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360度大變臉,商業聯動預示未來
技術提供方與手機廠深入合作,走向高頻場景
人工智慧在手機上應用日益廣泛的背後,存在著技術提供方與手機廠商層層遞進的商業聯動。在國內,視覺處理方面,手 機廠商與商湯科技等技術提供方的合作範疇從最初的智慧相簿,到拍照美化與影象增強,再到人臉解鎖,推動了手機視覺 功能的有效提升;語音語義方面,手機廠商與科大訊飛等合作,語音助手從最初供人“調戲”,到現在能呼叫微信、地圖, 成為接入了廣泛內容合作的智慧管家;機器翻譯方面,翻譯工具從查詞翻譯、段落翻譯,演進到谷歌等向手機廠商提供專 門優化的隨行翻譯。可以看出,手機廠商與技術提供方的合作方向呈現以下演變特點:
(1)從使用頻次低的應用走向高 頻剛需應用;
(2)從AI技術的初步應用走向支援3D Sensing等更復雜的技術應用;
(3)從輔助管理遷移至核心服務本 身的體驗優化。
智慧手機領域多方合作演變
智慧相簿
2015年,商湯科技開始與小米、華為等在智 能相簿上進行合作,通過面孔識別、聚類分 析等技術,識別照片中的人臉,並進行具體 分類
拍照美化與影象增強
應用高頻化
從使用頻次低的應用走向高頻剛需應用, 例如從相簿管理到剛需性、經常使用的人 臉解鎖,從調戲交流的語音助手到能幫用 戶開啟付款碼的更“聰明” 的助理
商湯為vivo X23等手機提供基於全AI景深估 計技術的雙目虛化等方案;並以人臉3D重建、 3D虛化技術等與OPPO Find X合力打造國產 手機3D結構光產品方案,強化拍照功能
技術方案複雜化
從面孔識別、語音識別等AI技術的初步應用, 走向支援3D Sensing、多輪語音互動等更 複雜的綜合技術方案應用
人臉解鎖
繼利用可見光/紅外光進行2D人臉識別後,商 湯以編碼點陣和深度面部模型為小米8透明探 索版提供3D結構光人臉解鎖產品
遷移至核心服務
從輔助的、邊緣化的功能,回溯到影象處理、 語音助手呼叫應用、針對機型優化的隨行翻 譯等對核心服務本身的體驗優化

技術提供方與手機廠的合作模式逐步成熟
經過摸索,國內手機公司和技術提供方的合作模式已漸清晰。技術提供方圍繞底層技術提供解決方案、針對機型做專門的 AI功能優化,終端手機廠商則注重將更大的屏佔比、更靈敏的感測器等硬體與更智慧的演算法進行整合,與此同時,對未來 IoT發展的商業預期使雙方具備紮實的合作基礎。在具體的技術合作上,依據手機廠商的需求,雙方可以通過採購底層算 法或是完整解決方案的形式合作,其中前者客戶的相關演算法自研團隊更偏重整合,其對底層技術的研究也更多是出於整合 調優、備用的考慮,而非發展成技術提供方的替代。技術提供方與頭部廠商合作落地後,會將技術方案整合成半標準化 SDK,基於一定程度的標準化進行定製合作,未來雙方還將進行標準化、平臺式合作,實現AI對手機的快速賦能,滿足雙 方對提效降本的需求。

技術提供方與移動網際網路廠商合作打通原有生態
技術提供方越來越廣泛地為人工智慧手機上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進行AI賦能。典型體現AI賦能內容的是AR應用,AR技術中 高視訊幀率、強實時性、高清顯示等特性對手機感測器、結構件、晶片的要求較高,主流人工智慧手機能夠支援。海外的 谷歌ARCore、蘋果ARKit、國內的商湯科技SenseAR、華為AR Engine等通過三維註冊技術、虛實融合顯示技術以及人機 互動技術等實現的3D展示、人臉與肢體特效,滿足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新鮮玩法需求。以谷歌、商湯科技為代表的技術提供 方與移動網際網路廠商通過緊密的專案合作、戰略合作乃至資本聯結的方式建立起較為廣泛的協同關係,AI技術與移動互聯 網的融合趨勢漸強。未來技術提供方和手機廠商也可能聯合建立生態聯盟,共同向移動網際網路廠商提供開放性技術平臺, 如商湯科技與OPPO合作的ARunit開發者平臺,即為業內一次重要嘗試。

技術提供方與移動網際網路廠商相輔相成共度寒冬
移動網際網路廠商有兩種獲得AR賦能的路徑,一是通過平臺直接獲取技術提供方的SDK授權,對個性化需求也可定製服務, 二是獲取在系統中集成了AR能力的手機廠商所開放的技術。對移動網際網路廠商而言,AR提升了內容生產力,新奇玩法還 可能激發使用者熱情成為爆款應用,有利於增強使用者黏性、迎合市場,如短視訊/直播類應用憑藉臉部特效貼紙、高模擬度 虛擬形象、肢體魔法等增強了視訊內容的吸引力,遊戲類應用憑藉角色在真實場景中立體展現提升了互動性、娛樂性等。 對技術提供方而言,可以將技術落地到移動網際網路這一廣闊的市場,並且標準化強,商業變現能力好;刺激了技術的迭代 發展,如從人臉特效發展到處理條件更復雜的身體及手勢處理,形成良性迴圈;技術最終都需觸達使用者,移動網際網路場景 與技術的結合加深了技術提供方對使用者需求的理解。

眾巨頭全力構建應用生態開發平臺建設
自AI晶片開始發力,行業內對AI手機生態入口的搶佔已經來到手機算力的源頭——基礎層晶片。網際網路巨頭、手機廠商、 人工智慧公司紛紛與移動終端晶片展開合作,晶片級的預裝合作對優化使用者體驗、搶灘生態地位都有重要意義,行業上下 遊共同定義前沿應用方向與人工智慧軟硬體架構成為常態:商湯科技等企業向高通等晶片公司提供多種預先訓練的神經網 絡,以支援影象與攝像頭特性;百度DuerOS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將在高通驍龍Aqstic軟硬體上實現參考應用優化;vivo X21與高通基於人工智慧引擎的合作實現更高效的AI應用,vivo NEX則向樓氏定製了專用人工智慧語音晶片提升Jovi效能。 同時,在人工智慧手機移動應用層面,各類玩家則注重在上游應用開發者平臺下功夫,以期獲得AI手機乃至IoT的行業生 態主導權,如華為HiAI 、AR Engine及華為與百度PaddlePaddle共建合作生態,商湯科技的SenseAR平臺,小米Mobile AI Compute Engine(MACE)等,長遠來看都有在行業標準上爭取更強話語權的意味。(部分內容及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