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網際網路還使用者尊重,而不是操縱
什麼打破了網際網路?因為商業模式?技術兄弟的目光短淺?俄羅斯滲透人員?還是千禧一代?最近,網際網路觀察家們嘆了口氣,指出了一個更為存在的罪魁禍首:人性。這聽起來挺有趣的,但是,人們在還是網上做了很多可怕和醜陋的事情。然而,作為一種感性的判斷,它是微不足道的危險性,技術公司是不以為然的。
現在的網際網路上最糟糕的問題:就是對人類的尊嚴不夠尊重。

尊嚴:在拉丁語中實際上是“值得”的,因為它是一種想法,我們幾個世紀以來一次又一次地迴歸,作為一種理解人類如何能夠體面,尊重地生活在一起的方式。但是網際網路行業裡在探討的技術進步,或者落後時,要跨越的鴻溝,都是基於生產力本身,沒有人去關心人類在使用這樣效率不斷提升之後的心理健康性。
哈佛大學國際衝突研究專家多娜-希克斯(Donna Hicks)認為有這樣一種現象:
“我們渴望在別人的眼裡看起來很好,對自己感覺良好,值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當人們感到他們被視為不尊重和被視為毫無價值時,內心就會發生衝突,恐懼,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報復。
在希克斯的模型中,要被尊重對待,我們應該看到並接受我們是誰,得到公平對待沒有懷疑,同時獲得獲得獨立性和責任感。

遺憾的是,網際網路行業在這方面的實踐是讓大家比較失望的。使用者被引導成為一種不僅僅是他們本身的個體,使用者的聲音很難被聽到和看到。比如在社交平臺裡面,平臺會干擾正常的人際關係,為了廣告點選,大規模地推送某一種特定的人(比如一個小姐姐)或內容去獲取點選。換句話說,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這種長期地,得不到尊嚴的違規狀態,憤怒,分裂和不良行為隨之就會而來,這並不奇怪。
《聯合國人權宣言》第一句話就首先承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和平等和不可剝奪的權利[這]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沒有尊嚴,和平是不可能的。
早期尊嚴這個詞,和尊嚴的意識,出現在18世紀。在那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是這樣理解的,“高度的社會地位以及由於佔據這個位置的人所帶來的榮譽和尊重的待遇。”尊嚴是貴族和國王,不是普通男人,更不是女人。尊嚴只是一部分人的。

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對這一觀念提出了 思想的反轉 ,是啟蒙運動的重大突破之一。康德認為,所有人都值得尊重,不是因為“個人在特定社會中佔據的位置......而是道德的法律功能,人類在其內部承載的東西。” 人類應該被當作一種目標去對待,而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因為我們能夠做出道德決定,限制違反道德的衝動。而不是被一些策略機制去首先做了判定。
Twitter,YouTube和Facebook等網際網路平臺(國內公司的那誰誰,最近已經沸沸揚揚)在這個意義上,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尊嚴。比如,所有網際網路產品,都要經歷冷啟動階段,其中用了很多遊戲化運營手段,比如宋煥鐸,還有很多增長黑客的裂變理論,各種增長模型,都是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拉新,促活,獲得更高額RPU(單個使用者利潤)而做出的“不擇手段”,挑戰人性底線。
“KPI已經成為寄生蟲或不死精神,他們接管了人類“技術哲學家Joe Edelman寫道。點選廣告的商業模式,將我們的注意力,視為創收的手段。
我們能夠做出真正反映我們價值觀的選擇,這可以通過推動來完成更多平臺該做的事情。正如Edelman指出的那樣,如果YouTube這樣的視訊網站,真的關心我們的意圖和價值觀,那麼當我們登入學習尤克里裡時,它會首先嚐試滿足這種需求,然後讓我們去練習!而不是通過不相關的視訊進入我們的蜥蜴腦(我們大腦種掌控原始衝動的腦區),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觀看。

我們一直依靠工具來擴充套件人的能力。 用火烹飪讓我們創造了“外部胃”,用Wired的聯合創始人凱文凱利的話說,這給了我們更好的營養,讓我們在新的環境中生存。現在,我們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多用到我們自己身上。 網際網路平臺不應該把我們像機器一樣對待,應該鼓勵我們互相尊重,成為獲得更高地位或更好工作或衡量自我價值的平臺。
但並非所有技術都是不尊重人性的,也有好的案例。比如像FaceTime這樣的視訊聊天工具,像Illustrator這樣富有表現力的工具,或允許盲人蔘與線上對話的螢幕閱讀器。這些技術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有一些共同點:
關注使用者授權和對他或她的慾望的真正尊重而不是操縱,在緊密的互動過程中,滿滿開放各種功能,按使用者的意願去調整功能優先順序。
有一些新興的技術方案,支援我們克服我們做出道德選擇的衝動。道德心理學家Jonathan Haidt和他的合作者Caroline Mehl和Raffi Grinberg開發了一個線上教育平臺 OpenMind ,它引導人們克服認知偏見,這些偏見往往會扭曲我們對其他人立場的看法。根據他們的資料,在學習課程數月之後,技術人員平等看待所有使用者及其觀點,不會因為觀點來自於競爭對手,而對這些想法不屑一顧。這種尊重人權技術思維,已經在矽谷流行起來。技術哲學家喬·埃德爾曼(Joe Edelman)還在價值驅動設計方面開設了一個課程,該課程已被Facebook和蘋果等公司的高階設計師所接受。

在我們的歷史中,我們已經找到了創造工具和空間的方法,這些工具和空間可以喚起並放大人性的最佳部分。這就是文明的偉大故事:書面語言等技術的發展已經緩和了我們的動物衝動。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的技術,啟蒙從我們行為優化的黑暗時代,轉向線上空間的時代,這種時代包含了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的東西。同時,我們需要線上空間將我們視為我們獨特的道德存在 - 對待我們,並鼓勵我們以謹慎,尊重和尊嚴的態度對待彼此。
我是科技人文關懷員,智慧美學風向標。歡迎關注未來觀察室,與您共同探討未來。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