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年輪」1983年,中國科創產業從這裡萌芽
1983年對於西方經濟來說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
在這一年,美聯儲就迎來了第一次加息,這開啟了美聯儲5次加息的序幕,也開啟了美國經濟長達20年以上的快速增長期;同樣在這一年,TCP/IP協議取代了NCP協議,成為了因特網上所有主機間的共同協議,並被作為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則被肯定和應用,拉開了聯網時代的序幕。
而1983年的中國,卻還在與世界的“脫節”中努力。“文革”的遺留問題使得國內依然存在著不安定的因素,“嚴打”剛剛拉開帷幕,中國新時代商業歷史也只是曙光初露。
然而就在這曙光中,創新的種子正在發芽。
中關村的科技創業先行者們
中關村如今是國內科技創新創業與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地方,這裡聚集著無數出色的科技企業,然而在25年前,這裡還只是電子一條街。
1983年1月,當時的中央領導同志對陳春先提出的“中國矽谷”,以及成立的"先進技術服務部"做了批示:“陳春先帶頭開創的新局面,可能走出一條新路子。”這無疑是一個好訊息,來自中央的批示讓剛剛從研究院所跳將出來的科技精英們,逐漸放開手腳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1983年,北京中關村花園路6號,陳春先和他的創業夥伴創立了“北京市華夏新技術開發研究所”,這是北京市第一個民辦研究所。“華夏所”利用人才優勢和機制優勢,曾承接過中科院委託的高精度恆流恆壓電源專案等重要工程。
在某種程度上,陳春先的舉動拉開了科技人員面向市場、自主創業的序幕,而從此之後,包括柳傳志、倪光南、紀世瀛、王洪德在內的一大批高校科研人員開始下海創業,並且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科技公司,這些科技公司中就有後來備受矚目的聯想和 “兩通兩海”(兩通為“四通”和“信通”,兩海則為是“科海”和“京海”)。
(1991年,陳春先(右)與紀世瀛(左)在人民大會堂合影)
此外,這些企業還瞄準了國內的市場空白,成為了技術本土化的踐行者,四通的打字機、聯想的漢卡、方正的鐳射照排系統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技術二次開發的產物,也是國內最早一批由民營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
第一輛國產桑塔納誕生
1983年4月,在距離中關村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也見證了一箇中國汽車產業的里程碑時刻——第一輛國產桑塔納轎車下線。自1983年推出市場,於2012年8月15日停產,桑塔納成為了中國銷售時間最久的合資品牌車型。
而同樣在1983年,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它開了中國合資車企的先河,而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汽車產業以合資模式為主,依賴著引進技術進行國外品牌汽車的組裝和生產。
儘管業界對於合資模式到底是否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一直爭論不休,但億歐認為歸根結底它還是利大於弊的,不能否認合資對本土汽車製造產業的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這些合資車企的為本土汽車企業帶來的財務收益是後者能夠順利上市的重要前提。包括一汽、上汽、廣汽、東風、長安、華晨在內的汽車集團通過融資擴大了經營,同時也提升了管理水平。
合資車企從成立開始,其初衷就是以市場換技術,為我國產業引入和學習國際車企的先進技術,大多數合資車企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都在為了“國產化程度”這一指標奮鬥著。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整車技術還是發動機、變速箱技術,很大一部分都由此而來。
此外,合資還讓中國汽車產業與國際汽車工業水平快速接軌。在有此模式之前,許多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只能自己探索,“閉門造車”。但合資模式教會了國內企業從做零部件到做整車生產,應該如何制定流程及標準,讓中國的汽車產業逐步從“引進來”到了“走出去”。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去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共計銷售2471.83萬輛新車,其中中國品牌佔比43.88%,在銷量上,中國自主品牌的乘用車正在逐漸拉近與合資品牌的距離。
中國新技術革命的萌芽
1983年的11月,“新的世界產業革命與我國對策第一次討論會”在北京開幕,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包括馬洪、張壽、朱鎔基、吳明瑜等。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研究中心、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國務院各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協、各高等院校、各科研部門共計120餘人,以及青年研究人員參與了會議。
會議集中討論四個問題:
第一,對於新的世界工業革命的看法。
第二,標誌著“新的世界工業革命”的一些新產業和新技術,在發達國家傳統工業中的應用及其發展的具體情況,對這些國家當前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影響和今後發展趨勢的分析。
第三,這種發展及其趨勢,對世界、對我國將會發生什麼影響,提出什麼挑戰。我們應當主動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措施,著重研究哪些技術可以不經過發達國家所走過的道路,而直接採用新成果。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將會帶來什麼後果。
第四,從哪幾個重要方面提出對策,並對下階段研究提出意見。
這樣的研討會是國內科技產業空前絕後的一次啟蒙,它代表了那個年代中國科技創新產業的萌芽。翻閱那個時代的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從彼時開始,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與中國經濟社會技術發展掛鉤,一條新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從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開始浮現。也是從彼時開始,矽谷經驗、中小創業企業、風險投資這樣的發達國家創新產業的形態開始進入了中國。
在網際網路革命後,中國的新商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快節奏的新時代,電子消費品、移動以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等等,眾多新技術和新概念在資本的推動下出現在商業場景中,在爆發出新商機的同時,也將變革與衝擊不斷帶向傳統產業。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慧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創業者需要一場可以指導各產業發展方向、釐清各產業發展脈絡、引導並連結資本風向、有重大影響力和啟發性的行業聚會。“智慧產業 美好生活”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曁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將是一場匯聚5000名各產業創新者、行業領袖、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行業盛會;是一場以引導、指引產業風向為目的,啟發並分享成功案例,將國內外先知學者的思想提前帶到國內的預見性盛會。
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詳情連結:
ofollow,noindex">https://www.iyiou.com/a/innovators2018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科技創新帶動資源集聚等方面著力頗多,創新機制、產業升級、人才引流、協同發展等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相應的,人工智慧、人才賦能正深刻地影響著商業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億歐將在深圳舉辦 “引擎·引領” 2018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BATi) ,集合智慧製造、智慧產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眾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分析科技創新未來趨勢,盤點技術革命下的發展契機。
報名連結: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