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持續引領背後 原創技術的最大祕密
樑振鵬/文
【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
長期以來,廚房電器產品一直都是以冷冰冰的工業品形象出現在使用者面前。加之,絕大部分廚電企業僅通過拼價格、效能、功能以及外觀等方式來博取消費者的眼球,卻從未真正考慮過使用者的內心需求。然而,在眾多企業之,中方太絕對是個例,以儒家文化為創新動力,深挖使用者需求,創造“美善創新”的產品,用誠意和科技溫暖了億萬家庭。
近日,央視連續播出4支方太“品牌故事”短片,從油煙機、水槽洗碗機、蒸箱,這些短片展示了方太通過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製造創新故事,體現出方太特有的“美善創新”精神。
秉持原創研發 傳遞“美善創新”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兩種油煙機種類——近吸式、歐式機,其首創者都是方太。每年方太的年度新品釋出會在行業內其地位類似於手機行業的蘋果釋出會,說方太的創新能力影響著行業的發展一點也不為過。一次次技術創新的背後,是方太對消費者廚房生活需求的超前洞察,也是方太對優秀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的擔當。
以水槽洗碗機為例,這次的4個片子中,其中一支短片講述的是方太水槽洗碗機的研發過程。
一餐一洗、一菜一洗,是中國廚房每天的勞作場景。歐式洗碗機進入中國市場已經將近20年,市場佔有率還沒有超過0.5%。傳統洗碗機因其體積龐大、功能單一,多年來一直難以被消費者廣泛接受。
基於以上原因,2010年,方太決定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破解這一難題,率先將洗碗跟水槽結合在一起,又考慮到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問題,進一步把“去農藥殘留”作為洗碗機的第三個功能。要兼顧洗碗和洗果蔬的兩大功能,就要求洗碗機不能再像傳統機型一樣設定封閉的管路。否則,汙垢會在管路中沉積,造成交叉汙染。方太研發團隊需要創造一種沒有管路的全新清洗系統。
“無管路”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它首先要解決增壓。這在國內外都沒有可以借鑑的先例,甚至行業內有名的專家也認為無管路的清洗系統不可能實現。最終,方太從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中獲得靈感,終於解決了全行業面臨的難題。同時,方太開始著手開發“開放式雙泵”系統,來解決普通洗碗機的交叉汙染問題,配合高頻超聲和湍流衝擊技術,使果蔬農殘的洗淨率高達90%以上。
方太用5年的不懈探索,在2015年原創發明“三合一”水槽洗碗機,為中國家庭提升健康生活品質,並創造出更多與家人相伴的時光,與陪伴,顯示出方太以仁愛之心為億萬家庭創造幸福生活的理念。
從方太的經歷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做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就像做人一樣,可以滿足現狀、按部就班地走,直至有一天被淘汰;也可以不斷創新、攻難克艱,直至取得突破性發展,就像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記載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顯然方太選擇走了後面這條持續創新之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時,創新也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源泉。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企業間的競爭不再侷限於資源、資本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文化、戰略、管理、人才的競爭。立足本土,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企業精神成為了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石,其指出企業成功的三個要素:“道為本、善為基、創為要”。“道”就是儒家文化中常說的道德——以義制利,誠實守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善”即為仁愛——仁者愛人;“創”則指創新、創造。
方太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貫穿整個企業,急使用者之所急,需使用者之所需,用創新思維為使用者創造更多美善的產品,提升使用者家庭的使用幸福感,傳遞“美善創新”的戰略。
優秀傳統文化為企業發展注入內驅力
央視其中一支片子聚焦三位非常平凡的方太員工,闡述他們在自己崗位上堅持用仁愛之心,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故事。這三位方太人的故事,使我們得以窺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深刻的影響著這家企業,驅動員工自發的做好服務使用者的每一個環節。
鍥而不捨,精進不休。短片中的第一位是方太首席結構技術專家何金法,他原計劃採用超薄不鏽鋼板製造爐灶,但在設計初期,經專家和計算機推演後下定結論無法實現超薄設計的情況下,何工沒有放棄,他說,“我試試吧”。最終,何工以全新的平切工藝將面板厚度降低了三分之一,使不鏽鋼板厚度達到了理想的設計狀態。
方太重視創新、鼓勵創新,每年的研發投入不少於銷售收入的5%,遠高於行業一般的2%-3%。像何工這樣,每一句“我試試”都是源於視顧客為親人的發心,每一次產品創新只為帶給消費者更好的品質與體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第二位是方太的打磨工人權巨集飛,多年來,方太一直堅持自主生產,很多產品都要經過精緻的手工打磨,一臺方太水槽洗碗機要經歷一萬三千多個打磨動作。作為一名成熟的工匠,權巨集飛每天只能打磨出一臺成品,他相信“時間能磨出好人,好人才能磨出好產品”。
古道熱腸,默默付出。第三位是方太的售後安裝人員胡建偉。一次,他去使用者家裡修煤氣灶,在完成服務以後,發現使用者家的水龍頭壞了,手上也沒有這種配件,為了幫使用者這個小忙,他跑了七個街區終於買到了需要的配件,幫助使用者修好了水龍頭。
之所以上述三位方太的員工能夠高度專注於自己平凡的工作,是因為他們經受了優秀企業文化的薰陶。方太一直教育員工“做好人才能做好產品”,在自己工作中心懷仁愛之心。這體現其導人向善的企業理念,也彰顯出其“仁者愛人”的企業文化精神。而從商道的角度來說,愛護顧客才能贏得顧客,才能擁有市場。
家電企業乃至整個製造業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全體員工的愛心、使命感和責任感,將“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從而形成全面深入的全員創新文化及品質文化。當企業員工自上而下都飽含這樣一種情懷,投射到產品創新和使用者服務上,則自然形成一種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堅守仁愛之心,行業差異化競爭優勢顯現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驅動原創研發。作為一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企業發展動力源泉的廚電企業,多年來,方太將文化戰略貫徹到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近日,方太水槽洗碗機Q6榮獲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這也是國內首款獲得該獎的水槽式洗碗機,這也再一次印證方太雄厚的產品創新、研發能力和設計靈感。
筆者認為,在廚電行業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企業想要長遠發展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深挖使用者內心真實需求。如今,市場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多數企業缺乏觀察力,無法深入瞭解使用者內心的真實需求。儒家文化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說,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的商業道德都強調能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強調只有在顧客得到完美服務的同時,商人才能得到商業利益。這就要求企業以客戶需求為目標,需客戶之所需,才能實現真正的雙贏。
其次,堅持高度專注。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在這個資訊開放、資源共享的社會,人最難的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有些人什麼都想做,到處找機會,這個剛起步,又去做那個,面子鋪得很大,最終哪個都沒有幹好,卻搞出一堆泡沫。我們必須承認,人有所追求是好的,但貴在專注。如果一件事還沒有做好,就又去做另一件事,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就像《論語·子罕》中記載的典故“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顯然,夫子認為真正高貴的君子並不需要掌握很多技能,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這也表明,相比於“做大”的目標,能夠將一件產品做成精品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最後,創新的目標不是逐利。企業創新是發展的根本,但是,如果創新的目標只是逐利,那這個企業很難真正做大、做強。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給人們的現實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由於缺少道德的引導和約束,有的商家往往以破壞自然環境、破壞市場秩序、坑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以換取一己短暫的經濟利益。儒商文化倡導經商應以“義”字為先,“誠信”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價值標準。儒商是有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商人,其與一般商人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非常重視商業道德,不義之財絕對不取。著名的新儒學大師杜維明曾這樣定義儒商:他不僅是個企業家,他還關心政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也關心文明的進步。
唯有做到以上三點,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才不會被市場所淘汰,才能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被使用者廣泛認可的著名品牌。
作為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管理企業的代表,方太自然在廚電行業率先做到以上三點,並且創立了自身獨特的傳統文化之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商戰重於兵戰的今天,優秀傳統文化將對經濟秩序的穩定、經濟繁榮和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仁愛之心”,這深刻體現商業的本質是迴歸使用者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