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被外賣打敗,這就是殘酷的跨界攻擊!
最近半年,康師傅控股(00322.HK)的股價持續下跌,其中11月27日當天更是大跌17.74%,創下最近20年來的最大跌幅,市值一天內就蒸發了111.8億人民幣。
康師傅暴跌的最大原因,就是一份差強人意的財報:今年第三季度,康師傅實現營收188.63億元,同比下降4.19%,雖然淨利潤同比增長了25.52%,卻仍然被投資者看跌。
康師傅業績不好,是因為受到同行的強力擠壓嗎?並不是。大家看一下康師傅最近季度的市場份額:
從上圖可以看出,最近12個季度,康師傅在方便麵市場的份額一直都保持在40%以上;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與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也不過下降了2.2個百分點。最近這幾年,無論是統一、今麥郎、白象、日清,還是崛起一時的五穀道場,都沒能威脅到康師傅的中國市場方便麵老大的地位。
可是,除了當年親切地溫暖了你的胃的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面之外,你知道康師傅如今還出了“金湯”、“匠湯”、“愛鮮大餐”、“勁爽”、“香爆脆”等新品種嗎?恐怕你聽了這些名字,應該是一頭霧水吧?實際上老冀也是。老冀仔細地想,發現最近一次品嚐康師傅方便麵的那種獨特味道,應該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那麼,這幾年老冀用了什麼溫暖並餵飽了自己的肚子呢?開啟美團APP一目瞭然,原來每個星期,老冀都有好幾餐是通過美團外賣來解決的。
我們再看一下兩家的對比: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5年的時候,康師傅方便麵的銷售額還是美團外賣交易金額的1.5倍。2016年則出現了逆轉:當年,康師傅方便麵的銷售額只有美團外賣的36.7%了,而且與自身相比也下降了10%。2017年,兩者之間的差距繼續拉大。
從上面的財務資料,結合我們自己的感受,你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打敗康師傅方便麵的並不是統一方便麵等同行,而是過去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美團外賣。而從老冀等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康師傅方便麵還是美團外賣,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老冀儘快填飽肚子的需求。
如今我們發現,這種跨界打擊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再舉個老冀親身經歷的事情。2003年老冀剛加入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做記者的時候,所有新入職的同學都要學習一本關於記錄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輝煌歷史的書——《新媒體徵戰》,其中有很多的細節,寫的就是如何與另一家IT專業媒體賽迪集團的競爭。結果沒過幾年,兩家棋逢對手的媒體集團卻發現,它們都被網際網路媒體的科技頻道打敗了。
再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案例。我們別忘了,2007年喬布斯剛推出iPhone的時候,蘋果在手機領域可是一個純粹的外來戶,它面對的對手摩托羅拉、諾基亞都已經做了幾十年的手機了。當時手機行業的霸主諾基亞費了好大心思,終於將老對手摩托羅拉打趴下了,卻沒想到自己竟然被一個外來戶掀翻在地。
對於原有的行業霸主來說,真可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過去的老對手一般打來打去都打了好多年了,對方都有幾斤幾兩和哪些套路都搞得非常清楚。而新進來的對手則完全不按原來的套路出牌,甚至都不跟你在同一個維度競爭,就像如今的外賣和方便麵。你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捱了致命一擊,倒下去的時候身體還是熱的。
因此,這個時代的企業家,必須具備更加開放的視野和心態,不僅僅看到自己原有行業的大事小情,還得了解更多相關領域的變化,正所謂“商者無域”。
當然,僅僅老闆有個開放的心態還是遠遠不夠的,另一個關鍵就是企業需要具備相應的機制、能力和文化,能夠根據外部變化迅速調整自身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而這往往更難。這是因為越是成功的大企業,也就越是迷戀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成功模式,而不願意做出改變。我們看看過去成功的企業,又有多少成功完成了轉型,過去所謂的世界500強,最近幾年倒閉或者掉隊的是不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