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並存 有線網路奮力創新
一、有線網路產業形勢嚴峻:收入下滑,面臨下行拐點
自2017年起,全國多省有線網路公司收入均不太樂觀,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潤增長率連續數月呈現負增長。全國有線網路產業整體呈現下挫趨勢,有線網路在保持了十餘年的高歌猛進後,首次面臨下行拐點。據《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總收入達834.43億元,比2016年的910.26億元減少了75.83億元,同比減少8.33%,綜合收入月均ARUP值32.4元,低於2016年的33.2元。
此外,據全國11家有線網路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顯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潤均有不同程度減少,且出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但主營業務利潤下滑的情況,如華數傳媒、江蘇有線,可見公司的經營成本正在上升。在11家有線網路上市公司中,淨利潤增長率僅2家為正增長,其餘9家淨利潤增長率均為降幅,作為有線網路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淨利潤增長疲軟,也顯示著有線網路未來發展的艱鉅形勢(見表1)。
當前,有線網路產業正進入下行拐點,震盪下滑趨勢明顯,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有線網路使用者逐漸減少,IPTV、網際網路電視、視聽網站等一批替代性收視服務,成為強勁競爭對手,有線網路的獨家優勢被打破,離網使用者越來越多。二是有線網路現有業務的競爭力不足,業務本身缺少獨特性、獨家性,增值業務開發力度不足,尚未形成拉動產業發展的新業態。三是有線網路收入過於依賴收視費,收視費佔整體收入的一半左右,當離網使用者增多,有線網路收入必然下滑。四是有線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參差不齊,有些地區雙向網改較為滯後,新業務融合業務較難推行等。
二、有線網路業務不斷轉型:創新優勢產品,做強智慧服務
面對使用者流失,收入下滑,有線網路發展形勢日益急迫,各級有線網路公司努力尋求新突破,不斷向智慧化、融合化發展,一方面夯實內功做強基礎產業,依託有線網路優勢構建廣播電視新視聽,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融合業務、智慧業務,創新經營思路,拓展業務範疇,打造有線網路新型生態圈。
(一)不斷提升廣播電視節目服務能力
有線網路堅持以視聽業務為核心,積極開展高清、超高清電視業務和互動電視業務,為使用者提供更加高質的視聽服務,打造有線網路新經濟增長點。2018年5月,廣東省正式印發落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政府《推動廣東省4K超高清電視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2018年底前,廣東省4K節目提供總量達8000小時,4K機頂盒使用者達1000萬戶。2020年底前,4K超高清節目儲備超過1.2萬小時,全省4K電視使用者超2000萬戶。此外,四川廣電、江蘇有線等多家有線網路公司也在積極佈局高清、超高清電視業務,開展光網建設、佈局超高清智慧終端等。
(二)爭取寬頻接入服務,探索網際網路資源規模化運營
網際網路寬頻業務日益成為廣電網路企業的基礎、核心、戰略業務。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有線寬頻家庭使用者達3825.8萬戶,比2017年底增加327.3萬戶,有線寬頻使用者數持續增長。2018年4月,全國廣電網路寬頻業務發展研討會召開,東方有線、重慶有線等十餘家單位簽署了《廣電網路網際網路資源互聯互通框架協議》,利用中國有線國家幹線及各地省級幹線傳輸實現各省網網際網路資源互聯互通,探索廣電網路寬頻業務網際網路資源規模化運營。
(三)探索新型融合業務,打造融合化新媒體
有線網路融合發展的目標是不斷拓展新業態,形成更具創意更有活力的融合新形態,實現“有線網路+”。2018年7月,內蒙古廣電與南京物聯簽署協議,共同提供基於物聯網應用的智慧家居解決方案,打造圍繞家庭場景的智慧物聯業務。有線網路還在進軍新零售產業,建設集廣電網、人工智慧、新零售、社群服務於一體的創新旗艦店,打造“線上多屏互動+線下體驗”的“一站式”社群服務。此外,有線網路著眼綠色農業、旅遊觀光等產業,實行異業聯合,實現特色化發展。
(四)深化智慧廣電建設,創新智慧產品
智慧廣電正成為地方政府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成為有線網路運營商升級業務模式的關鍵手段。一是夯實智慧業務發展基礎,積極開展智慧廣電前端系統建設、共享平臺建設、綜治應用平臺建設、公安平臺建設和安全防護系統建設。二是智慧廣電不斷掃清人機障礙,建設雲媒體智慧語言搜素能力系統,探索人機互動手段,使複雜的操作平臺化繁為簡。三是利用傳輸覆蓋優勢,不斷將智慧廣電向社會服務領域延伸,大力拓展集團客戶業務,提升社會服務資訊化水平。四是創新智慧產品,如將智慧廣電融入全民閱讀工程,向廣電雙向網路使用者提供全球最大的中文數字圖書館閱讀查詢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