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禁燒“零火點”是這樣實現的
初冬時節,田野裡一片蕭瑟。隨著秋收的完成,各地秸稈有的被農戶運回家碼成垛,有的被粉碎還田,有的被打包成捆等待送往電廠,農田裡看不到任何燃燒過的痕跡。記者從長春市農委瞭解到,目前全市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進入秋季秸稈禁燒期以來,全市全域農田內實現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留一片黑”,保持了“零火點”。
秸稈禁燒“零火點”是如何實現的?
今年秋季以來,長春市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市委市政府把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動員部署會議開到村民小組一層;全市安設1.7萬個秸稈禁燒警示標牌,懸掛6.6萬條宣傳條幅,入戶簽訂責任書121萬份,農民知曉率達到100%;全市劃定1782個秸稈監管網格,實施網格化管理;各地成立巡查隊,晝夜開展全方位巡查管控;市裡成立由農業、環保、林業、公安、畜牧五個部門組成的督導巡查組,分線按片巡查包保……
加大禁燒力度的同時,長春市積極推進秸稈轉化利用。今年,長春市加大補貼力度,建立秸稈離田機制,多途徑促進秸稈轉化利用,各地上演著多種形式的秸稈綜合利用“好戲”。
各地加大補貼力度
“為了更好地處理秸稈,我今年配套使用了新機械,很好用,一臺能頂兩臺!”今年秋收後,榆樹市八號鎮種糧大戶劉臣將前置式秸稈歸行機開進了農田,同時開展秸稈歸行、深鬆作業,“現在對秸稈處理這方面的補貼力度挺大的,我這一臺機械能獲得700多元的補貼。”
各項補貼的落實,提高了農戶秸稈轉化利用的積極性。據介紹,市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於秸稈綜合利用補貼;各縣(市)區、開發區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加大配套補貼力度;各鄉鎮、村與農機大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簽訂秸稈離田協議,各類秸稈處理機具根據秋收進度適時開展秸稈離田作業。
對秸稈全覆蓋保護性耕作作業每畝給予29元補貼,對農村戶用生物質鍋爐每臺給予1000元補貼,農戶每使用1噸秸稈成型燃料補貼150元,對新建或改擴建單個容積在800立方米以上的青黃貯窖每立方米給予15元補貼,在省直補的基礎上對撿拾機械累加補貼……榆樹市整合相關農業專案資金,對9項秸稈綜合利用實施補貼扶持,保證了秸稈還田和離田效果。
“今年秋季以來,我們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投入的資金超億元。其中,專案資金8800萬元,市本級財政資金1300萬元。”德惠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以用促禁,該市最終將實現以秸稈專案和財政投入助力秸稈禁燒的目的。
355萬畝農田實現秸稈還田
“今年我們流轉的742垧地全部採用了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趁著天氣晴好,農安縣鑫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尚乾來到地裡察看秸稈還田情況。“不僅保墒抗旱,還節本增效,一垧地能節省700多塊錢,增產10%以上。”談起這項技術,王尚乾讚不絕口。
秸稈還田,是長春市推動秸稈轉化利用的一項重要措施。各地加快落實玉米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今年秋冬,我市計劃實施面積355萬畝,比去年增加40%。王尚乾所在的農安縣今年大力推廣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高速公路沿線5個鄉鎮各建立一個示範區,每個村建立一個示範點,落實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面積150萬畝。
榆樹市不斷探索新的秸稈還田模式。今年秋天,該市在實施秸稈深翻全量還田、秸稈全覆蓋免耕還田、保護性耕作部分還田基礎上,示範推廣聯合整地機玉米秸稈還田作業,實現了秸稈還田、旋地、起壟、鎮壓一次性作業。“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秸稈全量還田作業和撿拾後秸稈部分還田整地作業兩項試驗。”榆樹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明年春季不影響正常出苗,2019年他們將大面積推廣這種模式。
推進多個秸稈利用新專案
“這裡燒的是秸稈顆粒,很暖和,用起來特別方便。”今年冬天,雙陽區鹿鄉鎮紅土村宋連東家用上了新的取暖裝置——生物質顆粒智慧取暖爐。用了一段時間後,宋連東對這個燒秸稈顆粒的“小爐子”很滿意,“比燒煤乾淨,還省錢,預計今年採暖能節省300多塊錢。”
秸稈“變身”新型燃料,在全市各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榆樹市今年實施了秸稈成型燃料代煤專案,通過推廣農村戶用生物質鍋爐,開展糧食烘乾塔熱風爐改造實驗,推進秸稈能源化利用。預計到11月末,可完成6500臺生物質鍋爐安裝任務,轉化利用秸稈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