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上線半年,位元組跳動的小程式到底幹得怎麼樣了?
文 | 吳筱
小程式漸漸成為微信、百度、支付寶等巨頭的標配,今日頭條自然不甘落後,儘管起步較晚,但上線半年左右的時間動作不斷,比較典型是之前增加的“小程式桌面”流量漫灌式的入口。
5月初,頭條小程式主入口又進行了一次大改版,打造出了一個小程式“應用商店”。頭條小程式主入口位於“我的——小程式”處,使用者開啟後的介面與手機“應用商店”很像,包括搜尋、banner位、新品推薦、編輯推薦、分類推薦等等。
很顯然,這個“應用商店”能為商家的小程式帶來可觀的流量。頭條的這次改版是在去中心化的演算法分發之外,多出一個由人工來編輯推薦的流量入口,可以給商家帶來更多基於平臺運營的流量傾斜。當然,頭條也可以從中拓展出更多可售賣的展示廣告位。
頭條的激進與微信的剋制
毫無疑問,小程式已經成為流量平臺標配。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式上線,走出小程式發展的第一步,當時阿里、百度都沒把小程式當回事,認為僅是提供服務的新技術罷了。時間走到2018年,各家巨頭面對微信小程式對自己業務的衝擊都不淡定了,先後推出各自的小程式,一方面是圈住開發者,另一方面,是想盡可能多地在自己的平臺上留住使用者時間。
就時機而言,今日頭條與百度、阿里相比算是比較晚的。2018年11月17,今日頭條在生機大會上正式宣佈上線小程式,更多考量是給內容生產提供延伸的變現工具,為此開放8個流量入口,具體包括文章詳情頁、微頭條、小視訊、賬號主頁、資訊流廣告位、搜尋、錢包和個人中心等。
頭條小程式發展初始考慮的就是商業化,更準確的說,是考慮如何以更多變現模式來留住內容生產者,隨後的動作還包括已正式釋出的“頭條小店”小程式。
這與微信的剋制形成比較鮮明的對比。微信坐擁全網最大的流量,但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在變現上的步伐一向慎之又慎,在小程式的發展上也不例外。限制遊戲盒子,封殺誘導分享,許多小程式創業者並沒有在微信平臺上獲取預想中的快錢,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悲觀的聲音多,有的創業者曾用“曇花一現、過眼雲煙”來形容2018年很多爆款小程式的命運。
微信小程式迴避做流量的生意。張小龍曾明確表達,不能因為有流量,就要分發流量。在微信的定位中,小程式的價值是提供服務,挖掘更多的場景。儘管微信小程式當下已開發了60餘個入口,但重點不是導流,而是“場景和服務的連線”。
今日頭條小程式和微信小程式相比,邏輯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重流量、重變現,後者重服務、重連線。
當下是一個好的機會點嗎?
在網際網路的上半場,App是主力,無論是巨頭們還是創業者,爭的都是入口,拼的是活躍使用者量;到了網際網路下半場,巨頭們已經基本切割完流量蛋糕,開始紛紛把目光轉向產業網際網路,爭奪的焦點也從入口轉向超級介面,希冀通過聚攏B端企業來觸達使用者。
小程式的使命就是連線一切,巨頭們都把小程式擺在戰略級位置上,具體佈局卻是各有特色:微信小程式具有先發優勢,它的社交關係讓小程式擁有超越公眾號的連線和服務能力,而且微信開放全量搜尋,小程式的觸達變得更便捷;支付寶與高德地圖、UC瀏覽器、神馬搜尋進行了打通,利用離錢近的優勢,主推生活服務小程式,重在賦能消費與金融場景;百度小程式搜尋直達服務是特色,重在搜尋、資訊流和AI實現精準分發。
以資料來考量成績單,三家已經入局的巨頭各有優勢。根據2019年微信公開課PRO上公佈的資料,2018年微信小程式的周活躍使用者數超6億,覆蓋超過200個細分行業。支付寶小程式雖然不像微信小程式那麼有存在感,但累積使用者數也已經超過6.5億。先於支付寶兩個月釋出的百度小程式,想拿出來大說特說的是由搜尋帶來的賦能效應:小紅書接入百度小程式後,使用者轉化提升50%,攜程小程式訪問時長提升了150%。
但小程式離真正的風口始終還有一段距離。
與2018年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扎堆小程式相比,現在這條賽道的熱度已經降溫許多,傳統企業主也在觀望,不知道該不該做小程式。 與小程式開發者及創業者不夠樂觀的態度相比,各大巨頭們卻比較堅定,將小程式視為未來的核心戰略,從底層能力迭代開始,一點一點搭建起小程式生態平臺。
跟難以撬動的App市場不同,小程式還在生長中,它的機會點取決於平臺的建設能力。頭條這個不斷試錯的APP工廠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但作為後來者,頭條的機會點在哪兒呢?
“電商和搜尋”才是頭條小程式的標的
頭條小程式由於一直處於探索期,一時之間還是讓人看不清發展方向,但從最近的佈局來看,它的目標應該是“電商和搜尋”。
今年四月,抖音上線電商小程式,當時接入了小米有品、京東好物街等,在“小程式”入口、視訊播放頁面、搜尋欄目都可以觸達這幾個電商小程式。根據億邦動力網報道,目前抖音也與 網易考拉、蘇寧、京東等電商平臺達成了第三方小程式接入合作意向。
抖音想通過小程式促進電商商品與短視訊內容的融合,實現場景化的快速分銷。作為位元組跳動最大流量池,抖音承擔著變現重任,發力小程式電商是一種順理成章的選擇。
五月初,今日頭條也正式上線了大批量店鋪小程式,使用者在小程式“應用商店”多個推薦場景中都可以找到,這些小程式有著相同的模板。據 曉程式速報 報道,這些店鋪小程式同屬於一家公司開發的產品——北京空間變換科技有限公司,即今日頭條的全資子公司。
這些店鋪小程式可以展示客服、優惠券、營業時間等相關資訊;與微信門店小程式相比,頭條門店小程式的三維評價體系( 使用者口碑、服務態度、發貨速度) 相較於微信的點贊評價體系更為全面。
頭條店鋪小程式
從4月阿拉丁小程式推出的榜單來看,去年小遊戲上榜量一騎絕塵的現象不再,而網路購物、生活服務、視訊、內容資訊等行業則在上榜數量中穩步上升,網路購物類小程式已經連續兩月超過小遊戲數量。
可見,遊戲類小程式相較於之前有些式微,而電商類小程式比較受歡迎, 基於良好的基因和頭條變現的需求,電商小程式將成為頭條未來的服務重點。
與此同時,頭條也在進一步增強搜尋能力,為小程式賦能。五月初,抖音小程式宣佈可以支援商品搜尋。抖音的“商品搜尋”功能可以接入小程式,使用者通過搜尋關鍵詞即可獲得商品的小程式連結,使用者尋找商品的路徑更為直接,而且一個新的搜尋類目“商品”也上線了。
抖音“商品”搜尋相關頁面
36氪之前就有報道,頭條在2017年開始做搜尋業務,在今年已經正式啟動搜尋業務的商業化。抖音商品搜尋功能的上線也可謂是對“搜尋業務商業化”的一次迴應。
對位元組跳動來說,搜尋和電商是整家公司都在發展的新業務,因為二者離錢更近,而小程式,只是其中的一塊拼圖。
頭圖來源: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