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今年春節,百度地圖為你回家路上“遮風擋雨”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從大城市的Lucy、Eric變回村裡二妞、大狗子的過程中,你往往需要先經歷一段“痛苦”的春運歸家旅途。如果是自己開車,出發前,平平安安、別在高速上堵成“停車場”恐怕是每個老司機都在心裡默默許下的願望。
現在,有手機地圖APP產品想要為使用者實現這個願望。
1月24日,百度地圖釋出2019春運護航計劃,要聯合權威氣象機構、多地交警部門、廣播電臺共同釋出路面氣象導航功能,“守護數億使用者平安回家路”。
作為少數的國民APP,手機地圖與普通人的出行密不可分,在春運這場全民大遷徙運動中,頭部玩家百度地圖試圖整合各界資源為多數使用者帶去寒冬裡的技術溫度,繼續打造不一樣的產品底蘊。
回家過年,我們要的不多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國家發改委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春運全國道路旅客傳送量將達到24.6億人次,如此龐大的人流量堆積在各個道路上,加上今年冬天多發的惡劣天氣,使得簡簡單單開車回家變得不是那麼容易。
首先是安全,與精細化的氣象預報關係密切。
天氣預報是多數人獲取路況天氣資訊的主要渠道,通過各種渠道預估一下道路天氣情況,例如大霧、大雪、冰凍,司機們在一個“大概”的模糊印象中開車上路,降低車速、小心行駛是保證安全的主要方式。
在長途行車中,地理跨度大、行車耗時長,天氣預報提供的資訊往往不太夠用,作為普通人,獲取更精細化的天氣和路況資訊又似乎不那麼容易,只有看山過山、遇橋過橋,祈禱天氣夠好。
以一個司機的視角來看,他們需要的不是“某某地區天氣如何”,而是“即將行駛到的某某路段天氣如何”。
其次是快速,這與擁堵治理密切相關。
一方面,春運的車流量實在大,擁堵並不令人意外,另一方面,大量的車在路上,發生事故的機率大大增加,進一步引發擁堵,形成惡性迴圈,而司機們很多時候無法提前知曉,隨大流駛進了“停車場”。
幾乎所有司機,在開車回家的過程中都做好了會擁堵的準備,一些人甚至準備好了羽毛球和象棋,而小商小販高速50塊賣炒粉的事也偶爾見諸報端。
然後是省心,它與一系列路政管理緊密結合。
誰都想輕輕鬆鬆、不折騰地回到老家穿上土味老棉襖過個祥和的春節,但春運過程中除了料定的擁堵,誰也說不上有什麼突發事件。某種程度上,司機們只是滾滾春運洪流中的一粒塵埃,兩眼一抹黑上路,是一腳油門到家還是上下左右折騰全憑運氣。
我們能看到那些被封路的閘口,還是有司機不斷“趕來”然後被分流到國道、省道甚至縣道、村道上,苦不堪言,過年的好心情全被耽誤。
春運護航,只是多那麼一點點就足以溫暖歸家路途
百度地圖釋出的春運護航計劃,其實並不是什麼巨集偉構想,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通過資源與技術的整合協調,事事都多那麼“一點點”,就足以令使用者倍感溫暖。
1、更準確一點:氣象預報細化到按路段計
雖然元旦前後全國人民著實冷了一把,但整體而言,今年冬季大部分地方氣溫偏高,霧霾天氣增多,此外,北方的冰雪也帶來一定的行車安全隱患,這對氣象資訊有了更高的要求。
百度地圖首先做的,就是在氣象上更準確那麼一點點,至少,司機們在路上基本可以扔掉那些天氣預報軟體了。
這種更準確,來源於百度地圖的資源整合。目前,百度地圖與國家氣象資訊中心、知名氣象服務商Kuweather、多地交警及廣播電臺共同推出國內首個以路面為物件的氣象導航功能。在百度地圖上,使用者可以獲得與行車路徑緊密結合的天氣預報、權威性交管資訊、全方位出行服務。
一方面,在出發前規劃路徑這個常規步驟中,百度地圖就通過精細化氣象預測提示使用者能見度、積雪、結冰、積水等道路路面氣象情況,做好“心理準備”而不是隻有大概的天氣印象。
另一方面,開車過程中,這種精細化氣象資訊還會動態調整,尤其是對行車安全不利的極端氣象資訊,可以做到提前10公里的預警,讓司機們提前準備而不是手忙腳亂大呼倒黴。
毫無疑問,這種把氣象預報資訊整合到具體出行場景的做法,既是一種創新,更是技術方便於民的探索。從使用者角度,精細化的氣象資訊讓百度地圖不再是一個導航工具,而真正變成了出行的伴侶。

2、更全面一點:再借氣象資訊實現從上至下的出行質量提升
手機地圖與交警部門的合作近年來成為智慧城市“治堵”的重要途徑,現在百度地圖把這種ToB式的合作從城市搬到春運公路路網上,通過氣象資訊,不僅從司機端提升安全係數和使用體驗,也從交警部門這裡從上至下保證出行的順暢。
具體做法是,精細化氣象資訊會被實時上傳到一個叫“百度地圖交通訊息釋出與研判平臺”的地方,合作交警部門可在該平臺上及時獲取精細化惡劣天氣預警資訊,對應制定分流、限行、封路、高速收費站封閉、繞行線路等交通管理措施,向公眾實時釋出路面天氣狀況、交通管控資訊和安全駕車提示,全面提升出行質量。
除了與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浙江省、深圳市、成都市、海口市等多地交警部門達成合作,百度地圖的路況播報聯盟還將通過各地的廣播電臺將氣象資訊傳達給車主(這些人不一定是百度地圖的使用者),實現氣象資訊的某種普惠共享,溫暖更多人的歸家路途。
而這一切,與百度的技術努力密不可分。無論是氣象資訊獲取與釋出,還是智慧交通指揮,都離不開百度地圖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的身影。
這不僅是“科技讓出行更簡單”,更是平日裡那些“高大上”技術真正有益於普通人的落地過程。以氣象資訊為基礎,百度地圖為使用者和更廣大的車主營造了某種整體化出行關懷,讓他們順順利利開車回家團圓。
技術的溫度,在“地圖”裡的每一條路、每個座標上
“導航”是多數人對手機地圖的第一印象,工具是手機地圖繞不開的產品事實。但是,從百度地圖的種種做法來看,這一切可能在發生著改變。
衣、食、住、行,前三者是安居的過程,只有“行”是奮鬥和創造價值的過程。一個人每天都要奔波在路上,為家庭、為自己的事業奮鬥,在路途上發生的故事總是最豐富多彩的,而行在路上的人,對溫暖人心的關懷往往有著更感性、更深刻的需求。
你會對旅途的熱心人幫助心存感激,也因此,百度地圖從春運特殊情況考慮的全路段氣象資訊預報,某種程度上在把工具產品擬人化,如前文所說打造”出行伴侶”的人設,改變過去僅有的“導航”認知。
事實上,百度地圖的這種做法,在很早就開始了。
2018年5月,百度地圖上線”全國母嬰室地圖”專題頁面,除了母嬰室的分佈,還支援檢視母嬰室詳情、導航至目的地、新地址加入“全國母嬰室地圖計劃”,方便寶媽們快速定位、準確尋找合適的“母嬰室”所在地,以及更多人貢獻可以哺乳、換尿布的母嬰場所。
該專題,針對的就是出行過程中被廣為詬病的母嬰室難找的痛點問題。
除此之外,基於地圖資訊在城市交通中的基礎化地位,百度地圖還配合進行更多與出行相關的公益行動。
2018年12月,百度地圖、120北京急救中心、北京999急救中心、北京依眾公益基金會共同出席並簽署戰略合作,呼籲“為愛讓行”。百度地圖接入北京120、999急救車相關資料,對接鷹眼平臺、實時追蹤“急救車軌跡”。如果使用者正在使用百度地圖導航,後方1.5公里範圍內出現急救車時將被提示避讓,在北京、九江試行後,該方案將推廣至全國,為急救車裡的生命換取更多時間。
從工具類的導航,到更好地車主出現服務,再到社會責任層面的“為愛讓行”,百度地圖的技術一步步體現著溫度,溫暖使用者、溫暖車主、溫暖更多與出行相關的人。
毫無疑問,特殊的產品屬性,讓手機地圖的競爭將從使用者量、導航的精確度,逐步轉移到服務和社會價值上。脫離工具屬性後,更多使用場景待發掘,百度地圖已經走在了前面。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鈦媒體、介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慧公司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