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產品經理的從零到一:人工智慧產品能力模型構建
序言
筆者在《 ofollow,noindex">淺談人工智慧時代下的產品經理 》寫到過,“AI產品經理本質上是輸出通過產品去連線技術和商業的能力”。本文嘗試憑藉筆者的理解構建一套人工智慧產品的能力模型,整個構建鏈路會順著筆者的成長軌跡去寫。會分為如下幾個部分:(一)AI產品經理的日常。(二)AI產品經理的學習軌跡。(三)成長階段與能力模型構建
目標使用者:如果你是一個剛入行或者未入行的產品經理,想了解AI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你。
AI產品經理的日常
為什麼要寫日常這麼無聊的事情?想來想去,其實還是因為很多事情不太好描述,這麼寫出來會更有體感一些。
和工程師們的日常

和工程師的日常是比較開心的,一般來說需求的能力是和工程師在同一緯度上對話的能力,在AI產品經理中如果缺乏這一能力,會非常恐怖。你可以假想一個剛畢業的本科生產品經理一上來就對著頁面指手畫腳,這裡體驗不好,那裡互動流程有點毛病,因為XXX。
但是在人工智慧領域,一個新手過來,上述的日常對話強度是一般新手承受不了的,需要很深厚的AI領域的基礎知識才能實現統一緯度的對話。如果不行的話,大概率是這樣一幅畫面,演算法和開發在下面拿著鞭子抽你,還邊抽邊說,“讓你Y的提需求,讓你Y的提需求,哪來的菜鳥”
和互動運營們的日常

這一塊其實就是比較正常的對話了,需求的能力是對業務的精準判斷,還有一定的設計能力,技術判斷能力(沒有容易被忽悠)。
和老闆的日常

這一塊就是正常的對話了。需求的能力如上圖所述。
其實還有幾個場景沒寫,例如:專案管理,和演算法定演算法結構,開會和業務撕逼等等
AI產品的學習軌跡
上述三個場景,其實是描述了AI產品經理的幾條特徵鮮明的能力模型:AI知識框架與理解能力,業務理解能力,產品設計能力,產品規劃能力
AI產品經理與其他產品經理最大的不同就是需求完整的AI知識框架和理解能力,沒有這個,基本沒有和工程師們平等對話的機會,更無從談產品目標,產品規劃等實現了。
筆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先簡單的對AI產品經理做一個分類:AI產品經理/助理(需求工程師),高階AI產品經理,AI產品專家
AI產品經理/助理(需求工程師):大多數入門的AI產品經理應該都在這裡,顧名思義,就是在整體產品規劃中幫助大PD實現部分產品功能的助理或者需求工程師,需要具備比較強的AI知識框架與理解能力以保障各種產品功能的準確產出。
高階AI產品經理:需求獨自規劃產品線發展方向,架構產品設計產品的能力,並且將任務解構到每一個參與者身上,能保證順利落地,同時具備很深的行業理解能力,能結合商業和技術洞見到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AI產品專家:能結合商業與技術洞見到行業/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且主宰產品發展路線進行商業落地
“一個人能學習併成長的,一定是他所能認知到的概念”,所以其實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能力建模方式,如果都以AI產品專家的能力建模方式讓大家往那邊走,因為有很多概念認知不到,路會走的比較偏。如果所能認知到的概念已經成長到頂了,並且認知水平沒有突破,那麼其實也就是到了個人的極限。
個人的成長路徑
筆者的參與到這一行業的時候,正是AI如火如荼的時候,沒記錯的話,當時只要是個AI專案都會有風投投資。剛加入這行的時候,由於整天被開發吊著打(上面那個畫面就是我),十分的痛苦。後來,我大概花了半年的時間,把這個行業內大多數的頭部論文看完了,順帶偶爾看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水文。看論文的同時,也會去找各種底層演算法的原理,不光找原理,自己還比較欠,還喜歡弄一堆資料跑一下看看效果,每次跑完,基本都是“6666666”。在那段時間裡,印象中把國內國外,叫得上名字的產品所使用的AI技術的應用場景一個一個研究了一遍,同時還想了想為啥沒有用其他方法,也對一些方法的侷限性做了一定的假設,偶爾還會去找專家求證一下假設是否正確。
當時主要就是負責具體的產品落地,以當時的認知水平,構建了幾個維度的資料,其實可以看到,我花了一定的時間把AI理解能力和AI知識體系的能力快拉滿了。

這個階段之後,就是十分痛苦的認知提升的過程了,簡單來說,就是由原來的執行者變成了規劃者,我用一段話描述一下腦袋裡的畫面
每天都需要認真想清楚整體業務,整體產品的價值輸出,要解構成什麼樣子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迭代?如何在短時間內在商業上發揮巨大的能量?如何把複雜的產品結構產品價值用簡單的方式描述出來?怎麼設計才是充滿美感的AI產品?最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在哪?破局點在哪?有哪些是我們可能領先世界做出來的?有哪些方法,經驗可以沉澱下來的?什麼是知識什麼是語言知識從何而來語言從何而來?
花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由上面的圖變成了下面這張:
產品設計能力大幅度提升,業務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新增技能產品規劃和商業規劃,方法論沉澱。初步具有一定領導力,專案管理能力小幅度提升

至於AI產品專家的能力模型。。。我缺少很多概念,就不構建了。如果有行業內的大佬,可以貼貼自己的圖。
個人的建議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並且想要成為AI產品經理,我個人的成長軌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你最先要獲得的就是和你的開發同一緯度對話的能力,因為這個能保障你具體的專案落地,不至於讓你提出一些不靠譜的需求,也能保障你不掛掉。
如果你還不是一個產品經理,並且想要成為AI產品經理,你所面臨的挑戰會異常的大,你可能會被幹的懷疑人生。心理素質不好請左轉。
如果你是一個演算法工程師,並且向成為AI產品經理,請順著第二張圖刻意去訓練自己的能力,儘量多和業務同學,運營同學在一起。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