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之後,別讓流量被扼殺在營銷疲態裡
雙11時的狂歡,雙11後的半癱。
自從雙11從光棍節變身為購物狂歡節,“後雙11倦怠症”也就如影隨形。快遞簽收完後的密集後悔、熬夜搶購卻買了不適合自己的閒置貨、雙11過後才發現該買的沒有買,不該買的買了一大堆…
當狂歡的熱情退去,購物熱情被倦怠澆滅,品牌此時的應對變得尤為重要。 如何把握住大眾後雙11時期的倦怠心理?當消費者的注意力從“滿減大促”上轉移到“雙11之後”,如何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絡,進而助力銷量?京東與海信的內容電商營銷案例,值得借鑑。
變革: 內容營銷形式多樣化
雙11過後,一條街訪前期街訪視訊刷屏了朋友圈。
這一條街訪,是京東聯合海信打造的“巔峰24小時嗨森返場購”前期預熱視訊。視訊緊扣“後雙11話題”,貼合大眾心理,很好地吸引了大眾關注,也為後期的事件引爆打下了輿論基礎。
雙11第10年,電商已經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 內容消費者購物行為已經發生改變,各種線下活動、鋪天蓋地的廣告,已經使消費者出現促銷疲勞。但眾所周知,人們都更願意在自己喜歡的資訊上停留,有時候它可能是一篇文章、一段視訊、一場直播,有時候也可能是一則廣告。 流量紅利消退之下的電商中場,內容電商愈發凸顯其重要性。
從合作背景上看,京東與海信此次內容電商營銷合作,有著天然合作優勢。
首先是渠道勢能優勢。
隨著各類內容平臺的崛起,內容渠道勢能也在不斷增強。作為交易型電商的京東也已經做出改變,由交易型電商向內容型電商進發,衍生出一系列內容矩陣。

再者是品牌優勢,作為剛剛贊助完世界盃的知名家電品牌,海信正處於品牌勢能下沉階段,在將品牌好感度變現的此時,與京東合作進行內容電商營銷策劃,更容易發揮渠道與品牌的疊加效應。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這個“內容電商”是如何落地,從而收割渠道、品牌疊加流量的。
“嗨森”藥局, 專治“後雙11倦怠症”
此次海信聯手京東打造的“嗨森大藥局”,從“治癒11.11後遺症”的話題出發,踩準“後雙11”節點,一系列打法梳理下來,主要有三點:
① 病毒視訊傳播,告訴你這裡“有藥”。
通過趣味街訪視訊,讓經歷了“雙11”的各路人或肯定、或吐槽地講述自己的“雙11故事”。
我們都知道,品牌的粉絲拉新行為是件高成本的事情。品牌要先找到目標客戶,再將他們變成使用者,最後讓他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轉化成粉絲。
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如何降低流失率?海信通過這段病毒視訊告訴大家: 讓受眾有參與感,是提高轉化率的基礎。
② 嗨森大藥局,對症下藥。

在通過病毒視訊圈粉大眾,吸引關注以後,海信和京東還打造了“嗨森大藥局”快閃店,更是讓這場“後雙11倦怠症”引發的輿論大討論達到了高潮。
快閃店以診所的形式呈現,順勢為使用者定製化推薦種草產品,極富趣味與創意的直擊使用者痛點。

洗衣機體驗區(情緒舒緩科)
洗衣機兩側裝置互動吹泡泡機器,參與童年吹泡泡互動,讓雙11帶來的煩躁心情變得舒緩,體現產品靜音賣點。

冰箱體驗區(吃貨自愈科)
沒什麼是吃治癒不了的:①冰箱裝滿治癒雙11病症的“藥”,膠囊形狀的翻糖蛋糕、止咳糖漿包裝的奶茶等②使用者可以開啟冰箱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藥物 ③使用者還可以和咖啡師一起完成一杯拉花咖啡。

問診臺互動拍照區域
本尼作為海信品牌治癒顧問,出現在問診臺互動拍照區域,吸引粉絲、使用者互動拍照。

配圖:空調體驗區(溫暖心靈科)
播放輕快的音樂,感受海信空調吹出清新自然風,現場擺放書籍(漫威漫畫、本尼電影小說),使用者可以駐足休息,閱讀、欣賞音樂,以此“放空”自己的心境,感受海信帶來的氣氛,靜下來治癒雙11病症。
③ 多品牌跨界合作,療效好:
當然,此次京東與海信的合作不僅完成了產品與使用者心理的完美結合,還通過各種合作,放大“療效”。
在完成了“嗨森大藥局”快閃店引爆以後,海信還通過品牌異業合作,多輪擴大受眾覆蓋範圍,提高活動曝光度。
在京東X海信“巔峰24小時嗨森返場購”活動中,與可愛多、上好佳等7個異業零食品牌營造出了最治癒的客廳生活場景,並在微博平臺發起抽獎活動,覆蓋吃貨、治癒粉絲總量近1700萬,為“無界零售”提供了很好的猜想與嘗試。







同時,多品牌合作抽獎大禮包通過獎勵式營銷,進一步打開了此次事件營銷知名度,助力了傳播熱度。
總結: 內容電商,以人為本
世界營銷學大師彼德·德魯克曾說過:公司的成功不取決於生產,而取決於客戶。
京東X海信的一系列內容營銷組合拳固然精彩,然而內容營銷只是手段,其核心還是在於使用者。
大家電作為復購率低的耐耗品,單純地依靠品牌忠誠度,流量紅利很容易出現瓶頸;需要跟緊消費受眾的注意力變化,進行可持續的拉新。
一年以來,海信以品牌諧音“嗨森”為著力點——從世界盃期間的話題“世界盃,超嗨森”,到雙11期間的“嗨森生活官招募”活動,再到本次為京東巔峰24小時打造的“嗨森大藥局”,一系列內容營銷活動都在持續對覆蓋受眾進行心理暗示,既符合產品屬性,也在強化市場對品牌的聯想度。
此時再度與京東的強強結合,完成 品牌與渠道疊加優勢的最大化 ,成功調動大眾“後雙11時期”購買慾望,也就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