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好友-小感
剛完成一個app從0到1的全流程,因為是面向C端的產品,產品出來的首要任務就是拉新,希望能運用產品本身的邀請機制為使用者的裂變搭建渠道,邀請機制設計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在使用者中裂變的效果和體驗。
為此特意去體驗了社交、電商、金融、學習這幾類中比較常用的app去體會總結,不同類別的應用在邀請好友的方式、操作和機制上的設計有什麼不同。
功能發展
邀請好友這項功能承擔的任務就是拉新,隨著產品的成長,主要需求的改變,也發生對應的變化。在產品的成長期,邀請好友功能的露出優先順序比較高,一般在使用者比較容易觸達的位置。隨著產品的發展,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趨於平穩、產品內的資訊不斷增加、產品定位的改變都使得邀請好友功能的優先順序慢慢下降,逐漸被“分享”功能所取代。
操作方式
邀請好友的基本操作是在應用中,通過第三方社交平臺,向被邀請人傳送圖文、文字、連結邀請。被邀請人點選(掃描)對應的入口,進行註冊(領取獎勵、下載等)操作,註冊(下載、領取獎勵)成功後,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的對應關係也確定了。這類流程是對於邀請人和被邀請人來說,成本都是最低的。
不同的產品定位,不同的邀請好友獎勵
1、社交
社交類應用所嫁接的社交關係網分為熟人網路和陌生人網路。在陌生人社交中,邀請好友對於產品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功能。陌生人社交的業態就影響到了這類產品在邀請好友上的設計。以探探(前期)為例,更多的是以匿名的文字連結去做邀請動作。
2、電商
電商的邀請一般搭配著對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的獎勵,一般的獎勵方式是被邀請人被邀請後,並在電商平臺上完成了對應的造作後,電商對邀請人發放獎勵。以網易考拉為例子,邀請好友,好友在完成購物任務後,邀請人和被邀請人都可以獲得現金紅包和優惠券的獎勵,甚至在發出邀請連結後,邀請人就能獲得一定獎勵。
另外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利用使用者的社交網路做拼團+優惠的機制去拉新。
3、金融
金融型別的應用,因為很多金融產品在沒有一定的使用者量是無法支撐起盈利點的,而且金融類的應用獲客成本較高,所以金融的邀請是會搭配對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的獎勵,具體的獎勵會更具業務形態來確定,比如P2P平臺會有免息券等,51信用卡利用現金獎勵來刺激使用者分享。
金融類的邀請會需要進行一對多的關係繫結,利用邀請碼來完成。
4、學習
學歷類的應用,利用學習內容的套餐優惠和返現打折來促進使用者的邀請。
總結
1、邀請好友作為應用自帶拉新的一種方式,會根據產品的定位、品牌和目標使用者的特點屬性來制定符合業務需求的邀請獎勵機制。有獎勵現金的、優惠券的、返現的等等。
2、針對被邀請人,邀請好友的獎勵呈現從功能實現到內容露出的變化階段,產品對這類功能的需求不再是把使用者拉進來,希望能再往前走一步,能將使用者留下來。
3、針對邀請人,產品的是促進機制是讓利,呈現階梯狀的讓利,邀請的好友越多,獲得的獎勵越多、或者是被邀請人完成的任務呈現階梯妝,完成的任務越多,邀請人的獎勵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