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賓塞:令人興奮的是中國案例能啟發別的國家
1月24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由羅漢堂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的午餐會上,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賓塞說,“令我興奮的是中國案例能啟發別的國家,只需要一點點的國際合作,這種發展模式就能推廣到全世界,下一代的增長引擎將來自各國的小微企業參與到國際市場中。”
在這次午餐會上,阿里巴巴倡議發起的羅漢堂釋出了其成立以來的首份研究成果《數字技術與普惠性增長》,這份報告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議,都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普惠價值給予很高評價。
斯賓塞是該報告的執筆人之一。報告認為,中國數字技術經驗具有“驚人的普惠性”,倡議各國儘早、儘量廣泛地普及數字技術。世界銀行獨立評審並認可了此項報告。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賓塞
斯賓塞說:“Jack(馬雲)和我兩年前就聊到一起建立關於數字經濟和包容性增長的研究,在去年夏天成為現實。我的觀點是,在這份報告提供的洞見裡,已經蘊含了一種接近全新的、高度增強的發展模式。”
在午餐會上,世界銀行執行長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認為應對全球的貧困戰爭,必須依靠數字技術,並提出目標,要在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公共服務實現100%連線網際網路。
斯賓塞指出,中國的實質性增長,不僅僅體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還在於把邊遠、貧困的群體與現有資源在經濟體內結合起來的速度上,比任何傳統發展模式能想象的都要快。他稱之為“令人震驚地包容性增長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創業成本。 報告還指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仍然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以往幾波技術變革都讓人們害怕大量失業,但最終都證明是杞人憂天。“只有去嘗試、努力,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數字技術唯一擔憂的是擔憂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