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微軟等巨頭爭搶4000億美元雲端計算“蛋糕”

10月28日,路透社報道稱,IBM上週日宣佈以340億美元收購開源軟體公司紅帽(Red Hat),尋求硬體及諮詢業務的多元化,增加高利潤產品和服務。據悉,IBM收購紅帽的價格為每股190美元現金,較後者上週五(10月26日)收盤價(116.68美元)溢價63%.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IBM迄今最大一次併購。這筆交易意味著,老牌科技公司IBM正通過大舉進軍雲端計算領域來擴大規模、抵禦競爭。
風起雲湧的“雲服務市場”
雲服務市場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回報週期較長的領域,可以說拿下雲服務就相當於拿到了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重要門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以來,從資料服務商到軟體服務開發商,巨頭跑步入場,“廝殺”激烈。
本月初,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世界最大的兩家資料服務商Cloudera和Hortonworks宣佈合併,共同建立一個世界領先的資料平臺,新實體的年收入或將達到7.2億美元。根據訊息曝光日(10月3日)收盤時的股價計算,兩家公司的總市值將達到52億美元。
根據協議,兩家將加強與公共雲供應商和系統整合商的夥伴關係,增加規模和資源,提供業界第一個企業級資料雲,提高公共雲的易用性和靈活性。
今年6月,微軟宣佈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軟體巨頭GitHub,後者在2015年時的最新估值為20億美元。此次收購也是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以來繼兩年前斥資262億美元收購領英後的第二大規模收購。
微軟收購GitHub的目的也很明確:在軟體開發領域,GitHub深受開發者喜愛,微軟通過收購GitHub可以直接接觸到數以百萬計高度活躍的開發人員,繼而向開發者推薦一系列工具。而這些工具能夠幫助微軟進一步加深雲端計算服務Azure的滲透率。
在此之前,全球最大客戶關係管理(CRM)解決方案提供商Salesforce也於今年3月宣佈,以大約65億美元的總價收購軟體開發商MuleSoft.藉助收購,Salesforce將加大產品覆蓋範圍,能夠針對企業客戶推出更多的產品。
Salesforce還表示,收購MuleSoft有助於公司成立“整合雲”服務,能夠把傳統的企業內部計算與公共雲中的資料和應用程式結合在一起。
雲市場潛力大 格局初定
截至2017年底,網際網路公司基本上都已上雲,這也意味著以爭奪網際網路公司為重點的雲行業“上半場”競爭已經結束。靠價格戰和資源圈地盤、圈企業等動作的背後,是雲服務市場巨大的潛力在引導企業和資本。
根據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釋出的最新報告,全球雲服務市場繼續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2018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預計達3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7.5%.預計雲服務呈現出的這種強勁發展勢頭有望在未來5到7年內仍然保持下去,並預計到2020年時,全球雲端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
雖然雲服務市場成長時間較短,但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從市場發展階段來看,美國市場起步最早,發展最快;歐洲市場是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正在全力追趕。Gartner的資料顯示,2017年北美雲端計算市場佔據全球59.3%的市場份額,中國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6.2%.
從服務商來看,呈現出向巨頭匯聚的特點。頭部由亞馬遜、微軟、IBM和Google四大科技企業佔據,尤以亞馬遜“一枝獨秀”。據Gartner公佈的資料,2017年亞馬遜AWS收入175億美元,增速達到43%,服務規模超過全球IaaS領域第二到第十五名廠商總和的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近年也呈現上升之勢。目前,阿里、騰訊、金山已經佔據國內公有云市場前三甲。與此同時,巨頭已經開啟“出海”計劃,估值也隨之攀升。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雲已在矽谷、弗吉尼亞、法蘭克福、迪拜、馬來西亞、新加坡、悉尼、倫敦等地開設了資料中心,覆蓋全球19個地區52個數據中心,今年5月估值達670億美元;騰訊雲則在海外有50個網路節點,覆蓋30多個國家地區,估值在去年底達到33億美元;金山雲已建有30個數據中心,覆蓋全球7個區域,估值在2017年底達到2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