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工智慧時代下的產品經理
序言
產品經理本質上是在幹一件什麼事情呢?簡單來說就是給與一定的資源(錢,人,物)投入,把思想轉化成產品,並且讓市場認可獲得商業利潤從而不斷的迴圈。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時代大開大合,彷彿每個人都能擁有改變世界的思想,與此同時,由於上述流程的投入產出比極高,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出產生驚人商業價值的IDEA,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連線,也因為連線,世界因此變得不一樣了。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產品經理們用低廉的邊際成本在各個領域複製著連線的故事,直至大多數領域得以連線覆蓋,並且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直至無法持續。與此同時,也為未來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如果說網際網路時代擁有“創意為王’,‘人人皆可參與’的特點的話,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特點與之截然相反
1.資料至上,擁有核心資料的組織或者人能夠發現世界運作的規律並從中創造價值
2.個體人才至上,決定最終價值產出的並不是組織或者團隊的力量,而是極少數專業紮實,天賦異稟的個體
可以認真的說一句,人工智慧時代下,那個普通人通過感知世界,去改變世界的時代已經遠去,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已經結束
AI產品經理的基本面
目前的AI人才主要分為如下兩類:
* 一類屬於能夠實現人工智慧技術的工程師,例如:演算法工程師,往細了分類:影象演算法工程師,自然語言演算法工程師,語音演算法工程師,調參工程師,因子開發工程師(請無視這兩個名稱,你最熟悉的也應該是這兩位- -!)
* 另一類屬於能夠可以將人工智慧技術和行業知識相結合並通過產品和專案的落地實現最終商業目標的人才。而這類人才中很重要的一類職位就叫做AI產品經理。可以說AI產品經理的水平就決定了技術到產品化的距離
本文來探討一下AI產品經理的基本面。
能力模型
AI產品的能力模型與網際網路產品的能力模型差距比較大,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一般不會有演算法這一條,對於AI產品經理來說,沒有這一條,可能連和同事平等對話的機會都沒有了。另外,上面沒有寫常規的能力,例如:需求分析,使用者調研,PRD產出等等,這些應該已經當做預設能力模型裡面了,一般不做要求。

AI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知識模型
不同領域的AI產品經理需要的知識模型也是不一樣的,整體來說一般會擁有下面四大知識模組:AI知識,行業知識,產品經理知識,專案管理,不同風格的產品經理會點不同風格的天賦樹。

AI產品經理的知識模型
如何鑑別一個好的AI產品經理?
技術到商業產品過程有著巨大的鴻溝,人工智慧產品尤其如此,無法跨過這些鴻溝的團隊將會屍骨無存,優秀的AI產品經理應該能達到如下要求:
AI產品能夠找到技術和商業中間的機會,並且能夠找到最短路徑進行輸出
AI產品能夠衡量出人工智慧技術能給你的產品帶來多大的價值,能夠算出需要投入的資源,例如需要多少資料,多少標註,多少人力投入(不會被他玩死- -!)
AI產品能夠找到使用者和技術的平衡點,能給技術發展爭取到足夠的資料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