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新寵”?想要玩轉電商,你們能行嗎?
當我們毫無壓力玩轉電商平臺的時候……
別笑噢!!印尼剛開始將它擁為自己的新寵。
根據wearesocial.com釋出的“2018年全球數字報告”,有1.33億印尼人(佔2.65億總人口的51%),可以通過電腦、筆記本和移動連線訪問網際網路。
有趣的是,該國16-24歲的年輕人中100%使用網際網路,98%擁有智慧手機。他們是對電子商務平臺有強黏度的數字原生代。
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人口,意味著國民可支配收入用於個人物品,如時裝、化妝品和電子產品會極大增長。
麥肯錫指出,印度尼西亞的電子商務總銷售額超過80億美元,其中超過50億美元來自電子零售。預計到2020年,83%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將進行網上購物。
但新生事物總面臨著一些挑戰,好在這些困難都在被解決的程序中!
01
低網速
【挑戰】“2018年全球數字報告”顯示,印度尼西亞移動使用者的平均下載速度仍低於10 Mbps,遠低於新加坡超過50 Mbps的平均下載速度。
【方法】該國將很快釋出一個高吞吐量衛星的招標,該衛星將能夠為Palapa Ring未覆蓋的一些地區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
目前覆蓋的33個省 440個地區
02
弱物流
【挑戰】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印尼在基礎設施發展方面仍落後於許多其他國家,在160個國家中將該國的物流績效指數排在第46位。
【方法】印尼政府承諾在2015-2019年開發價值4,146億美元的新公共工程專案,包括大型運輸,公用事業和資訊通訊技術網路開發。這些基礎設施專案旨在解決該國的物流僵局。
03
缺連線
【挑戰】印尼目前只有約60%中小型企業(3600萬)擁有線上業務。
【方法】O2O發展已成為該國電子商務增長戰略的一部分,目標是在整個群島的國家電子商務公司和線下中小企業(SME)零售商之間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每一條挑戰背後實際上都孕育著機會!
從樂觀角度來看,如上述問題得到緩解,印尼的網際網路和電商發展將勢不可擋。
就目前來看,我們啃“印尼市場”這塊大餅,必須得了解的注意事項有如下幾個方面:
【複雜的物流問題】
運費是外貿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印尼,包郵促銷可能是昂貴的營銷成本。尤其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需要支付所有的流轉費用。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包含供應鏈瓶頸、港口的長期停留時間和漫長的貿易許可等問題。
據世界銀行稱,物流成本吞沒了印尼GDP的25%左右,這在東盟是最高的。
【本地化的支付方式】
銀行轉賬是印度尼西亞最受歡迎的付款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在其他國家開始被拋棄。
印尼的信用卡滲透率是東盟最低的,只有1.6%。此外,由於金融知識水平低,只有36%的公民擁有銀行賬戶。
這意味著電商可能需要自己“教育”使用者安全使用線上支付。讓客戶擴充套件他們的支付方式是不容忽視的,但目前缺乏完善的金融科技系統支援。
【個性化的交易平臺】
有兩種交易溝通方式,一種是直接通過Blibli,Tokopedia,Bukalapak和Lazada等電商線上進行的電子零售或業務交易。
另外一種是基於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交易,包括Facebook,Instagram,Line,WhatsApp和Blackberry Messenger。
成千上萬印尼中小企業在進入電子商務網站之前,就通過社交媒體開始了他們的線上業務。
因為許多印尼客戶更願意通過社交媒體或Whatsapp或LINE等應用與賣家進行直接交易。
【價格導向的消費習慣】
印尼顧客傾向於任何提供更多促銷和更低價格的人。促銷活動結束後,客戶往往會轉到另一家網上商店尋求更多優惠。
除了出色的購物體驗和創新促銷之外,價格競爭力在推動印尼消費者忠誠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