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從小編寫成副總裁,他的10W+經驗我準備抄一遍…
凡是能被使用者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文章,都是我們進行內容創作的物件。
作者:粥左羅
來源:鳥哥筆記
本文為作者授權鳥哥筆記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並註明出處
粥左羅是誰?他原是普通的小鎮青年,但用一年時間,憑藉一篇篇10W+,從新媒體小編變成副總裁。
他如何寫出那麼多10W+?這離不開他對“可讀性”的把控,離不開對文章開頭、結尾的精雕細琢,離不開對讀者情緒的引導。
本文節選自粥左羅新書《公眾號運營實戰手冊》,本文6344字,閱讀時間約16分鐘。
作為品牌公眾號長久運營的支撐載體,內容從根本上決定了品牌公眾號的粉絲規模與使用者忠誠度。可以說, 凡是能被使用者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文章,都是我們進行內容創作的物件。
而想要做好內容編輯,我們就應當從形式和主題兩方面入手,對公眾號文章的各個部分進行精心創作。
一、快速提升文章可讀性
所謂“可讀性”,是指 讓文章流暢易讀 的技巧 ,讓使用者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從頭到尾都感到順暢、爽快,主要有以下 4 種(如圖 5–1 所示)。

1、開頭創造缺口
要賣米飯就得先讓顧客感覺到餓,要賣大衣就得先讓顧客感覺到冷, 這種方法被稱為“創造缺口”。 寫文章也是如此,你想讓使用者讀你的文章,就得 激發出使用者對這篇文章的渴望 。具體有以下 3個方法。
1)認知法
長期以來你一直認為是對的事情,有人突然告訴你那是錯的,你的固有認知就被顛覆了,繼而激發出對“正確”的渴望,這就叫顛覆認知。
我們可以將反常識、反直覺的內容放在文章開頭,讓使用者產生一探究竟的慾望。
例 如 在 一 篇 名 為《Facebook 最 強 女 皇, 年 薪 3 000 萬 美元,扎克伯格都怕她!》的公眾號文章中,作者於開篇處便寫到“Facebook(臉譜網),大部分人只知道扎克伯格,其實呢,在Facebook 最有分量的,應該是謝麗爾·桑德伯格。”
2)終點法
只講緣起和結尾部分,能激發使用者對“過程”的渴望,繼而閱讀下去,這便是起點終點法。
該手法通常用於人物寫作,特別是勵志人物故事。先講某人的起點低於塵埃,再說這個人最終達成了何種成就。這樣一來,使用者就會非常好奇這中間存在著怎樣的一個勵志過程。
在公眾號“商務範”2014 年釋出的一篇文章《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中,作者用了這樣的開頭:“‘15 年前來美國要 200 萬,被 30 家 VC(風險投資)拒了。我今天又來了,要 200 億。’9 月 8 日,馬雲在阿里巴巴路演現場,說了這樣一段開場白。”
3)案例法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正面、成功的案例,那麼你的內容就更具說服力。
2、行文刺激使用者疑問
對於文章主體部分內容的寫作,有時候我們 與其直接告訴使用者答案,不如先讓使用者產生疑問 ,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讓使用者的腦子轉起來,並對問題答案產生預期。
注意, 這裡是指讓使用者產生疑問,而不是持續地提問 。很多時候疑問會暗藏在陳述句裡,我們要學會這種寫作技巧。
我們要寫關於網約車新政的文章時,一般會這樣寫:“下個月 1 號開始,北京將出臺網約車新政,受新政影響,打車費將翻倍,經常打車的使用者日子可能要不好過了。”
這句話是平鋪直敘的風格,沒有疑問。如果你的行文一直這樣直白講述,使用者就會產生疲倦。
而如果你改成有疑問的句式 :“注意啦,經常打車的使用者日子要不好過了(疑問出來了 : 為什麼不好過), 打車費要翻倍了(這句回答了上句的疑問,又引出了新的疑問,為什麼打車費要翻倍),因為下個月 1 號起,北京將出臺網約車新政(解答疑問)。”
改之前和改之後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但修改之後的版本,更能讓使用者產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繼而對文章欲罷不能。
讓使用者的疑問持續地發酵。
3、持續為使用者提供閱讀獎賞
什麼是“閱讀獎賞”?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我認為閱讀獎賞就是: 在這篇文章必須傳達的內容外,我們為使用者附贈一些超出其預期的東西。
為文章多配一些高質量圖片、在文章中插入一些與內容相關的精彩視訊、在文章中穿插一些段子、金句,這都屬於閱讀獎賞的範疇。
應該說沒 有這些增加閱讀趣味性的東西,文章一樣成立,但一旦加上了這些內容,使用者會更加有興致 。
在公眾號“新聞哥”中,在每篇社會新聞中,編輯人員都會插入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圖片。而在專講運營幹貨、分享運營工具的公眾號“腦洞運營”中,編輯人員則熱衷於使用表情包提高文章的趣味性。
4、內容呈現流暢易讀
很多時候,使用者之所以不願意讀你的文章,並非內容本身有問題,而是內容的呈現方式有問題,即排版有問題。
很多文章明明寫得非常好,但視覺呈現卻做得一塌糊塗,最終落得一個無人問津的結果,實在可惜。
而如果我們在視覺層面做文章,讓文章整體有序、結構清晰,那麼使用者的閱讀快感就會增強。
為了達到流暢易讀的效果,我們 首先 要做到內容模組化,多提煉些小標題 ,讓文章看起來有層次感,這一點可以參考“插坐學院”“麥子熟了”等公眾號;
其次,分段應合理,不要一段文字動輒八九行甚至十幾行。一般 5 行剛剛好,最好不要超過 8 行,這個可參考公眾號“羅輯思維”;
最後,配圖的尺寸、風格、字型字號都要統一,確保文章整體美觀大方,這一點可以參考“深夜發媸”等公眾號。
二、龍頭鳳尾:爆款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成大事必慎其終始。如果說文章的標題決定了使用者是否會點選你的文章,那麼開頭部分就決定了使用者是否會深入閱讀文章的內容。
而當用戶的閱讀行為接近尾聲時,他們對文章的態度也會逐漸成形,若我們在此時能夠對末尾部分多做提煉和打磨,使用者便能被含義雋永的文字所打動,繼而記住我們的公眾號。
1、開頭的寫作方法
開頭的寫作基本原則是:迅速鎖定使用者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避免囉唆。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採用以下 7 種方法開頭。
1)開頭——濃縮精華
用最短的語言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在提煉的過程中儘可能把文章的精華部分展現出來,讓使用者讀開頭的時候感覺到趣味性。
公眾號文章《馬化騰:我最大的擔憂,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使用的就是摘要式開頭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馬化騰先生從早期創業開始回顧,涉及創業公司的生存之道、QQ 迅速發展起來的背後原因、推出微信前後他幕後的思考、他做產品的一手實操方法、投資 Facebook 與 snapchat(色拉布)的總結以及他最大的擔憂。”
2)觀點——亮出態度
使用者閱讀、轉發一篇文章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為自己支援的觀點投票的過程。
社交媒體時代,“有鮮明主張、有明確態度、有自己觀點”的文章明顯更受使用者矚目,年輕人更重視“表達的權利與自由”。
所以,我們可以在文章的一開頭就亮出自己的態度,說出自己的觀點。
3)有關——對你有用
我們可以 在開頭直接向用戶表明這篇文章對於使用者的益處 ,以便讓使用者直觀感受到這篇文章“為我而寫,對我有用”。
比如,公眾號文章《重磅!打車費將翻倍,百萬司機將失業,網約車新規要給滴滴判“死刑”?》開頭是這麼寫的:“憋了一個國慶假期,昨日一枚重磅炸彈,將影響所有人的出行,並改變數百萬計程車司機的命運!(大家都做好今後打車費翻倍的心理準備~)”
4)痛點——戳中使用者
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文章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使用者痛點,然後你就可以在文章開頭對這個痛點進行描述。
使用者只要點進來一看,就會有一種“哎呀,這說的不就是我嗎”的感覺,繼而就會為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而繼續閱讀。
5)疑問——激發好奇
好奇心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如果你能在開頭想辦法激起使用者的好奇心、讓使用者產生了疑問,他就一定會帶著“找到答案”的心態往下看相關文章。
6)共鳴——增加認同
每個主題都設定有相應的金句。這些金句機智、幽默,非常討巧,使用者讀來會產生一語道破天機的感覺,既有共鳴,也有傳播力。
7)直接說事——欲罷不能
這種寫法基本沒有鋪墊,也沒有大段大段的觀點闡述,就是直接說事。
所以從使用者閱讀第一句話起,他們就會被作者置入一個場景中。這種開頭通常會使用較為緊湊的語言,每句話之間環環相扣,讓使用者欲罷不能。
2、結尾的寫作方法
在很多人看來,結尾對於文章的價值微乎其微,事實上結尾的作用絕不亞於開頭:結尾一方面要與文章開頭首尾呼應,幫助使用者總結文章的內容,加深印象;另一方面還需要昇華文章主題,繼而激發使用者共鳴。
很多時候,使用者的轉發行為來自其對結尾的欣賞,因而結尾的寫作也頗為講究。我們可以從以下 4 個角度撰寫結尾(如下圖所示)。
1)核心,總結全文
在結尾部分梳理一下文章的觀點,能夠有效加深使用者的印象。我們可以用一句或幾句話來闡述一下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立意和論點。
在公眾號“咪蒙”名為《985 學霸,生於農村,死於傳銷》的文章結尾處,作者這樣寫道:“對於星華來說,地心引力實在太重了,他無數次地躍起,最終都只是被牢牢地拽回地面。而我們這些漂浮在新鮮的空氣裡的人卻從沒想過去拉他一把,只是嘲笑著他摔倒的醜態,終於有一天他被拽進了那口枯井,再也沒有跳起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輕盈地度過一生的。”
2)觀點,引發站隊
既然使用者閱讀、轉發公眾號文章的行為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投票”行為,那麼我們就應該主動迎合使用者的喜好。
除了在開頭、正文處闡明相關觀點,在結尾處我們依然要對這些觀點進行強調,以便讓使用者感受到作者的傾向性。
3)話題,引發討論
在社交媒體上,話題就是“硬通貨”。
如果你的結尾可以製造話題,也就相當於為使用者提供了“社交素材”。使用者獲得了這些社交素材,便有很大可能會在他們的朋友圈中傳播你的文章,因為他們圍繞你的文章可以完成交流、吐槽等社交行為。
4)金句,製造共鳴
在結尾處引用一些情感美文、名人名言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寫作技巧。雞湯永遠都是剛需,人的內心總是需要撫慰,故而“心靈雞湯”就成為剛需產品。 充滿正能量、勵志的句子總能有意無意地激發使用者的積極心態。
開頭為始,結尾為終,有始有終,才能擲地有聲。對於上面講述的這些關於開頭和結尾部分的寫作方法,大家應當將其與自己文章的主題、風格一一比較,繼而選取出最適合自己文章的開頭、結尾形式。
當開頭結尾真正成為“龍頭鳳尾”時,相關的文章自然就具備了成為“爆款”的潛質。
三、引爆共鳴感
共鳴感,即文案所描述的場景,恰好喚醒了使用者記憶中本來存在的某個相似場景,兩種場景的連線讓使用者感受到了心靈共振與感應,繼而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
通俗點說,共鳴感就是使用者認為 作者替自己說出了心裡話 ,這些心裡話既包括正面的鼓勵、支援,也包括負面的批判、打擊。但無論是哪種理念,作者與使用者的觀點必然都是高度重合的。
1、激發共鳴感的一般方法
製造共鳴的一個關鍵點在於: 做到兩種相似場景的連線 。
第一種場景是指我們的文案必須能描述出某種具體的情境、氛圍、情感體驗。
第二種場景是指在使用者的腦海中,存在著一個和第一個場景相同的、固有的場景。
由此來看, 製造共鳴的過程可被分為下列 4個步驟。
(1)選定一個主題範圍,並確定目標使用者。
(2)尋找目標使用者在你既定主題範圍內有什麼痛點。
這些痛點型別一般包括:使用者遭遇的否定、懷疑、反對,使用者面對的不合理現象,使用者面臨一些問題時產生的心理障礙、消極情緒,使用者對於自身得到外界認可、放大的心理訴求等。
(3)針對目標使用者的痛點,找到對策以支援使用者。
這些支援一般包括:使用者反對的東西,你也表示反對、批判、打擊、反擊;使用者相信的東西,你也表示支援、認可、幫助、鼓勵、放大等。
(4)將對策以使用者聽得懂、易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
2、引爆共鳴感的特殊技巧
除了上面講到的一般套路,我們還可以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做文章,用 更感性、更直觀 的方法優化內容。
1)內容場景化
場景,即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行為、關係,也泛指生活中各種具體的情景。
將內容場景化,我們既能給予使用者自己“接地氣”的印象,保證內容的實用性,也可以結合實際工作解決使用者的真實痛點,提高轉發率。
打造場景化內容,我們可以從 文章的 選題,標題和內容 這 3 方面入手。
-
文章選題的場景化
在每次做選題之前,我們要再次明確一下目標使用者和內容定位,接著換位思考,將自己帶回到真實的場景中,設想目標使用者在體驗公司產品和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節點、每一個場景。
重點思考哪些痛點沒有被滿足,我如何通過做內容向他們提供幫助。
公眾號“年糕媽媽”的目標使用者都是有小寶寶的媽媽。那麼我們可以回到現實場景中思考,媽媽帶寶寶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什麼問題、產生什麼需求、有什麼痛點。這樣一想,很多場景化的選題就出來了:
-
針對寶寶一理髮就哭鬧的場景,“年糕媽媽”做了個《90% 的寶寶都害怕理髮,4 個妙招親測有效!》的選題。
-
針對寶寶晚上老是哭鬧不睡覺的場景,“年糕媽媽”做了個《輕鬆哄睡小寶寶的 7 個要點,10 個訣竅》的選題。
-
針對寶寶不願開口說話的場景,“年糕媽媽”做了個《沒有不肯開口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媽媽》的選題(如圖 5–6 所示)。
-
文章標題的場景化
標題場景化的檢驗標準就是: 使用者一看到標題,就會喚醒腦海中相似的記憶。
-
文章內容的場景化
內容的場景化的關鍵在於: 講故事、說案例、描述具體細節。
2) 內容視覺化
寫文案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畫家,用文字作畫,使用者在看你的文案的時候,不斷在腦中產生畫面。
內容視覺化包含下列 5 個技巧。
-
資料化表達。通過將模糊的資訊量化,我們可以讓描述性語言更加準確、具體,進而營造內容的畫面感。
-
案例化表達。在我們想表達抽象的概念、觀點、規律的時候,可以直接說一個具體的案例。
-
用形象化的比喻。將無形、陌生的內容比作有形、熟悉的內容,有助於使用者的理解。
-
直接描述場景。對內容場景進行直觀描述,可以有效增強使用者的代入感。
-
多用名詞、動詞。名詞、動詞真實可感,使用者在閱讀這些關鍵詞時,能夠快速想象出相應的場景。
假如我們要形容一下“雙 11”的優惠力度,如果用“優惠雙11”、“優惠不停”這樣的語言,使用者會感到很空洞。
而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換成:“馬雲降價降哭了”或者“搶! 100 部蘋果手機 0 元購,更有神祕大獎等你拿”,這樣一來,名詞和動詞就能有效刺激使用者,繼而在使用者腦中營造出對應情境,這種視覺化的文案能讓人直接感受到優惠的力度。
3) 積極使用表情包
表情包自帶場景和情緒,表達層面不僅更準確,而且還能傳達出更多的語境含義。我們積極使用表情包,不僅可以避免文章內容同質化,而且還有助於塑造本平臺的宣傳格調。
我們可從 3 方面入手,在文章中插入表情包。
-
建立素材庫。我們可以將生活、工作中看到的表情包直接複製到單獨的素材庫裡,用的時候直接呼叫就可以了。
-
公眾號自帶表情 +表情庫外掛。
公眾號後臺本身已經具備新增表情的功能,位置就在圖文編輯頁面的上方。
同時,如果你安裝了公眾號外掛“壹伴”,那麼在後臺還會有兩個表情庫,一個是常用的 emoji 表情,另一個表情庫包括螃蟹大人的兔子、阿魯、猥瑣萌高清版、猥瑣萌年代感這四套表情包。
-
微信內搜尋。我們開啟微信聊天頁面最上方的搜尋入口,選擇裡面的“表情”選項,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搜尋相應表情。
以上便是通過引爆共鳴感做出好內容的方法,無論是選取一般方法,還是使用特殊方法,我們都應抓住“共鳴感”這個牛鼻子,確保輔助內容、正文、使用者心理三者相統一。
總結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一、如何快速提升文章可讀性
1、開頭創造缺口:認知法、終點法、案例法
2、行文刺激使用者疑問
3、持續為使用者提供閱讀獎賞
4、內容呈現流暢易讀
二、龍頭鳳尾:爆款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1、開頭的寫作方法
1)開頭——濃縮精華
2)觀點——亮出態度
3)有關——對你有用
4)痛點——戳中使用者
5)疑問——激發好奇
6)共鳴——增加認同
7)直接說事——欲罷不能
2、結尾的寫作方法
1)核心,總結全文
2)觀點,引發站隊
3)話題,引發討論
4)金句,製造共鳴
三、引爆共鳴感
1、激發共鳴感的一般方法:4個步驟;
2、引爆共鳴感的特殊技巧:內容場景化、內容視覺化、積極使用表情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