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浪潮下,視訊行業能為其做什麼?
有“網際網路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在美國Code大會上釋出了2017年的網際網路趨勢報告,在《網際網路報告》中談到中國時,重點談到包括遊戲、直播在內的內容市場已經突破30億美元規模,增速超過美國。這一輪風口讓所有內容產業都享受到了風口,知識付費同樣如此。
知識付費的本質是通過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願意共享自己的知識積累。但知識付費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以前我們也經常為知識而付費,如今不過是通過市場規律和便利的網際網路傳播達到知識資訊的優化配置,從而掀起了知識付費的浪潮。
其實在網際網路興起之前,我們學習知識通過閱讀文學名著、報刊等都是要付費的,如今只是知識載體換了而已。
2016年,知識付費浪潮興起,時至今日,已經一年時間,知識付費也已經完整的走過了一個週期。知識付費也不再是大鍋飯、大亂燉,而是精準定位分眾,走精緻私房菜的路子,知識付費正在進入由泛到精的進化過程。
知識付費的興起除了消費觀念的轉變之外(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也源於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各種免費內容井噴式湧現出來,資訊量嚴重過載,而人們又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篩選有價值的內容,於是人們不得不用付費的方式來篩選一些有價值的知識。
知識呈現的形式包括圖文、音訊、視訊等,其中視訊類的常以直播或者點播的形式來展現。而對於直播行業來說,它的火爆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覺到。
2016年也是網際網路直播的元年,這一年網路直播的發展形式和知識付費的形式很相似。2016年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並且各大入口網站也都開始做起了直播,網路直播的風頭一時無兩。
但是隨著國家政策新規的頒佈,觀眾獵奇心理的滿足,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娛樂、泛娛樂直播也逐漸呈現疲軟的狀態,而直播在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卻越來越如魚得水。
直播在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的應用也是知識付費的一種形式,這些視訊內容也都屬於知識內容,而知識內容與娛樂內容屬性不同,使用者消費邏輯不同,使用者更多的是以理性維度來衡量內容價值,因此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更為嚴苛。
也就是說,知識內容的產出相比娛樂內容要傾注更多的心血,但是自己傾注心血弄出來的知識內容還未獲取回報就被別人盜取而又無法追究其人,誰還會繼續去產出知識內容呢?
所以,當知識付費遇上視訊這個知識載體時就存在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版權 。
在知識付費的趨勢下,視訊行業版權保護做得好就是保住了自己的錢袋子。而視訊侵權常見的形式莫過於錄屏、盜鏈、下載這三種形式,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出現是每一個雲視訊服務商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而且現在已經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來防止盜版的出現,視訊防盜版技術將為知識付費保駕護航。
在知識付費的大浪潮下,作為一個合格的雲視訊服務商,除了要保護好創作者的權益之外,還要做好的自己的本職工作,那就是用紮實的技術,滿足使用者對於直播穩定,快速的要求。
知識付費的浪潮下,視訊服務行業能做的還有很多,因為視訊是知識承載量最大的一種載體,在資訊化的時代必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