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營銷面臨的是一個“死衚衕”
名為“南站新城”的房產專案開盤時用女模特裸背作為戶型展板、裸胸作為專案名稱標識,引起網友熱議。工商局迴應稱是否低俗涉黃應由警方查處界定。(北京時間12月1日)
大多數網民認為此舉為低俗營銷,違背公序良俗和有關法規,持絕不姑息與堅決拒斥的態度。但是還有一種聲音不能忽視,一些人認為“秀色可餐”,在女模特自願的前提下商家通過視覺傳播產品無可厚非,是藝術與營銷的結合。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一方面,營銷的藝術表達有很多種方式,在其產品和裸體呈現之間沒有必然聯絡的情況下,該企業採取這種有爭議性的方式不免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另一方面,這種做法是否為低俗營銷也與女模特是否自願沒有直接關係。而且行為藝術用裸體更多的是身體的體驗,希望藉此表達一種態度和觀念。顯然該企業所稱的“促銷衝量”與此不同,其做法更多的是為了譁眾取寵,獲取商業利益。將女性和裸體作為促銷的工具和噱頭,已經踩踏了低俗營銷的紅線,陽光之下,無需再用“行為藝術”當作擋箭牌。低俗營銷無法長遠發展,其面臨的是一個”死衚衕。“
事實上這種本質意在消費女性的“低俗營銷”早已屢見不鮮。一些商家的營銷活動頻頻“開黃腔”,大打“性挑逗”促銷牌,希望通過打造爆款文章吸引流量,進而帶動產品銷量。但事實證明無論是“叫了只雞”的前車之鑑還是絕味鴨脖被罰60萬,從長遠來看和法律打擦邊球的低俗營銷即使可以博人眼球,也不一定會使銷量增加。一個企業被貼上“無底線”“低俗”等等標籤,慢慢發酵放大,這無疑會對品牌帶來更深遠的影響,這個影響會慢慢轉化到產品上,品牌客戶不增反失。而且其消費女性的思想不但不能得到認同,同時也會得到社會的譴責。
真正健康的營銷應該通過宣傳,把品牌的形象、價值及文化理念傳遞給消費者,以此來獲得消費者認同,低俗營銷在現代法治社會行不通。但是不得不承認,某種程度上低俗內容自然有低俗觀眾熱捧,低俗營銷容易達成病毒式的傳播效果。不管你抱什麼樣的態度,只要參與其中便在無形中推波助瀾,客觀上為其起到了傳播品牌的效果。在抵制、撤銷的聲音中,商家的廣告目的已達成。這種營銷方式對市場風氣,公眾,企業自身發展都是百害無一利而且得不到長遠發展的,但是仍有從業者“鋌而走險”,覺得自己也要玩一次“大”的,萬一火了呢?如何讓低俗營銷“無路可走”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一切企業都該在營銷方法的策劃上心有敬畏,恪守底線。營銷有創意,但不能挑戰法律和道德 的底線。追求沒有社會責任感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無益於提升品牌美譽度。即使藉著惡俗手段帶來“名”,也留不住長期使用者。品牌如果不能堅守住自己的社會責任,總想給人挖坑,可能最後坑了自己。另一方面,立法與執法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讓低俗營銷無縫可鑽需要細化相關法規,加強相關部門的打擊力度。此外,還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修訂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法規與時俱進才能更有“威懾力”。相關從業者以道御術形成嚴格的行業自律,行規法律的跟進完善形成完善的市場規約,二者合力構築低俗營銷的“死衚衕”。
低俗營銷面前是一個死衚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錯方向,撞得頭破血流。如果可以,何不換個方向去看看別的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