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幣是數字貨幣中的“癌症”?這些99%都得歸零
今天白天幣價較穩,晚上開始反彈,唯獨BCHSV較昨天下跌3%。前兩天也是唯獨BCHSV逆勢上漲25%左右。
自從BCH硬分叉後,BCHSV一直特立獨行,暴漲暴跌,幾乎每天都有長影線。
▲11月30日起BSV日線圖(來源:火幣)
相比下圖,BCHABC則好像中了雞瘟,11月16日硬分叉後繼續一路走低,沒有一點護盤的意願。今晚雖然反彈,也純粹是跟著大餅走的這一波。
▲BCH/BCHABC價格日線圖(來源:火幣)
BCH有大資金出貨或許不是空穴來風,近期除了江卓爾大喊借穩定幣超車BTC之外,沒有一點動靜。
BCH可是分叉幣中的王者啊,難道真如一些人所說,分叉幣就是數字貨幣中的“癌症”?最終都得歸零?
數字貨幣硬分叉基本有兩個目的:技術升級或圈錢。
ETH/ETC分叉是個例外,但ETH這次進行的君士坦丁堡硬分叉,也是技術升級,預計2019年1月14-18日上線。屆時,以太坊的共識演算法將從PoW轉為PoW+PoS,以提高網路效率、降低費用。
如果成功,將是又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硬分叉事件。而前三次是:
BTC/BCH
BCH於2017年8月1日從比特幣分叉出來,開創了比特幣分叉的先河,同時吸取以太坊分叉的教訓,加入了雙向重放保護,為後來的分叉幣所效仿。
BCH挖抗演算法、礦機與BTC相同,之所以分叉,是因為Bitcoin Core認為比特幣應該成為數字黃金,其價值在於價值儲存,所以應儘量保持穩定,區塊應儘量小;Bitcoin ABC為首的擴容派則認為比特幣要成為世界貨幣,所以應保持低手續費,容納儘可能多的人進來,所以應做區塊擴容。
BCHABC/BCHSV
比特幣擴容派實際上包含兩個極端:原教旨主義和演化派。
原教旨派以澳本聰為首,把中本聰當作神來崇拜,之所以站在擴容派這邊,是因為中本聰說過要擴容。如今,BCHSV堅決走中本聰“點對點電子現金”道路,希望BCH專注轉賬交易本身的發展,最終取代BTC。主張繼續變更區塊大小,不應該有上限。
而以吳忌寒為首的BCHABC是演進派,認為BCH應該往公鏈方向發展,有更多應用場景,和BTC各自獨立。主張先實現跨鏈原子交換、預言機等功能,而不是區塊大小。
ETH/ETC
2016年6月17日,黑客利用攻擊漏洞盜走TheDAO專案近6000萬美金的以太幣池。以太坊決定通過“硬分叉”來宣佈分叉出來的ETH才是合法的以太幣,之前被盜走的就不算了,於是新的ETH誕生了。
但一小群信仰者不同意這個方案,認為這有違去中心化理念和不可篡改特性,所以繼續挖老版本的區塊鏈,是為ETC。
分叉幣還有很多,今年3月30日資料,有比特幣分叉幣37個、以太坊分叉幣3個、萊特幣分叉幣4個、達世幣分叉幣1個,比如閃電比特幣、比特幣鑽石、萊特幣現金。
現在估計翻番,但價值都不大,99%都得歸零。分叉幣算不上是癌症,能體現不同的發展方向,但是和別的數字貨幣一樣,圈錢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