,而且因其綠色、免費而頗受歡迎。
據開發者小風介紹,12306Bypass是他在念大二時,花費一個月時間做出來的。如今這款軟體至少有30個QQ搶票使用者群,大多是近2000人的大群,基本滿員。脈脈上一位獵頭表示,開發一套系統容易,但維護更新這麼多年很難,他曾經想找到這位開發者,但最後發現他是位寫C#語言的程式設計師,自己手上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職位,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雖然眾說紛紜,但至少在法律層面,迄今國家對第三方搶票軟體並無明確定性,也沒有哪家平臺受到過行政處罰。2013年春運前夕,工信部曾打電話給相關企業瞭解情況,但據稱目的也僅是要求他們關注網上流量情況,避免因搶票外掛造成網路擁塞,大方向仍是“共同研究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群眾能夠順利購票”。
當然,在12306面前,第三方搶票軟體則如同洪水猛獸。
與張軒一樣,王遠來自另一家OTA平臺,一直負責搶票軟體的開發與維護。“有點見不得光,不能做宣傳,就算有業績,也不敢在集團內部大肆宣揚。”他說。
進入收費模式後,關於搶票軟體的不當得利爭議一直存在。“我也覺得我們的產品有點KPI導向了,有油水的功能就做,集團內部能掙錢的就是好專案。”王遠向《中國企業家》直言,行業的搭售行為曾飽為外界詬病,在火車票的整個交易過程中,由於第三方平臺的票價與官方同價,沒有任何利潤可言,“如果不預設搭售的話,那就只能賠本賺吆喝了”。
更為嚴厲的監管已經到來。
已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電子商務法》,第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不許默搭套餐後,我們的收益折了很多,產品只能想辦法補窟窿。”王遠對記者表示,包括他所在的平臺在內,第三方搶票軟體近年來推出了很多增值服務,以開拓收入來源,尋求新的出路,而VIP會員系統和付費加速包,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還能走多遠?
那麼,這些搶票軟體的工作邏輯是什麼,所謂的“加速包”真的有效嗎?
綜合記者採訪到的多位軟體工程師的觀點,搶票軟體其實是用程式模擬人為登入、輸入和刷票,但與手動搶票相比,第三方軟體可以通過增加頻寬、提高查票頻率,更快地查到餘票、鎖定票席,因此用技術手段的下單速度是高於手動購票的。另外,針對退票、不同時段放票的情況,第三方軟體也可以在閒時持續刷票。
這並不意味著第三方軟體就擁有優先搶票權,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12306的放票情況。軟體程式對使用者請求不會區別對待,這些加速包只是給同一軟體下的使用者排了優先等級。
張軒稱,加速包就是可以讓你在軟體內部插隊,但不同第三方軟體之間的競爭依舊存在。此外,針對搶票軟體,鐵路部門已通過限制搶票方IP地址訪問速度等技術手段進行控制。
鐵路系統的封鎖、競爭者們的扎堆入局,這些都讓第三方搶票軟體從業者感到壓力陡增。“蛋糕就這麼大,搶的人多了,市場混亂,我們的客戶慢慢就覺得搶票變難了,開始有人覺得加速包也沒用了。”王遠介紹說,在推出會員模式後,他甚至感覺外界的吐槽更多了。
多數使用者對於搶票軟體到底是怎麼“搶”的,並不清楚,只是看到了介面上跳躍的搶票時間、搶票次數變化。近期第三方搶票軟體因“搶票次數”顯示的真實性,再次被炮轟。
張軒透露,部分第三方軟體在使用者購票時顯示“已全力搶票XXX次”,只是前端製作的一個動畫,用一定頻率計數,並非真實的搶票次數。“介面最初上線目的是為了緩解使用者焦慮,將搶票時間換了一種方案展示,但搶票是在服務端完成的,如果實時展示,則需要前後端不停互動,從開發角度上講,也不會允許這種功能存在。”
張軒指出,這種互動方式在軟體中十分常見,包括摩拜開鎖進度條的動畫,“但後來內部感覺顯示次數這個功能會產生誤導,就下線了。”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也表示,此類非真實顯示涉嫌詐騙和虛假宣傳,應予整改。
火車票實名制實行後,購票產業的使用者資訊洩露風險大大增加。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12306就曾有使用者資訊洩露的情況發生。
2014年11月,施某花了200元購得一款專門對鐵路12306購票系統資料進行掃描和提取的“密正”軟體,後利用該軟體和在網路上搜集來的資料,對12306系統進行“撞庫”,提取了包括郵箱、使用者名稱、姓名、身份證號、密碼、手機號等欄位的使用者身份認證資訊近69萬組,並上傳到網上供他人下載。施某因此獲刑三年半。
2018年年底,網上再次出現售賣12306旅客資訊的帖子,並宣稱共有410萬名旅客資訊被洩露,包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登入賬號、登入密碼、郵箱等資訊。
對此,中國鐵路官方闢謠稱,網傳資訊不實,12306網站未發生使用者資訊洩露。這便將矛頭指向了第三方搶票軟體。
360網路安全響應中心負責人蔡玉光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由於第三方軟體種類繁多,各個軟體在安全上的防護水平也參差不齊,無法與12306官方渠道的安全性相比,如果這些軟體背後公司的安全水平有限,很可能會被黑客攻破,甚至存在一些惡意軟體打著“第三方搶票”的幌子直接收集公民的各類隱私資訊。
與往年不同的是,2019年春運,12306在部分路段開展了候補購票服務試點,此舉被外界認為是對第三方軟體殺傷力極強的一件武器。
按中國鐵路總公司官網的說明,候補購票是指旅客通過12306網站或手機客戶端購票時,如遇所需車次、席位無票時,可按日期、車次、席別,提交購票需求,並在預付票款後,售票系統自動安排網上排隊候補。當對應車次、席別因退票、改簽等業務產生可供發售的車票時,系統自動兌現車票,並將購票結果通知旅客。
聽起來似乎和第三方搶票功能異曲同工,但多位業內人士告知,兩者差別極大:12306可以從伺服器端查詢和鎖定餘票,無需載入任何額外資訊或做任何額外操作。這意味著,12306的自動購票速度和成功率或將快於搶票軟體。
對於12306這一優勢功能的新增,王遠表示,他對網際網路公司技術競爭力仍保持樂觀。“12306的候補購票醞釀了一年,而我們只用了幾周,就同步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