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零壹財經球季峰會:零售金融的變革之道
11月27日,由零壹財經·零壹智庫主辦的 “金融改革四十週年 度“勢”創新——2018零壹財經新金融秋季峰會“在上海召開。在中國金融改革40週年之際,本次大會聚焦銀行、保險、證券、金融科技、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精英人士,探討金融改革歷程、發展變化及未來趨勢,助力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峰會第二個圓桌論壇以《零售金融變革與下一個風口探尋》為題,嘗試探討零售金融變革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以及未來方向和發展。

論壇由第一財經陸家嘴雜誌主編韓聖海主持,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普惠金融創新中心主任費方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消費金融中心主任李廣子、原美國VISA風險與商務智慧研究科學家徐仁軍、中國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陳輝以及秦蒼科技(買單俠)副總裁侯翔宇參與討論。
零售金融為何變革,現狀如何 費方域首先指出,不管在中國還是世界範圍,零售銀行業務的服務都是不足的,具體表現為競爭不充分、創新不夠、使用者體驗差等。其次,資訊不對稱、資料潛在價值等都是其中原因。

李廣子談到了零售金融的兩方面現狀。上市銀行個人貸款的收入在2008年佔整個商業銀行收入的比重大概只有14%左右,到2017年已經上升到21%,他認為這一個非常快速的上漲速度。第二方面,還體現在我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飛快的發展速度。它們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有部分的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實現了盈利,且部分消金公司盈利能力已超一般商業銀行水平;
2、善於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了資產、收入的快速增長;
3、不同型別的消費金融公司出現了比較大的分化。

此外,李廣子還談到了目前國家支援和鼓勵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
徐仁軍則認為,承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便決定了零售金融的變革之路。零售金融變革本質就是通過科技及移動網際網路,拓寬更多的服務場景。
陳輝從科技的角度談到技術對零售業務的改變。零售金融業務未來應追求可追溯、視覺化、可計算、可連結、可識別、可學習、可虛擬、可交易、可自我、可技術的“十可”變革。


費方域表示關於技術對零售的支援、驅動、提升,在業內已經達成共識。比如說網商銀行,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無論在風控、獲客還是流程管理等等這些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他還談到了開放銀行。金融機構和Fintech的聯合,對零售金融業務創新和落地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徐仁軍對金融機構開放深表認同,傳統金融機構包括VISA過去都是非常封閉的系統,但現狀或多或少都在改變。並且這個改變不只是業務的開放,還包括技術的開放。他通過VISA開放的開發者平臺為例,向我們論述開放性對技術落地的意義。

他表示,部分技術如大資料等對於風控、獲客都已比較成熟,而區塊鏈還只是風口,但在跨境等一些場景上優勢十足。
對不同技術的認識,李廣子有類似的看法。他表示目前不同的技術在零售金融領域應用的深度不一,比如大資料風控、雲端計算甚至人工智慧等都可以說比較成熟,而區塊鏈在其中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同的技術,具體到落地應用上,自然不盡相同。
不管做Fintech還是 Techfin,金融發展都是一個長線過程。陳輝認為在目前階段數能和產能其實還不是最關鍵,畢竟我們離產生價值的時候還有一定距離。而真正到那個階段的時,金融和科技會形成一個真正融合,迎來全面落地。
關於Fintech在消費金融場景的落地,侯翔宇也分享了三個看法。第一,目前看到很多Fintech的應用,最後還是體現在流量上;第二,技術間也存在互相學習,導致最終落地專案也會雷同化;第三,客群可從金融機構轉向零售小型企業,金融經驗亦賦能線下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