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報萬保,EXW千萬別報!
世界經理人專欄
有個學員很有意思,給我留言裡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每次 報價 都是石沉大海,讓我感覺越來越沒底氣,所以每當有 詢盤 要求報價,我都會悲壯地把報價單發出去,心裡預設, 這就是跟客戶的 告別儀式 。”
“悲壯”和“告別儀式”這兩個詞,把我看樂了。
有這麼痛苦嗎?
報個價格而已,至於這麼生死訣別的感覺麼?
一、問題究竟 出在哪裡
不報價就沒事,報了價就陰陽相隔,前途兩茫茫?
是不是還要來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哪有那麼多複雜的事,在我看來, 客戶詢價 ,絕對不是隨便沒事找事,必然是有 目的性的 。
這個目的,或許是採購需求,或許是瞭解行情,或許是對比現有采購價格,或許是尋找備選供應商,都有可能。
唯一不可能的,就是浪費時間耍你,因為沒這個必要,別人的時間也寶貴。
所以報價沒下文,就要 找原因 , 看看究竟是什麼問題 。
我剛想問他,是不是價格不夠好,遠高於同行,所以在沒有具體證據來支撐價格,沒有說服力的時候,一開始就容易見光死?
沒等我開口,他就回復我:
“我們的價格還不錯,雖然不是很低,但是在同行裡,也算是中等。”
這麼一說我就奇怪了,既然是中等的價格,那怎麼說,大多數客戶還是有談的餘地的,
怎麼可能大多數都沒下文?
他終於給出了答案:
“只是老闆要我們報出廠價,也就是EXW價格,不含運費,不含雜費,不含報關費,不做FOB。
樣品和快遞費都要單獨收取,這些條款都要在報價單上寫明,以免產生誤會”。
我一下子被雷到了,無力地問:
“那你讓客戶怎麼辦?不是每個客戶都是大宗採購,會安排貨代,會來你廠裡拖櫃,會自己搞定一切手續的。”
他振振有詞:“我們老闆做內貿出身,生意做得不錯,所以他堅持報價一定要準確,利潤可以算清楚。
因為報關費,雜費,內陸運費,這些都是不可控的,而根據訂單數量的不同,分攤到每個產品,都會有變化。有些客戶還會需要各種產地證之類的單據,也會有額外的成本。
所以我們只報出廠價,其他一切的費用,客戶自己加,這樣就清清楚楚。”
哎,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
你什麼都清楚了,客戶就變得什麼都不清楚,一堆的麻煩產生,他的採購預算,就沒有辦法做了。
二、製造困擾, 意義不大
我們可以 設想一下 ,假設一個供應商,做不鏽鋼刀具,報價是FOB深圳,那客戶就很方便。
只需要在FOB價格上,加上海運費和貨代的一些相關費用,基本就可以算出到當地的到岸價。
哪怕不去計算,他心裡也大致有底,這個產品在當地賣多少錢,大約可以維持多少利潤,是有一個區間的。
可如果供應商僅僅報出廠價,比如EXW陽江的某家工廠,那客戶就很麻煩。
他首先根本就無法判斷,你的價格好還是不好,因為其他供應商報的是FOB價格。
假設你的報價是5.5美金,EXW價格;其他同行,都是5.8到6.2美金,是FOB價格,客戶會如何選擇?
他或許根本沒有時間跟你搞腦子,還是找別家談吧。
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假設我今天打算買一組沙發,自己家裡用。
我去某家店裡選中,我會讓商家給我報價,可能最後談下來,這組沙發折後的最好價格,是八萬塊人民幣。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知道,這個價格,肯定是送貨上門,給你安裝好的價格。
會不會有商家說,我們不提供配送,我們也不提供安裝,你要自己安排第三方,來我們佛山工廠提貨,然後自己安排物流。
運到你當地城市,然後你自己找人搬運和安裝,因為城市的不同,路線的不同,各種費用會有差異,所以我們不報價,客戶自己處理。
碰到這種商家,我會買麼?
我會覺得這人有病,換一家吧。
所以我們堅持報EXW價格,其實給客戶的就是一樣的困擾。
客戶會無所適從,會不知道其他額外的各種費用加起來需要多少,所以心裡沒底,就無從判斷你價格的好壞,以及最終的FOB價格甚至到岸價格多少。
也許FOB價格3美元的產品,買手通過美國的零售價8.99美元反推,扣除當地費用和海運,是可以維持40%利潤。
但是EXW價格2.8美元的產品,買手就沒有辦法計算了。
也許最終算出來,FOB要高達3.8美元,但是美國零售價只有8.99,算下來,可能利潤只有30%不到。
那如果更加極端一些的情況呢?會不會最後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沒有 可比性 的報價,在我看來真的意義不大。
這就好比你今天想買300套美國的衝鋒衣,你可能在美國的一家電商網站,看到價格是120美金一套。
你心裡盤算一下,價格可以接受,你讓貨代安排給你走散貨進口,你就會下單,因為一切價格,都是明的,你心裡有底。
可如果這個商家,告訴你,出廠價90美金,你自己安排美國當地的物流或者華人快遞,自己上門去取,然後你再找貨代給你在美國報關,出口,安排海運,你會崩潰的。
因為你人在中國,你只能找中國的貨代,然後讓他們聯絡美國的代理,去詢價,去了解各種費用,去安排各種手續。
這中間的流程和溝通,足以讓你打退堂鼓,因為各種費用都不清不楚,你很難決斷,無法比較。
換位思考下,我想請大家想一想,就是當你報一個你覺得很清楚的價格,但是給客戶就製造了各種不清楚和困擾。
這反而是阻擋繼續合作和談判的一個關鍵。
客戶覺得麻煩,客戶覺得難以溝通,客戶覺得思維瘋狂,或許他不會跟你去辯論,不會跟你去分析,只會拍拍屁股找別人。
其實我們做外貿,考慮和衡量的,是一個整體的利潤,不需要過於清楚,只要在一個區間裡,就差不多了。
貨代費用多一點少一點,那又如何?單據的要求多一份少一份,也沒差多少。
物流的成本,大致是可以計算的,哪怕少算了幾百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跟客戶合作起來,維持大致的利潤預期,這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分一毫都算得很精確。
這樣反而讓客戶覺得這個供應商過於計較,難以合作。
所以在客戶沒有明確說明的前提下,我真心覺得,EXW價格意義不大, FOB和CIF價格,才應該是 外貿報價 的 主流 。
做外貿,做產品,不能一切只為自己的方便著想,做生意,適時的站在客戶的角度,也許看起來我們會麻煩一點,但是客戶也是有數的。
靈活變通,這一切都是有利於長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