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的難點在於消除利益壁壘
由於使用者被高額的換號成本綁架,形成畸形的使用者粘性,三家運營商一直無法實現真正的市場充分競爭,市場份額並沒有出現顯著意義的波動。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對號碼攜帶工作的整體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五省(市)各運營企業於12月1日推出新業務受理流程。相比老流程,新流程將會顯著提高使用者對於攜號轉網的感知度和攜號轉網的便捷性。
上個月,工信部在釋出的檔案中明確表示,要求三大運營商在2020年之前必須實現全國範圍的攜號轉網。攜號轉網,顧名思義就是“號碼可攜帶、移機不改號”,在保留原有號碼基礎上改變運營商。筆者認為,攜號轉網開啟了手機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機制,有助於市場充分競爭。但是,攜號轉網的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消除利益壁壘。
目前,國內移動業務表面看是三足鼎立的狀態,但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由於使用者被高額的換號成本綁架,形成畸形的使用者粘性,三家運營商一直無法實現真正的市場充分競爭,市場份額並沒有出現顯著意義的波動。
當市場份額不能反映其真實的市場競爭力,當用戶被換號成本綁架,不得不忠於一家運營商,便出現了實質性壟斷,也使得運營商在降費和服務上有所懈怠。攜號轉網如此受公眾期待,原因在於公眾可以自主選擇運營商,而不用擔心換號導致的聯絡不便,以及銀行卡、工資卡、各種會員卡、微信、QQ賬號的繫結問題。
那麼,新業務受理流程如何優化攜號轉網呢?
首先,新流程有效提升了使用者感知。所謂使用者感知便是讓使用者體驗到更透明的攜號轉網業務。之前業務辦理需要打客服電話或親自到營業廳,且沒有資格查詢細則,導致運營商在多個環節對使用者進行限制,使準備攜號轉網的使用者望而卻步。新流程增加了簡訊查詢攜轉資格方式,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地查詢轉網資格情況。
其次是提高攜轉效率。以往使用者申請完攜轉業務後,須等到當晚10點後才能正式轉到新的運營商。新流程啟用後,使用者辦理完攜轉業務後1個小時內(到下一個整點時刻)即可正式攜轉到新的運營商。攜轉效率的提高,意味著流程上將更為規範,迫使運營商提高業務處理能力。
在我看來,攜號轉閘道器鍵在於消除利益壁壘。從此前試點來看,攜號轉網往往存在運營商的人為限制。比如,合約期內不能攜號轉網,網路切換期間會影響正常通訊,等等。
頻繁的攜號轉網,會給運營商帶來額外的成本與工作量,而三大運營商都是處於相對壟斷市場,維持現狀是壟斷者最喜歡的市場策略。
此次在五省市進行新一輪試點工作,體現了監管部門對攜號轉網的決心。期待攜號轉網試點工作把重點放到消除利益壁壘上,以公眾利益為重。(盤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