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在必得!為了贏跟抖音的短視訊之戰,騰訊推了10款短視訊產品
2016年“短視訊”一詞並未登上科技行業年度十大熱門詞,儘管當時的快手已經被X博士的一篇《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訊軟體的中國農村》報道給帶火。2017年,短視訊依然沒上榜,但我想,2018年的科技行業十大熱詞必定會有“短視訊”,更確切的說,是一款名為“抖音”的App,在眾人皆以為移動網際網路已經難有“出彩”應用的時候,抖音一路高歌猛進成為App Store排行榜前二十的常客。
去年11月份,短視訊類App才400餘款,但到目前為止,短視訊類App已經達到了651款(資料來源:PC6下載站),不足一年的時間,短視訊行業竟然新增了250餘款App,這就是“抖音”的魔力效應。實際上網際網路行業歷來如此,當哪個產業熱,就追哪個產業,團購、智慧硬體、O2O、網路直播、個性化資訊平臺等皆經歷過類似的熱潮,短視訊目前正在步這些產業的後塵。
在這股抖音帶來的短視訊追逐潮中,跟的最緊的,反而不是跟今日頭條一樣玩流量生意的百度,也不是零售界巨頭阿里、京東、蘇寧,追抖音最洶湧的巨頭乃是騰訊。騰訊之所以追的凶,就是為了贏得與抖音的短視訊之戰,至於為何不是快手,一方面是因為騰訊曾是快手的投資方,追快手會顯得不厚道,另一方面,則是抖音與快手相比,前者更符合騰訊的氣質。

短視訊對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最大的衝擊,是短視訊會搶佔使用者的使用時長。當用戶在抖音、快手上花費較多時間以後,其在遊戲、音樂、視訊等娛樂業務上消耗的時間就會減少,相對應的,使用者在這些娛樂業務上的金錢投入就會減少,騰訊顯然也是被衝擊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將使用者的注意力和在手機上的消耗時間搶奪過來,也是騰訊對短視訊勢在必得的要素之一。
騰訊為了贏得這場短視訊之戰,還是猛下了一番功夫。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騰訊在產品層面一共推出了10款短視訊產品,分別是:微視、速看視訊、MOKA魔咔、閃咖、下飯視訊、MO聲、有視訊、DOV、貓餅、騰訊雲小視訊。

其中,騰訊對微視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大,不過,微視也經歷有過頗為曲折的經歷。微視的第一個版本上線於2013年09月28日,當時的快手才剛剛從GIF製作工具轉型成短視訊社群,抖音、西瓜視訊、火山小視訊等產品也還未上線,甚至連馬化騰也親自上線支援,發了4條微視內容。
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便傳出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巨集宇離職的訊息,微視被併入騰訊視訊。2017年3月,微視正式釋出訊息稱,“微視將在4月10日起關閉應用”。
關閉微視不是短視
很多人都曾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微視能堅持到現在,說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很有可能沒有快手、抖音什麼事兒了,甚至,連微視關閉也被視作是騰訊的“短視”行為。
但要明白的是:
1 )當時的微視並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當下的抖音、快手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直播+廣告,前者to C,後者to B,2014年的短視訊+直播模式尚未流行,直播這一盈利點也就沒戲,而廣告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使用者量、下載安裝留存率以及活躍度,而當時的微視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算好,另外,廣告主對短視訊廣告的認知度也不如現在,單個廣告的價格以及短視訊廣告主的數量都很有限,微視很難依靠廣告模式養活自己。
從2015年算起,中間有近3年多的時間,在沒有明確盈利模式且產品不算突出的情況下,微視的關閉是順勢而為的事情,關閉微視,也是為了止損,否則,就這麼大幅度虧下去的話,哪家公司都虧不起。
2 )當時的演算法並不成熟 。抖音、快手流行的背景是,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已經比較發達,演算法、技術、人工智慧等的成熟度皆要遠遠高於2015年。抖音並非橫空出世,而是基於今日頭條在使用者資料、技術、演算法、個性化等方面已經有了較多積累而成的。抖音上線於2016年9月,當年今日頭條的使用者量為5.3億,活躍使用者5500萬。
有了今日頭條的諸多基礎,才有了抖音如今的成就,微視就算等到抖音火爆,在演算法、技術、人工智慧等方面也跟抖音差的很遠,就算等到現在,唯一能留下的是微視的品牌,可是空有一個品牌並沒有太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地方是演算法和技術。
3 )當時的短視訊MCN 機構並不多 。真正改變短視訊走向的,少不了短視訊MCN機構在背後推動,明星確實能帶來流量,使用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貢獻流量,但專業的MCN機構能夠持續大量為平臺貢獻相比普通使用者質量更佳的內容,MCN機構控制的是中間層和頂層的力量,而2014年專業的短視訊MCN機構很少。在內容層,微視未找到支柱力量。
自從宣佈微視復活後,騰訊對微視的重視就達到了新高,騰訊旗下多款產品給微視“開路”。先是打通了QQ音樂曲庫,接著就跟QQ空間進行了打通,拍完視訊後可以直髮 QQ 空間,QQ空間App的右下角專門開設了小視訊頻道,該頻道內容便是微視內容。
QQ客戶端的訊息列表頁,系統預設讓使用者關注“微視”的QQ公眾號,除非使用者手動取消關注,否則它便會與QQ訊息一樣出現在訊息列表頁,而在“動態”頻道里,系統也專門開闢了“好友微視”子頻道,該子頻道僅位於“遊戲”子頻道之下。
最近,微信更是在朋友圈的釋出頁,加入了微視的推廣廣告,據網友反應,不少人都會誤點到該廣告,iOS客戶端會跳轉到App Store的微視下載安裝頁面,而安卓版本則會直接跳轉到微視頁(已安裝過微視的客戶端)。
微信對微視的廣告支援效果非常明顯,七麥資料顯示,微視已經連續10天處於App Store免費總榜單的前十名,並有數天處於下載量的第一名,這是自2018年3月份開始,微視在App Store資料最好的時候。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看,微信的這一做法並不好,但從資料來看,微信對微視的支援非常有效。
在利用微信帶動其他產品方面,騰訊非常有“心得”,曾經應用寶之所以能快速起來,就是因為騰訊將微信的安卓新版本更新首發權給了應用寶,安卓機使用者要想率先體驗新版微信,就只能取應用寶下載安裝。如今,在微信的帶動下,微視成長的勢頭非常明顯,這遠遠要比騰訊花費數億補貼、花費高價冠名綜藝節目的效果要好。
騰訊公佈的2018年Q2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QQ智慧終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7.09億,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QQ空間智慧終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43億,現在這三款騰訊系最重要的三款社交產品都在對微視進行各種扶持。
外界曾提出過一種觀點,要是再騰訊這種扶持力度下,微視都成不了,那就很尷尬了。
收購貓餅
不同於微視、速看視訊、MOKA魔咔、閃咖等騰訊嫡系產品,我更感興趣的是貓餅這款產品。貓餅是知名產品經理界的大神級人物純銀(原名郭子威)在蟬遊記被賣給攜程之後的又一力作,據純銀在微博上透露,“在貓餅專案裡,我們的6位程式員用一年時間實現了強大的視訊編輯器”,而早在8月17日,就有媒體發現貓餅的開發者資訊已變更為騰訊(安卓版本的開發者資訊仍為上海春末夏初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而純銀也在8月23日的微博中透露貓餅被賣給騰訊。
貓餅的iOS版本最後一次更新是在3個月前,應該是在被收購之前,收購之後,貓餅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均未進行新版本的更新。截至目前,貓餅App並不支援QQ登入,只有微信登入,顯然收購貓餅後,騰訊並未好好梳理其與騰訊內部的關係,我好奇的是騰訊收購貓餅的邏輯,難道是收“人”?
微視之外的產品略“淒涼”
其實大家都只看到了微視得到支援的風光一面,另一面,有一大波產品未得到騰訊大力支援,沒有得到騰訊支援的產品就略為“淒涼”了。這些產品在褪去騰訊光環之後走的並不順暢,基本上各自為陣,彼此獨立運作情況非常明顯,在“賽馬”機制下,彼此的內耗情況非常突出。
比如騰訊雲出的騰訊雲小視訊產品,該產品有點像騰訊雲出的一款測試產品,App Store的資訊顯示,該APP上線於4個月前,截至目前共更新了15個版本,這款短視訊並不支援微信、QQ登入,僅支援手機號註冊,當用戶註冊完成後,釋出的短視訊是需要稽核的,根據feed流的資訊顯示,每天都是有使用者上傳的,但若從內容量來看,使用者上傳的視訊數量非常少。
騰訊要是都像騰訊雲小視訊這款產品一樣去做短視訊,怕是沒戲唱了。
MOKA魔咔上線的時間比較早,但它是基於騰訊視訊的,並不是一款面向普羅大眾的短視訊產品,它跟抖音、快手也完全不同,使用者在MOKA魔咔App上,僅能對騰訊視訊平臺內的視訊進行短視訊編輯,其並不是一款隨時隨地給使用者提供短視訊錄製、分享的產品。
下飯視訊同樣是基於騰訊視訊的,其走的是PGC、PUGC模式,對標西瓜視訊,普通使用者僅能在下飯視訊上瀏覽、評論、點贊等,並不能在下飯視訊上上傳內容。
速看視訊視訊一款電影、電視劇類的短視訊聚合平臺,同樣是基於騰訊視訊,當用戶想要觀看完整版視訊內容,就需要跳到騰訊視訊的相關頁面。有意思的是,當用戶選擇登入的時候,系統會提示“微信和Q Q是兩個獨立賬號,賬號資訊不互通”。
據自媒體“望月”爆料,微信最新上線了一款名為“看一看短視訊”的小程式,該小程式為使用者推薦的是短視訊Feed流,內容源來自騰訊視訊、有視訊、騰訊體育。
QQ在2018年1月份上線了一款名為DOV小視訊的產品,但是據郭靜的話網際網路圈觀察發現,DOV官方賬號在自己App上5月、6月更新的比較勤快,可到了7月、8月,該賬號僅更新了一次,最後一次更新距今超過1個月時間,儘管其是QQ孵化出來的產品,但是DOV、DOV精選兩個QQ公眾號都未更新任何訊息,DOV小視訊的小程式就更怪異,該小程式僅提供DOV廣告視訊的展示,不提供任何feed流內容推薦,相當於是一個“死”的小程式。在QQ和QQ空間的App上,看不到任何DOV存在的痕跡。
除微視、貓餅外,騰訊其他幾款短視訊產品的表現並不算好,根據應用寶的資訊顯示,絕大部分產品的下載量均在100萬以內,這還不算使用者留存率。閃咖的上一個安卓版本更新是在2017年1月22日,其feed流裡的熱門內容絕大多數都是數月之前的。
MO聲的iOS版本並未上線,熱門話題配音內容量均在1000以內。
一圈看下來,騰訊雖然是推出10款短視訊產品來跟抖音競爭,但目前真正能跟抖音正面PK的產品就是微視,除非微信能夠長期為微視輸血,否則,一旦微信這個“大招”一停,微視再想長期處於App Store免費排行榜前二十乃至前十,就比較難了。
對微視的大力扶持,對於騰訊系其他短視訊產品而言,可能就是差別對待,在有限的資源之下,沒有得到支援的產品地位很“淒涼”。
除了在產品上猛推短視訊外,騰訊在短視訊的投資上也很猛,不只是收購貓餅,直接投資的短視訊產品就包括快手和梨視訊兩款,萬一將來微視不行了,也還有快手和梨視訊這兩個“大招”在。
在短視訊這個賽道上,最不上心的巨頭是阿里巴巴,最近阿里旗下子公司一款名為鹿客的產品上線,有人就此認為阿里也在大力佈局短視訊,我認為這有點兒誇大鹿客的作用了,阿里真要是支援某款產品,肯定會傾盡集團的多項資源支援,而不是悄無聲息。阿里的短視訊佈局主要放在了阿里大文娛版塊,歸優酷管轄,優酷旗下的短視訊產品就有土豆視訊、電流小視訊、玩貨三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土豆視訊、電流小視訊、玩貨跟騰訊對微視的支援差遠了。
百度旗下同樣是三款短視訊產品,好看視訊、全民小視訊、夥拍小視訊(原Nani小視訊),其中主推產品是好看視訊。
BAT三巨頭外,愛奇藝、最右、她社群、網易等也都有短視訊產品。當然,在力度上,肯定不如騰訊,像騰訊目前這麼拼短視訊,有利有弊,對於市場而言,永遠只信奉最後的成功者,成了,騰訊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不成,一片罵聲自然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