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好”的社群產品
原創: 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 前天
從業產品至今,負責較多的case還是在於社群產品。在參與了八城聯動深圳場的產品交流現場。圍繞打造一款“好”的社群產品,以UGC、feed流、冷啟動策略3點,我的案例經驗如下

社群產品這裡以2個產品形態web&移動端產品為例講解,因為2個產品所面臨的場景是不同的,因此所需要滿足的使用者需求會有不同。

移動端社群產品
因包含使用者移動操作場景、資訊的高校瀏覽與內容互動將會是社群產品策劃的重點
web端社群產品
承載著社群的介紹與資訊流,資訊的完整度、業務的功能入口、內容產生的路徑是產品策劃的重點
以上我會分2個緯度單獨介紹
2個產品中,冷啟動策略外。UGC入口與Feed流設計會有特殊性,移動端的feed流如何保證產生好的流感,UGC如何保證內容不停的產生,減少低質量內容產生,是2個難點。
在使用者行為結束後,當前行為對使用者的意義。可以看到使用者跑步後,每次行為結束的資料結果是使用者希望傳播的內容。自動的引導使用者產生分享結果,並關聯到社群中,增加了來自第三方生態的流量入口,也同時保證內容產生在社群中。每一次結果分享後,都會產生一個【同步到活力圈】的選中入口。

圍繞的feed型別拆分,這裡以運動、步數、心率、睡眠、基因檢測結果、血壓,5個緯度的型別資料。打磨內容文案的品質、UI設計、核心資料,使用者自然也會進入UGC入口。

feed型別分類後,我們還要對不同型別的內容產生場景進行設計。如日常行為、非日常行為、低頻的資料生成結果。讓UGC產生的feed流保證那一類內容成為主要、另外一類為次要,社群內容達到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關於feed流的策劃,之前我的一次原創課程講解過, ofollow,noindex">國慶原創系列課|後臺產品經理從0到1 。以Feed型別、Feeds詳情、Feed互動3個緯度著手。
注意Feed流的區分動態分類和突出每個型別的核心內容、Feed的詳情內容與管理內容的連結、Feed的點選效果與使用者互動入口。
Feeds詳情中,針對關聯入口。比如某個feeds型別是血壓計結果資料,那應該加入血壓測量入口。使用者對feeds的內容互動下,應該可以產生新的feeds。當有較多UGC集合在feeds中,注意採用一些排序法突出重點ugc。比如評論的氣泡排序。

在點選評論某個內容中,給予使用者轉發的入口。但因評論的內容相對其他型別的feed更高頻,所以應該取消預設篩選,保證社群內容的feed流內容方向。不干擾其他使用者消費。

一個feed流中包含廣告、圈子、話題、業務內容、系統訊息,針對不同類別的feed進行策劃,但需要有一個大的前提框架。整體feed流需要的流感 是什麼?

保證Feed互動讓使用者欲罷不能,每一次的使用都是一次“爽”,酷炫的互動外要保證層級清晰,滿足使用者清楚 “我在哪裡,我要去哪兒”

酷炫的互動效果乾擾了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把握,花時間在這上面可能我已經有足夠的資源多一個型別內容。並且也要考慮使用者群體能否接受這樣的互動引導

針對web端產品,首先使用者使用的場景以PC較多,在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都說做pc的社群已經out了。但不得不承認,這卻是最價效比的一種方式。

PMTalk產品經理社群最早誕生於開源框架,避免從零到壹開發。但結果卻走了不少彎路,程式員更願意從新開始。

PMTalk社群產品和移動端社群一樣,所經歷的產品生命週期流程到現在為止我們走過了4個週期。
包括產品生命週期之間的社群定位、需求優先順序,我們才開始著手做社群。

和移動端社群產品一致,我們也要考慮我們的使用者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特點?既然我們的人群是“產品經理”這樣特殊的人群,我們還有機會吸引他們嗎?

我們這群產品人有什麼特點?當初你是為什麼選擇做這個職位?曾經我也原創了一篇有關於產品經理之路的記錄。 我,為什麼做產品經理?
他們這群人的特點或許有下面這一坨

態度、喬布斯、改變世界、激情、敢愛敢恨的一群可愛人.....當然還有今天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就不一一羅列了。

圍繞產品經理的工作場景與人群需求,PMTalk產品經理社群策劃了原型託管、專案協同管理、活動報名、產品線上交流。好像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只為產品經理的社群。

不管是web還是移動端社群產品,我列舉4個百寶箱是社群產品經理首先需要學習或應用的。
分別是:訊息通知、個人頁面、使用者認可、“活”的產品

訊息通知除了運營人員的推送機制外,社群產品生態自己的系統通知需要一條一條梳理。保證不遺漏與使用者say hello的每次機會。

就PMTalk社群產,我們的個人頁面要滿足產品經理人群的社群成就、外部品牌、個人詳情3點內容展示。
社群成就除了社群的基本交流貢獻,還有產品經理緯度的成就,比如原型貢獻、活動交流等。

讓社群是“活”的,通過實時互動、垂直內容、主路徑3個緯度體現。使用者對主路徑的感知是最快的,比如上面一直在閃動的活動入口。

通過熱力圖尋找產品的主路徑,而不是產品經理自己感覺“主路徑好像就在這裡”

針對一個web端社群產品,看到熱力圖發現導航欄bar 是我們最主要的路徑入口。其中原型與精選是點選頻次最高的。
自動儲存

拉取了國慶節假期前後的資料趨勢,可以看到產品經理人群還是基於工作的壓力下學習需求會更高。在假期中,工作什麼的都統統見鬼去吧~

單獨提出關於feed流的排序法,你可以看到常用的是時間排序法、重力排序法、智慧推薦。但要注意沒有最好的演算法,只有最適合這個場景的演算法。

以重力排序法為例,重力排序法的重力為時間流,拉力為產品經理關注的feed型別。對不同的feed型別加上權重標籤,保證需要的高質量UGC被使用者消費。
好,今天的原創就在這裡,祝大家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