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漸漸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來源|瀟湘財經(XiaoxiangFin)
2018年8月知乎完成2.7億美元E輪融資以後,開始全面佈局商業化使用者付費知識分享平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知識付費看起來依然處於隨時可以起飛的“風口”。
但 隨著知乎商業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勢必會阻礙知乎精英知識分享平臺的進一步搭建。 “海鹽計劃”釋出會上,白鬥鬥將一直以來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總結為“知乎三問”: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優秀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而隨著知乎日益壯大,哪怕發展到已獲E輪融資的今天,我們卻驚奇地發現,這三個問題,知乎竟然一個都沒有解決。
雖然知乎的商業化道路越走越寬,但卻與初心漸行漸遠。瀟湘財經認為,其核心問題在於平臺質量不斷下降,但知乎姿態卻依然高不可攀。
知乎,正在逐漸失去自我
一、知識性內容正在腐化,並且有了銅臭味。
也就是幾年前,知乎一直被認為是生產“穩定而高質量內容”的殿堂,是知識青年的好夥伴,好幫手。但隨著知乎過於激進的商業化,其內容迭代愈發向市場需求和使用者喜好靠攏,為了獲取更多的點贊量,使用者不再分享誠意滿滿的乾貨,而是開始“抖機靈”“灌雞湯”,很多高贊回答看似有理有據但卻經不起推敲,全部都是教科書式的抒情和說理,雖然可以短暫引起讀者共鳴獲得支援,卻無法告訴讀者真正的方法論。而真正有價值的但可能沒有那麼引人共鳴的答案卻被淹沒,久而久之真正的技術大神收拾行李跑路,剩下一群只會口嗨的人圈地自萌,知識性內容沒有了核心,終於走向了腐化的道路。

與此同時,隨著知乎社交化環境的不斷建設,知乎也變得越來越生活化和無腦化。越來越多的“知道”“經驗”正在取代“知識”,越來越多的段子正在取代乾貨。“你怎樣發現自己男/女朋友出軌?”“大學生意外懷孕,該怎麼辦?”這類讓人無法直視的問題也能在知乎出現,甚至引起了極高的討論度,所有的知友在情感領域全部變成了福爾摩斯偵探,編的故事讓人嘖嘖稱奇;越來越多的話題成為了軟廣和流量營銷,“你如何看待XXX?”“怎樣看待XXX的演技”下面全部都是一面倒的讚美,似乎所有的明星都應該拿道德風尚獎,喵喵喵?這明明和微博上的操作不一樣啊!
而“值乎”,付費live,timeline等的出現,更是讓知乎這個純知識社群充滿了金錢的問題。雖然值乎,付費live等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某些不良使用者為了賺快錢,吸引使用者訂閱和付費,濫用標題,卻又不認真準備自己的課程,讓參加過課程的使用者大呼人間不值得!
而知乎也沒有建立健全的課程篩選機制,課程質量不一,因此知乎Live上線一年,復購率一半都不到,最終不得不推出7天無理由免費退款的政策,這樣平淡無奇的業績與得到專欄僅憑20多個付費專欄短短一年營收即破2億的輝煌戰績相比,可謂相去甚遠。

二、知乎放棄形象,廣告讓人不忍直視。
(1)平臺內廣告氾濫的讓人噁心。
隨著2015年某期知乎日報出現了一條關於因特爾的廣告《我們來聊聊你這輩子用過的那些電腦》,自此以後知乎裡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廣告,從剛開始的偶爾一條,到現在的隨處可見,知乎的廣告總會出現在你不經意的瞬間,出現在各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角落。

而據瀟湘財經瞭解,過去一年多,知乎的收入增長則主要來自平臺內部的廣告銷售,2018年上半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40%。我們都知道現在掙錢不容易,平臺內部為了做利潤做收入,推送廣告觀眾老爺們也都能理解,可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分享平臺,針對的使用者群體一般為生活偏向小資的知識青年,卻頻繁推送網路貸的廣告,這就有點不合適了吧! 這種胡亂推送廣告,頻繁推送廣告,影響內容觀看的行為被廣大使用者詬病良多,不僅消磨使用者好感度,更模糊了知乎一直以來的產品定位。

(2)平臺外廣告沒有絲毫誠意。
除了內部廣告的混亂不堪,近兩年知乎向外推出的廣告,也失去了知乎原本的色彩,變得平淡無奇,讓人看到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知乎再也不是那個讓無數人誇獎的優等生了。
2017年,網易雲在地鐵投放樂評獲得了巨大成功,隨後知乎效仿,卻效果平平。原因在於知乎捨棄了最好的廣告文案即平臺擁有的內容本身,而去寫一些不知所云,經不起推敲的的雞湯,只顧吐槽生活,卻沒有告訴受眾知乎是一個怎樣的社群,來知乎可以得到什麼。知乎這波操作,學到了網易雲的皮毛,卻丟掉了知乎的特色和價值。更為可笑的是,知乎一直標榜為知識社群,原來最反感這種情懷牌,結果自己打卻東施效顰,打的稀巴爛。 坐擁華語世界最棒的UGC寶庫,知乎,你們的廣告部到底在想什麼?

而在2018年6月,世界盃賽事牽動全世界人民心的時候,知乎又聯合劉昊然推出了一則連續15秒的廣告,在廣告中,劉昊然連續提問:“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等問題,廣告文案設計低劣,即使是劉昊然的顏也無法拯救這條無聊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廣告,令無數等待看球的球迷心煩不已,被評為“俄羅斯世界盃最爛廣告”。

三、高質量使用者遠走高飛,留知乎原地垂死掙扎。
(1)曾經引以為傲的公知開始嫌棄貼著知乎標籤的自己。
由於知乎平臺自身眼光不足,戰略不當,導致平臺方商業化現象嚴重,與此同時,知乎又想自己一個人掙錢,因此嚴厲打壓內容方商業化的行為,導致知乎平臺方與內容方的矛盾愈發激烈,終於在一個時間節點爆發。
2017年8月底,一位名為“惡魔奶爸”的知乎使用者爆料,自己將與超過300名知乎大V一起轉投今日頭條,一些人已與頭條簽了內容“買斷”協議,這次大V集體出走事件,人數之多,影響力之大,可謂十分少見,隨後,更是有很多大V陸續離開了知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自知識中堅出走,知乎再也稱不上一個高質量的內容社群,缺少內容支撐,使用者流失率大量提高,形成惡性迴圈。

(2)新進使用者質量參差不齊,知乎環境烏煙瘴氣。
而隨著知乎輻射範圍的不斷擴大,逐漸被一些微博段子手盯上,這些段子手瞅準知乎的巨大商機,先後入駐知乎,但他們卻沒幹什麼好事,不認真回答問題不說,還一直髮布一些毫無意義的流量內容,軟文推廣,抖機靈的搞笑段子等,同時也通過自身引流,招蜂引蝶,吸引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新使用者。
這些使用者進入知乎以後,不注重社交禮儀,成為了“無腦噴子”,幾乎每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下面都會出現掐架情況,問題回答質量也愈發下降,知乎似乎變成了瑪麗蘇段子和雞湯的聚集地,與之相伴的便是各種罵全家的粗鄙之語,嚴重影響了知乎的交流環境。

知乎依舊毫無B數,姿態還是高不可攀
儘管知乎目前存在如此多的問題,但知乎的態度也十分鮮明,即 問題存在,概不整改。 無論是對使用者還是對平臺本身,知乎的管理團隊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和莫名的優越與傲慢。
在與大V的生態共處上,知乎始終沒有足夠的誠意。大V是知乎的靈魂,知乎之所以可以從一個小型的社群做到今天規模如此之大的知識分享平臺,大V的自發分享功不可沒,但當知乎打算走商業化道路時,別沒有打算分他們的老朋友一杯羹。知乎平臺允許自己通過廣告、機構帳號等獲得收益,卻禁止一切使用者自發的商業行為。

為了方便管理大V,獲取其自帶的粉絲和流量,知乎甚至實行瘋狂打壓政策。具體體現在不讓大V打廣告,不讓放二維碼,甚至不讓關注的粉絲看到其創作的內容等。在知乎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影響力較大的大V,比較好的文章基本不會出現在熱門裡。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難怪大V會紛紛出走,另尋他路。
知乎管理任性刪評,隨意禁言 。 由於知乎管理全部為人工操控,因此在禁言方面經常會遭到使用者詬病,如沒有用敏感詞彙卻被禁言,而一些諷刺性言論甚至該被禁言的言論卻沒有得到處罰,雖然經過使用者多次反映,但知乎並沒有給出行之有效的措施,造成使用者體驗差,多有負面評價。

完成E輪融資的知乎,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看待過去與未來,可是如今關於知乎的段子卻讓我們對於知乎的險境有所窺探,“槓乎”“逼乎”“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故事”。知乎已經從原先的知識點殿堂變成了如今人們口中的笑料。不知從何時期,知乎終於變成了他討厭的樣子。
【完】
瀟湘財經(微信ID:XiaoxiangFin):泛財經新媒體,重點關注上市公司、Fintech、區塊鏈等財經金融領域。 《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