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ofo關係緊密 四度注資欲力挺到底
最新有媒體曝出阿里再次領投了ofo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細細算來,這是阿里第四度重金投資ofo了。
這筆新投資是阿里再一次在關鍵時刻對ofo伸出援手,也意味著阻斷了滴滴收購ofo的計劃。從去年起就不斷有傳聞指出滴滴欲收購ofo,最近的一則傳聞甚至指出,滴滴距離完成對ofo的收購一步之遙,但最終阿里出手阻止。可見,阿里和ofo的關係愈發緊密。
阿里接連四度注資ofo
阿里的首度入局共享單車是在去年4月下旬,較騰訊佈局晚了半年時間。最開始,ofo宣佈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融資金額數億元,雙方宣佈將在支付、信用、國際化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阿里投資ofo後,ofo就成為支付寶支付、信用免押金和生活服務的重要使用場景。曾有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芝麻信用已經累計為4150萬用戶免押金超過400億,而ofo一家企業就佔到芝麻信用各行業免押金使用者數的超70%,並佔到全量免押金額的10%。
阿里投資ofo,也看到了其戰略價值,使得阿里進一步加碼ofo。同年7月,ofo完成總額超7億美元的E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
今年2月,就在外界盛傳ofo告急的關鍵時刻,又是阿里挺身而出:通過以ofo單車作為抵押物的債轉股方式,阿里給予ofo為共計17.66億元融資。隨後,阿里巴巴在3月13日又領投了ofo的E2-1輪融資,總額8.6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5億元,創下行業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然後就是最新的一筆融資,阿里再度以數億美金領投ofo,再度證明阿里對ofo的重視程度。
ofo流量價值為阿里不可或缺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阿里之所以多次重金注資ofo,以及極力阻止滴滴收購ofo,根本原因在於ofo是阿里不可或缺的。
近兩年阿里吹響了“新零售”的號角,實際上背後的核心戰略是整合線上和線下流量,為阿里創造新的增長點,這才是整個阿里集團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線上流量紅利衰退、電商獲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昂的情況下,對於阿里來說,佈局線下場景、從線下挖掘流量紅利就成為重要的突破口。
以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就是擺在眼前的一座線下流量金礦。據悉,ofo到今年6月已經積累了2.5億活躍使用者,巔峰時期日訂單量達到3200萬筆。就流量規模和移動支付頻次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線下場景可以與共享單車比肩,而ofo則是這一行業的頭部玩家,這就是阿里不計代價力挺ofo的根本原因。
除了ofo以外,循著相似的邏輯,阿里還不吝重金扶植了哈羅單車。只不過受制於各地政府嚴控共享單車總量,哈羅單車要在市場份額上追趕擁有先發優勢的ofo和摩拜,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對於阿里來說,ofo就是手裡唯一的一張王牌。
據媒體報道,阿里也曾屬意另一重量級選手摩拜,但無奈摩拜早已先一步被騰訊收歸麾下。考慮到滴滴也在騰訊陣營之內,這意味著騰訊手裡的牌除了摩拜以外,還有滴滴旗下的小藍和青桔。假如ofo滴滴抑或被美團收購,就代表騰訊集齊“王炸”,屆時阿里在共享單車領域還有得玩嗎?
從現實行動看來,阿里一定會牢牢攥住ofo這張王牌。
不僅阿里,滴滴也不放手ofo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阿里堅定力挺ofo的決心昭然,但滴滴也想掌控ofo,並一心想要收購。原因在於,ofo的巨大流量價值同樣被滴滴所看重。
早在2016年9月,滴滴就率先投資了ofo,並在此後ofo的每一輪投資中都進行了跟投。不同於阿里,滴滴的核心訴求不僅僅是獲得ofo輸送的巨大流量,更重要的是將ofo全面整合進滴滴的大出行體系裡。在滴滴看來,共享單車業務是其大出行版圖中的一塊重要拼圖。滴滴之所以一路力挺ofo,最終目的是要將ofo完全納入滴滴的業務體系,完成與公交、出租、快車、專車等其它出行方式的銜接,完善整個大出行生態。
可以說,ofo的戰略價值對於巨頭來說始終很重要。但隨著阿里現在更主動地持續注資加碼ofo,顯然阿里與ofo已經走的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