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因侵犯言論自由遭波蘭毒品防控組織起訴

Facebook 在其平臺清除有害和惡意內容的努力讓這家公司坐上了歐洲一家法院的被告席,因為波蘭一家反毒品濫用組織聲稱,該公司關閉其 Facebook 頁面的行為侵犯了他們的言論自由權。
這家名為 公民社會毒品政策倡議 (Społeczna Inicjatywa Narkopolityki,其名稱縮寫不幸淪為 “SIN”)的組織聲稱,他們已經向華沙地方法院提交了一份起訴書,控訴 Facebook 違反了《波蘭民法典》(Polish Civil Code)的第 23 條第 24 款,該條款保障了個人和組織的言論自由權。
SIN 表示,Facebook 在 2018 年和 2019 年以違反社群準則為由,關閉了他們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設立的數個頁面(包括 這裡 、 這裡 、 這裡 、 這裡 和 這裡 ,此外還有另一個由其他人設立的頁面)。在上述頁面被關閉之後,SIN 新設立的頁面 到目前為止似乎仍然顯示正常。
SIN 要求 Facebook 恢復頁面及其關注者,併為關閉頁面的行為公開道歉。
當 TechCrunch 聯絡 Facebook 置評時,該公司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SIN 將自己描述為一家波蘭非政府組織,致力於開展教育活動,讓人們瞭解吸毒的有害後果,並向那些吸毒者提供幫助。
SIN 的法律訴訟得到了波蘭非營利組織 Panoptykon 旗下公益律師的支援,後者成立於 2009 年,其使命是找到那些科技公司侵犯個人權利的案件,並幫助打贏官司——Panoptykon 認為我們當前處在 “監控社會”,其組織名稱的意思是 “環形監獄”,就是對監控社會的一種指涉。
Panoptykon 如今是一個業務繁忙的組織:最近,他們以定向廣告為由在波蘭 起訴谷歌和 IAB 的案件已經被提交給了愛爾蘭(該國是很多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很多案件需要在那裡舉行聽證)和比利時(歐盟委員會所在地)當局。
由於 Facebook 拒絕迴應,我們目前還不清楚 Facebook 在 SIN 呈現的內容中發現了什麼不當內容。
從表面上來看,SIN 的方法並不是典型的勸誡人們 “不要吸毒”,而是專注於降低危害。該組織會在俱樂部、節日活動以及其他人們可能使用娛樂性毒品的活動中採取行動。然後,他們 “拋開這樣一個假設,就是你最好不要開始使用毒品,或者如果已經開始那就停止使用,因為那並不總是有可能做到的。如果你已經在使用毒品,我們會教導你如何以最小的危害來做這件事。” 此外,SIN 還提供測試毒品的 方法 以及關於不同毒品會產生何種作用的資訊。
SIN 指出,聯合國、歐盟、國家預防毒品成癮機構、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組織和其他很多人都對這種方法持支援態度。
然而,情況可能是,SIN 的方法被 Facebook 的演算法判定為提倡使用毒品。或者,情況也有可能是,在 Facebook 看來,SIN 在一個有爭議的主題(即應對非法使用毒品的最佳方式)上採取了一種特殊的方法,而那可能與其指導方針相違背。“我們行動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無論你在聚會上做出什麼決定,你都能玩得開心並保證安全。”SIN 在其網站上如是說。
在遏制惡意或有害內容的過程中,社交媒體平臺有時候會因 失誤 殃及 無辜的賬號 ,從而適得其反,並因此遭到人們的攻訐。同樣,也有人 指控稱 ,監管機構為防控社交媒體有害內容而制定的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要為那些平臺強制實施嚴格控制而負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可能導致平臺侵犯監管機構試圖保障的權利,比如言論自由。
就其本身而言,Facebook 因為 違反個人隱私 、 洩漏資料 以及在民主過程中 扮演的角色 等問題而受到歐洲監管機構的重點關注。該公司一直在努力提升其平臺管控的細緻程度,辦法就是讓自己的特定行動(比如關閉頁面或是封鎖內容)及其原因變得對使用者更加透明。Panoptykon 表示,他們相信,如果這次訴訟獲得勝利,那將有助於 Facebook 的這一演變。
“我們希望 SIN 訴 Facebook 案能夠激勵入口網站做出進一步變革並實施 ‘正當程式’,從而建立能夠適用於其他平臺的標準。”Panoptykon 指出,“此外,在 SIN 訴 Facebook 案中,我們不僅是在努力說服平臺建立更好的內部程式,還是在確保那些不同意平臺決策的使用者能夠在一個獨立的外部機構(比如法院)面前挑戰他們。”
翻譯:王燦均( @何無魚 )
Facebook is being sued by a Polish drug prevention group over free speech vio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