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360的風水,周鴻禕的命
感恩節那天周鴻禕發了一個朋友圈,大意是很多朋友給他發信息表達謝意。話鋒一轉,他繼續寫道:“這幾年努力低調謙遜不罵人,但……”有人冒犯了已經變得低調的老周。
老周並沒有細說。但結合上下文,應該是有人想念老周了。
其實最近老周心情不錯,除了隔三差五在朋友圈大秀槍法,他的360也是好事不斷:
今年雙十一期間,360智慧硬體“大家庭”守護量突破1.5億家庭,360安全守護套裝銷量獲得7項第一;其中360行車記錄儀全網總銷售額破億,並位居天貓京東車品銷量前三;360安全路由登上天貓遊戲路由榜榜首;360智慧門鎖獲取全渠道單品銷量第一……
當有人還在想念那個做安全軟體的周鴻禕,其實周鴻禕早就賣起了安全硬體。
我去年寫《人民想念周鴻禕》,很多人誤以為是想念那個“鬥士”周鴻禕。其實中國網際網路20年,比周鴻禕能罵人、能戰鬥的創業者有的是,為什麼周鴻禕身上的標籤最突出?
因為周鴻禕代表了一種變數。2010年,BAT三座大山格局已定,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巨頭統治時代。很多人簡單地把“3Q大戰”看成了一次公關戰,但如果沒有這個事件,騰訊不會開放、後來也不會投資、幫扶美團、滴滴等新巨頭,當然360也不會那麼快就能赴美上市。
我的意思是,人民不是想念周鴻禕,而是想念能夠給中國網際網路固有格局帶來變化、變數和變數的人。頭條之於流量分發、拼多多之於電商江湖,都是變數。
最近大家都在談網際網路下半場,包括接招在內,也寫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很多創業者、投資人談到這個話題,大有與過去一刀兩斷、推倒重來的革命豪情。如果這就是對下半場的理解,本質上與簡單認為“周鴻禕只善於公關戰”一樣膚淺。
沒有上半場,就沒有下半場。大公司尤其是如此。
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風水”問題。當然它不是玄學意義上的風水,而是說每一家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背後,始終都是最初的DNA在驅動成長、應對變化。
比如社交是騰訊的“風水”,電商是阿里的“風水”,當移動網際網路來臨的時候,是各自的風水為它們成功續命。百度沒能續命,因為續命符(O2O)跟它的風水無關。
阿里現在從電商延伸至新零售、騰訊從消費網際網路延伸至產業網際網路、美團從C端流量獲取延伸至B端商家服務、小米從智慧手機延伸至IoT……各大廠下半場的由來,都離不開上半場的積累。是風水在引導潮水改變的方向,而不是風口。
“風水”的強大之處在於,無論風口怎麼變換,它總能讓一家公司在新的戰場延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360的“風水”是安全。
從2010年到現在,360在安全領域完成了兩次至關重要的戰略躍遷。
2009年,在業內率先推出面向安卓使用者的手機安全衛士,到2017年移動端市場份額將近70%;同時在PC端依然領先;然後講網路安全的觸角伸向IoT等領域。十年時間,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360安全基本實現了網路安全的無死角覆蓋。這是第一次躍遷。
2014年,360手機問世,標誌著360在智慧硬體上的探索進入一個新階段,但真正讓360的硬體產品形成矩陣效應的,是一系列主打安全功能的產品的誕生。比如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智慧門鎖、安全路由等等。這是360在安全領域的第二次躍遷,即從網路安全進化到物理層面的安全。
今年年初,360正式登陸A股,從此結束了兩年左右的“低調期”。之所以低調,是因為無論是私有化還是迴歸A股,中間有相當長的緘默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周鴻禕在安全這個事上投入了很大精力。最核心的東西沒有放,而是思考怎麼強化。
目前360市值1500多億人民幣,約合220億美金。這個市值規模依然位居中國所有上市網際網路公司中Top 10。前十名中,除了小米、美團和拼多多是2010年之後成立的,包括360在內的其它7家公司都是誕生於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一個十年。社交、電商、搜尋、安全等底層需求具有足夠強的抗週期性。
360能走到下半場,就是找到了貫穿上、下半場的那顆金線。換句話說,就是把安全做透、做深、做大。
過去兩年,關於360有一些爭議,比如私有化值不值、是否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等。如果當初沒有選擇私有化、迴歸A股,以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形勢,估計360即使留在美股也很難獨善其身。看看其它巨頭的股價,只能說“環球同此涼熱”。
至於360在上半場的表現,我覺得360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從應用分發到手機安全,各自有著自己的江湖地位;而360搜尋、360瀏覽器過去6年積累的近萬億次使用者行為資料,已經為360在人工智慧領域打下了先發優勢。
最重要的是,360藉助在上半場的積累,在下半場找到了安全與AI、IoT的連線點。
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流動的載體主要是PC和手機,資訊保安的設計機制相對比較集中。但在物聯網(IoT)時代,資訊流動的載體急劇擴大,資訊保安的隱患則呈現指數級增長。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IoT裝置數量將高達260億件。但與此同時,遠端弱口令、預置後門、敏感資訊洩露已成為IoT裝置三大常見漏洞。
根據360最近釋出的《典型IoT裝置網路安全分析報告》,33.3%的廠商在產品出廠時完全不考慮安全因素、約半數使用者有不及時升級不打補丁等行為、與IoT裝置相關的漏洞增長率達到14.7%。
所以,各家網際網路公司對IoT的看法,會依據自身的優勢有所不同。小米看IoT,看到的是更加廣闊的生態鏈;阿里看IoT,看到的可能是智慧家居。而360看到的,首先是安全。
但用網際網路上半場的安全打法肯定不適應下半場的IoT安全問題。載體變多、資料暴漲、漏洞也更多。為此,周鴻禕在去年提出了“大安全”的概念。
大安全時代面臨的安全問題已經今非昔比。首先網路攻擊不止停留在網路空間,也不再只是資訊保安的問題,通過智慧控制和智慧互動,網路攻擊可以滲透到物理世界,可能會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比如電動汽車、無人駕駛。
同時,在大安全時代,網路攻防是嚴重不對等的。安全公司可以用人工智慧技術,黑客一樣也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的技術。
今年5月份,360推出了360安全大腦,它是全球最大分散式智慧安全系統,具有感知、學習、推理、預測、決策能力。說白了,360把人工智慧移植到了安全這塊“風水”之內,去應對IoT時代的到來。當然,也是下半場的到來。
與一些公司單純地提“AIoT”不同,360提出了“S-AIoT”的概念,即以“安全”守護,以“AI”賦能。“S-AIoT”中的S,其實具有兩層含義:一是“Security”,即針對數字世界的安全;二是“Safety”,即打造智慧互聯下的物理安全防護。
360利用AI解決網路安全問題,不是下半場的心血來潮。其實早在2010年,360就已在網路安全領域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推出了全球首個人工智慧防毒引擎QVM。
針對大安全時代的安全問題,目前360已經推出三大人工智慧引擎,包含運動引擎、視覺引擎和互動引擎。
運動引擎主要應用於360掃地機器人,SLAM技術融合多感測器,為掃地機器人“地圖構建”、“規劃決策”等相關能力提供技術支援。
視覺引擎對於360智慧硬體的支援,主要體現於影象和視覺分析。通過“人臉識別”、“人體姿態識別”,為家庭安全防護提供有效的“識別”支援。
互動引擎則包括語音識別及語義理解相關技術。360互動引擎融入了當下最新的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技術;語義模型訓練資料來源於360搜尋、360瀏覽器等軟體近萬億次使用者行為。360互動引擎為360兒童手錶、360手機等硬體產品提供了相關技術支撐。
我覺得今天已經不能再簡單地把360視為軟體安全提供商或者硬體安全提供商,安全一直是它的基因;在下半場藉助AI、IoT,360正在變成一家安全基礎設施服務商。
回顧周鴻禕這十幾年做360的經歷,你會發現基本都是在質疑聲中成為“變數”的:一開始調整方向進軍安全,大多數投資人都反對;後來搞免費,同行不看好;挑戰巨頭,被認為是以卵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