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翔談BCH分叉:ABC是私有鏈,或將再次分叉
根據Bitcoincash.org網站資訊,BCH網路將於UNIX時間戳1542300000(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6日0點40分)進行第二次硬分叉協議升級。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協議升級存在兩個不相容的協議版本:BitcoinABC0.18.2和BitcionSV。兩個版本的支持者毫不退讓,各路大V紛紛發聲站隊,行業各方也高度關注,算力大戰避無可避。目前,此次硬分叉已經結束,BCH網路正式被一分為二,但戰爭仍未結束。是維持現狀,還是再次發動算力攻擊?
零壹財經·Binary專訪比特幣分叉幣——比特幣黃金(BTG)、比特幣現金經典(BCC)——與比特幣紐約共識(BTC2)的創始人/推動者、閃電智慧CEO廖翔,與其就BCH分叉、BTC價格暴跌及未來發展、BTG和BCC專案進展以及礦圈近期情況進行了溝通。
針對這次分叉事件,零壹財經·Binary之前也進行了系列研究報道。本文為此係列的第5篇。此前文章包括:
1.戰前預熱:關於分叉,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2.七成算力vs.七成節點,84億美元BCH大分裂在即
3.BCH今晚決戰,一文看懂十大KOL站隊宣言
4.BCH已分叉,一文看懂24家交易所的選擇
問答 1、關於BCH分叉 零壹財經·Binary:可否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硬分叉?廖翔:硬分叉是指通過向下不相容的軟體協議來改變技術發展路線。 硬分叉不代表會造成社群分裂。什麼情況下會導致社群分裂?有較多人同意分叉才會產生分裂。之前比特幣社群一直採用軟分叉是因為要避免硬分叉的向下不相容而導致的社群分裂。所以之前技術升級都要求社群95%以上的同意率,剩下的5%即使不同意也無法分裂社群。所以,硬分叉是一箇中性詞語,會不會導致社群分裂完全由人決定,而不是技術決定。BTC歷史上有很多次硬分叉,包括BCH的硬分叉。BCH從去年八月份到今天,也經歷了三次硬分叉,但只有第一次和最近這次才導致了社群分裂,而五月份沒有產生分裂是因為大家都同意軟體的升級計劃。
零壹財經·Binary:硬分叉對社群是好事嗎?如果沒有矛盾,就不會有分叉。但11月16日分叉的BCH社群內部矛盾並沒有很激烈,為什麼會出現硬分叉?廖翔:只要不造成社群分裂的硬分叉都是好事。 在不分裂的前提下做任何分叉都是有利於社群發展的。一般情況下,軟分叉不會導致社群分裂,硬分叉有可能導致分裂。
這輪分叉分歧其實很小,只是技術上的細微差別。一方說要搞智慧合約,一方說要堅持中本聰的白皮書。但這都是猜測,都是未發生的事,完全不至於搞到社群“內戰“的地步。他們追求的不是技術上的差異,而是追求程式碼的發行權,獲得規則的制定權。 這才引發了這場你死我活的算力戰。在我眼裡,他們兩方的技術基本沒區別。現在一個區塊才幾KB,8M完全夠,搞32M甚至128M的意義在哪?完全是”假大空“。
之前CSW和吳忌寒都支援BCH從BTC上分叉,但為了爭奪社群主導權,分完後發現還要分。我現在比較好奇的是Roger什麼時候會和吳忌寒鬧掰。我感覺會很快。無論吳忌寒、CSW還是Roger,都是野心家。野心家的特點是不懂妥協和分享,去維持利益的最大化。 他們都希望“通吃”。SV目前只有一個CSW,所以SV短期不會面臨再次分叉的可能,相比ABC會更加穩定。但由於吳忌寒和Roger的個人利益會起衝突,所以ABC會有再次分叉的風險。注意的是,這裡衝突的是他們的個人利益而不是社群利益。
零壹財經·Binary:怎麼看這次算力戰的雙方?廖翔:無論是ABC還是SV都罔顧BCH社群整體利益,同時算力戰對整個數字貨幣社群造成了巨大沖擊,幣價下跌超過30%。
對於交戰雙方,我都持否定態度。如果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話,我會支援CSW。 CSW是“真小人”,它從頭到尾都堅持大區塊,立場統一,一直按照中本聰的白皮書路線去執行。而吳忌寒是“偽君子”。去年他不支援隔離見證、分層升級,要堅持中本聰白皮書,搞大區塊。而今年他就去做了分層,也放棄了大區塊。吳忌寒的立場是隨著利益變化而在不斷改變,而CSW一直在堅持一個方向。對於堅定的人,他的觀點正確與否需要時間驗證,而搖擺不定的人,他總有一個觀點是錯的:要麼是去年的吳忌寒錯,要麼是今年的吳忌寒錯。這樣的人,沒有辦法去支援。
其實分叉這件事,像基因突變一樣,總會發生但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是一種進步。你害怕也阻止不了,順其自然就好。現在有這麼多關注不過是因為吳忌寒、CSW這些集團具有足夠的能量,有一些吹鼓手,有一些錢坐莊,來回倒算力拉幣價。BCH原來有四大金剛:劉昌用,江卓爾、閃電和老劉。老劉這回徹底閉嘴了。我以前以為老劉就是一個王八蛋,但我認為他相信大區塊是對的,在意識到被吳忌寒欺騙後他選擇了閉嘴。閉嘴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反對。閃電比較有意思,兩邊都說;江卓爾就是誰有錢就跟誰幹;劉昌用還是在繼續替吳忌寒鼓吹。
之前那些選擇站隊的人現在都傻眼了。當時支援ABC或者SV的理由都是它將會是最長鏈,但現在的情況是ABC和SV交替領先,根本無法確認誰是最長鏈。這種情況下,之前的那些站隊的人,要麼是蠢(無法預見),要麼是壞(有勾結)。現在社群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很難講清楚這背後是利益原因還是真的判斷錯誤。
零壹財經·Binary:算力戰前澳本聰多次宣稱會發動算力攻擊,51%攻擊是否真的能控制或摧毀某條鏈?廖翔:51%可以摧毀鏈的應用。沒有應用,鏈就會死亡。這就是為什麼ABC緊急釋出檢查點新版本程式碼:n-10高度區塊不可修改,加交易所10+n確認可以徹底防止51%攻擊。這是EDA2.0,是一種愚蠢的措施。這也是吳忌寒陣營害怕的表現,也讓社群徹底對ABC失去了信任。
零壹財經·Binary:決定算力戰勝負的是什麼?算力還是資金?廖翔:資金。算力戰比的就是誰更有錢,誰有錢誰贏。算力可以用錢去買、去租。目前來看,SV投入的資金多於ABC。
零壹財經·Binary:現在ABC和SV處在一種並行狀態,這種狀態是否會延續?廖翔:ABC和SV一定是並行的,無非是未來價格的高低而已。現在雙方都可以不斷修改協議,所以一條鏈很難殺死另一條。關鍵在於誰能吸引更多使用者。ABC增加檢查點後理論上很難再對其發動51%攻擊。之前CSW是想攻擊ABC後將其重組,但ABC增加檢查點後可能實現不了。所以,目前51%攻擊現在對兩條鏈來說都不太現實。
零壹財經·Binary::並行狀態是否會導致雙方喪失攻擊意願而專注自身發展?廖翔:還是有攻擊意願的。使用者是社群的核心,而使用者又會跟隨算力,關心的是誰的價格會更高。所以,通過算力戰可以彰顯實力。另外,通過空塊攻擊進行遊擊戰,也能對對方進行騷擾。但從技術上講,目前兩條鏈都活下來了,併成為了“私有鏈”。 它們不再是區塊鏈的概念,尤其是加了檢查點的ABC,更是一條“私有鏈”。SV好一點,但礦池是由他們控制的。
零壹財經·Binary:現在區塊高度這些指標都不再重要了嗎?廖翔:從技術上講,如果兩邊都有足夠的算力出塊,區塊高度一定是趨同的。BCH難度調整機制是144個塊,由移動平均數來決定。也就是說,即便今天出塊再快,之後也會因為難度變化而被抵消,最終回到平均10分鐘的出塊時間。
領先和落後只是一時的,所以區塊高度沒有意義。重要的是獲得使用者支援。
現在無論ABC還是SV,區塊都很小,說明沒人用。雙方都是自己往區塊裡灌垃圾交易。這種情況下,SV虧更多。因為出塊數量基本一樣,但SV價格更低。但這也證明了SV有足夠的資金。雙方燒錢其實是為了爭誰是真的“BCH”,從而獲得原來BCH社群使用者的支援。
零壹財經·Binary:關於ABC的跳塊怎麼看?廖翔:這就是耍賴,為了追求最高塊,隨意編號。ABC經常發一些垃圾證據言論,聰明人一看就走了,傻的人一看有理有利就會留下了。所以,那些在ABC上虧錢的人都是活該,是在為自己的智商買單。這是一場智商逆淘汰的遊戲。
零壹財經·Binary:現在回頭去看,您如何評價這一次BCH分叉?廖翔:這是一場鬧劇,更是一場醜劇。BCH社群走到今天的境地,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妥協精神。分叉前雙方沒能談判出一個勝負標準,所以才會各說各話,才衍化成今天看到的鬧劇。但這更是一場醜劇。無論是ABC還是SV,都罔顧了整個BCH社群的利益。交戰雙方隨意制定規則,將BCH投資者視為“魚肉”,不顧及他們的感受,這是BCH社群的悲哀。
從技術上講,BCH已經消失了,很多交易所都將BCH下架,而上了新的交易程式碼:BCHABC和BCHSV,也就是“吳位元”和“澳位元”。這是BCH的失敗,是整個數字貨幣的失敗,更是ASIC礦工的失敗。之前比特幣社群的PoW共識是被廣泛接受的,但現在的情況讓很多人對社群工作原理和邏輯產生了懷疑。因為懷疑,圈外人不進來,而圈內人想出去。數字貨幣靠得是共識。相信的人少了,幣價肯定會跌。這就是為什麼算力戰會導致幣價下跌30%的原因。
就像一個國家選舉投票,如果失敗了就在規則範圍內承認失敗,而不是鬧分裂、鬧革命。如果所有參與投票的人,輸了不認輸,那國家就不存在了。而BCH社群目前沒有明確的投票規則,從而陷入“內戰”,導致了分裂。BCH內戰說到底就是兩個孫子打架,結果把爺爺給打沒了。
2、關於BTC
零壹財經·Binary: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廖翔:去中心化是權力的去中心化。像BTC、BTG等都已經實現了權力的去中心化。但由於事物發展是螺旋型上升的,可能會在發展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出現中心化趨勢,但通過技術的進步迭代可以保衛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零壹財經·Binary:有人說,這次分叉體現了算力中心化,您認同嗎?
廖翔:這次算力戰肯定體現了算力中心化。我去年分叉BTG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意識到算力中心化了。而我們改變了傳統的挖礦方式,採用GPU挖礦,從而實現了算力去中心化,得到了使用者的支援和認同。
算力中心化會影響社群的核心價值。BTC的基本架構是去中心化,如果出現算力中心化,必然會違背BTC基本共識,傷害BTC的長期價值,也使得保衛BTC的難度變得更大。
零壹財經·Binary:日前包括BTC在內的數字貨幣大跌是否和BTC分叉有關?廖翔:兩者存在直接關係。BCH分叉是這輪大跌的導火索。在分叉領域,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因為我成功分叉過。一般來說,硬分叉產生的兩條鏈的價格綜合會小於原有未分叉鏈的價格。分叉就是分家。當兩方發生激烈衝突時,兩邊的支持者都會選邊站,但中立的使用者怎麼辦?要麼選擇一方,要麼離開。只要有人離開,幣價就會下跌。
為什麼去年分叉會漲?因為去年是極度的牛市,新使用者不斷進入,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認為分叉會白送新幣,所以買入。這才導致去年分叉反而會上漲的情況。
現在為什麼分叉會跌?除了分叉本來就會跌之外,還受到熊市影響。投資者本來就是驚弓之鳥,一看玩不起就會離開,一離開就會加速下跌。
這次分叉對於市場的影響是持續的。一些原本打算投資比特幣的看到現在的局勢,會認為比特幣基本邏輯有問題,記賬和挖礦等行為都中心化了,而中心化的副作用也在逐漸體現出來。
零壹財經·Binary:這輪BCH分叉對BCH和BTC的未來影響體現在哪?廖翔:對BTC而言,這輪分叉後社群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保衛去中心化?現在如果推出的某項技術可以促進BTC社群的去中心化,社群一定是支援的。對於分叉,BTC社群已經形成免疫力了。要分就分,分完你們自己玩去,只要主流社群留下來就好。對保衛去中心化,BTC社群包括我也一直在思考,未來六個月或者一年內我們會發布一些技術文件。
而BCH在分叉後已經沒有了,也就談不上未來。就我看來,ABC目前市場估值較高是因為很多交易所支援ABC繼承BCH的交易程式碼。誰有這個交易程式碼,誰都價格就會高。但我認為ABC的價格會持續下跌,因為現在ABC社群缺乏核心支持者,除了吳忌寒和Roger之外,其他支持者都很邊緣化。現在ABC社群是烏合之眾,很快就會敗下來。SV支持者一直堅持去中心化、堅持大區塊、堅持中本聰白皮書,所以他們是一些堅定的價值觀支持者。只要CSW帶領著支持者堅持路線,不犯大錯,我認為SV未來會漲。或者說,SV會吸引部分ABC使用者。長期來看,勝利天平可能會傾向於SV。
零壹財經·Binary:下一個牛市會在什麼時候到來?需要什麼契機?廖翔:如果有牛市,一定是在BTC再次減半之後。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所以究竟會有什麼新商業模式出來,讓BTC在再次減半之時在迎來牛市,目前是不知道的。
零壹財經·Binary:監管會影響下一個牛市的到來嗎?如何看待監管和數字貨幣發展的關係?廖翔:監管肯定會影響市場。如果是完全自由市場,沒有任何監管,創新會層出不窮,那牛市到來之時會非常猛。但監管如果非常嚴,將會延緩牛市的來臨或者影響下一個牛市的高度。
監管和數字貨幣發展是一種如影隨形的關係。如果現在BTC繼續在漲,那監管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如果BTC一直跌,跌到甚至只有200美金,市值變得非常小,監管可能就不會去管或者會來得很慢。監管是有成本的,監管機構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定是先監管對社會經濟影響更大的事物。但無論如何,監管肯定是存在的,只是輕重緩急的問題。
個人認為監管對BTC未來是好事,BTC發展需要擁抱主流社會。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無政府主義者,主流社會還是需要監管的。有了監管就會吸引更多人、更多資金進入這個圈子,這對BTC來說是一種長期利好。
零壹財經·Binary:一句話說出您對BTC未來的期待。廖翔:偉大的價值儲存網路,少數人的支付網路與標價工具。
3、關於BTG和BCC
零壹財經·Binary:去年您為什麼選擇分叉BTG?您覺得BTG現在算成功嗎?
廖翔:我當初分叉BTG主要有三個戰略目標。第一是讓比特幣社群不再恐懼分叉。就像打疫苗一樣,打完之後就會免疫,就不會再恐懼了。第二個是讓分叉幣不值錢。分叉的越多,分叉這個概念就會被做爛,分叉出來的東西就會越來越不值錢。第三個是通過去中心化挖礦告訴社群是挖礦演算法是可以更改的,而且改演算法之後仍然可以很安全。
從目前來看,當初分叉BTG的目標已經實現了。第一,我們做BTG沒有進行任何募資,也不去影響操縱市場,不參與二級市場交易,恪守開發者的操守。BTG最高排名時全球第五,最低是三十。這一定程度上證明BTG是成功的了。第二,BTG的GPU挖礦抵禦住了51%攻擊,證明了去中心化的生命力。我們沒有像ABC這麼耍賴地增加檢查點去防止攻擊,我們是跟交易所合作,讓交易所增加交易確認次數,並升級了挖礦演算法,成為BTG專用的挖礦演算法。現在BTG的網路非常安全,我們仍然可以被攻擊,但攻擊成本十分高,而且攻擊一定會失敗。這也證明了BTG的成功。
零壹財經·Binary:日前您曾表示退出BTG的管理工作,是出於何種考慮?廖翔:目前我已經退出BTG的管理工作。退出是為了致敬中本聰。中本聰在將BTC社群工作完成七七八八之後,為了不影響社群正常運轉,選擇了隱退。但大家都知道我,我沒法隱退。我就只能將專案徹底交給社群,與社群保持距離,不去影響它,實現去中心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效仿、學習中本聰。我希望再過二十年、三十年之後,大家都說廖翔這個人不錯。現在身邊朋友開玩笑稱我是中本聰二世。現在只是我的行為像中本聰,但如果BTG未來發展很好,幣價能繼續漲,哪怕只漲到300美金或者市值排名進入前十,那我就有底氣說我就是中本聰二世。 誰不服,就也幹出這樣一個社群,然後和我一樣離開,那我甘願做個“小三”,做中本聰三世。
目前BTG社群十分活躍,市值排名全球二十,我離開社群退出管理工作是放棄了很大的利益。而CSW和吳忌寒卻為了爭奪程式碼控制權打得不可開交。所以我做的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當然,BTG發展到現在也有失敗的地方。因為大家都相信去中心化挖礦,在去年極度牛市時,很多朋友買了BTG不願賣,後來跌得很慘,跌了差不多90%。我們發現,我們做這件事的時間點不對,導致很多投機分子賺錢跑了,真正的信仰者卻是在主動買套。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鼓勵投機分子。所以我們最近推動的BCC和比特幣紐約會選擇在熊市上。熊市價格會便宜,虧不了多少,但如果上漲的話,會有很大空間。
零壹財經·Binary:既然提到了BCC,就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專案吧。廖翔:好。比特幣現金BCC是比特幣分叉幣。我們都知道,BCH主打的特點就是擴容、交易速度快、手續費低。如果有另一個分叉也具備這些特點,那完全可以和BCH爭奪真正的比特幣現金。BCC就是這樣的比特幣分叉,交易容量是ABC和SV的十倍,秒級確認(ABC和SV是十分鐘),零手續費。在技術上BCC完全超越了他們,所以我們有底氣說BCC才是真正的比特幣現金,他們只是BCH。
為什麼要爭?原因很簡單,無論Roger還是吳忌寒,老是偷換概念,說BCH是比特幣。他們可以這樣玩,我也可以。我做BCC的目的就是為了吳位元和澳位元幹,在技術上證明我們才是真正的比特幣現金,把BCH分叉後那些真正追求高容量和低手續費的中立者拉到我們的社群裡來。
我一直都支援比特幣,是堅定的比特幣信仰者和捍衛者。所以我從來不說BTG或者BCC是比特幣。我們就是比特幣的分叉,就是為了證明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現在BCC也不是由我分叉。我的策略是由我出錢、出社群資源來支援開發者。 我也呼籲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創業者來找我,冬天都不好融資,但我們至少能給得起種子輪資金。
4、關於挖礦
零壹財經·Binary:怎麼看現在的礦圈?真的礦難來臨了麼?
廖翔:我只能說,現在是非常難熬的。我在去年九四之後就陸陸續續把礦機、礦場都賣掉了,所以對於我,現在沒有什麼壓力。我現在在收二手關機礦機,一個是因為足夠便宜,把這些國內關機的礦機運往海外,有些還是可以用起來的。海外的某些地區的電價確實比國內要低。第二就是希望儘量幫助礦工止損。
零壹財經·Binary:礦圈出路在哪?廖翔:沒有一個行業可以賺快錢。所有行業都要面對競爭,控制風險,成本最優。礦圈就要找便宜的電,用五毛多、四毛多的電挖礦的就是傻子,我從來只找兩毛多的電,三毛以上的我都不敢用。所以,要學會控制成本。另外,避免短債長投。挖礦是一個長期業務,而有些人礦機是通過貸款等短期債務方式獲得的,在幣價劇烈波動的今天,這種方法不可取。
零壹財經·Binary:最後一個問題,熊市之中,您對區塊鏈從業者和投資者分別有什麼建議?廖翔:活下去,熬到春天來臨,才能有秋天的收穫。不要著急抄底,存在暴漲暴跌情況都不是底部。比特幣底部可能就在兩三千美金。我建議每個人設一個鬧鐘,每週提醒自己去看看幣價。如果三到六月的K線基本穩定,波動很小,可能就是底部了。還有,就是當大家都不聊比特幣的時候,可能就到底部了。
寒冬不會凍死所有人,凍死的是大部分都是害蟲,留下的是種子、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