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養成 21 世紀最有價值的技能?
編者按:這是一個資訊氾濫、干擾不斷的世界,讓人很難靜下心去做事。在這樣的世界裡,那些知道如何有效使用腦力的人將具備特別的優勢。《深度工作》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獲得這種能力。關注生產力和個人成長的博主Dan Silvestre ofollow,noindex">總結 了養成深度學習能力的5個步驟。36kr將其編譯出來,供各位參考。
有些書你讀過然後就忘了。有的則改變了你的一小部分人生。然後還有一些罕見的“寶石”,從根本上改變了你的思考、生活以及工作方式。
Cal Newport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腦力》就是後者之一。
隨著世界的進步,這三類人將會生存下來並且過得很滋潤:
-
資本業主或者能獲得資本的人
-
可與智慧機器和技術協作的人
-
所在領域的超級明星
深度工作聚焦的是第三種類型。要想成為其中一員,你得發展兩項技能: 迅速掌握困難事物的能力 以及在 速度和質量都達到精英水準 的能力。
深度工作就是把兩項技能聯結起來的東西。
困難的事情是複雜的,你需要賦予其所有的注意力和專注力。
把成批困難但重要的腦力工作長時間不受打斷地做下去是高生產力的關鍵
新的生產力定律是:
高質量工作產出-(所花的時間)x(專注度)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人人都能進行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很難,膚淺工作更容易點,在缺乏對工作的清晰目標的情況下,圍繞著膚淺工作看得見的忙會變成自我保護。
我們的目標是系統性的發展你進入深度狀態的能力——這麼做的話就能收穫極大的回報。
什麼是深度工作?
你的清單裡面每一項任務都可以分成兩種類別: 深度工作 與 膚淺工作 。
Cal Newport給深度工作的定義是:
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能力能夠創造新額價值,改善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反之,浮淺工作就是:
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現代辦公環境下總有一些固定程式,比如開會、電子郵件以及報告等。雖然這些東西很難逃避,但你應該有意識地減少花在這些上面的時間以便用於深度工作的時間最大化。
這個世界是個容易讓人分心的地方,而且越來越讓人分心。
我們不斷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從事浮淺的工作活動中,從而減少了我們進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因此,這一能力正變得越來越罕見,從而凸顯在我們經濟中的價值。
只有少數培養出這種技能並將其變成工作核心的人能夠茁壯成長。
深度工作是要工作得 更加聰明,而不是更加努力 。
這是21世紀的超級能力。
如何形成進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為了讓這個指南更容易遵循,我把它分成了5個步驟:
-
選擇你的深度工作哲學:有四種策略——禁慾主義、雙峰哲學、節律哲學或者記者哲學。確定你的哲學,開始相應設計你的工作
-
把深度工作當做習慣:把深度工作模組安排進你的日程表中堅持下來。建立固定的日常例程,在向深度的轉變中把摩擦最小化,比如選擇你進行深度工作的地方,時間視窗以及執行方法
-
像企業一樣執行:知道做什麼和知道怎麼做是兩碼事。要想成功實現高階戰略,就得把焦點集中在重要的地方,針對領先指標行動,堅持激勵性記分表,並且建立建立規律問責制
-
排除干擾:不斷地進行任務切換削弱了我們保持專注的能力。這裡我提供幾點提示,可以幫助你排除干擾,改進專注度
-
利用停工期增強深度工作效果:我們每天完全保持專注的時間只有4小時。長時間的高度集中應該用有質量的休息來平衡。休息是人人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掌握休息的技能會改變你的人生並且讓更有生產效率。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吧!
步驟1:選擇你的深度學習哲學
在導致深度學習困難的環節和文化裡,我們必須給自己的工作生活新增一些明智的例程和固定程式。要設計好,讓我們付出在轉向和保持集中所需的有限的意志力最小化。
將深度工作持續整合進你的生活當中有4種哲學:
-
禁慾哲學:通過消除或者讓浮淺工作最小化來實現深度學習最大化。把你自己隔絕起來,長時間排除干擾;不允許有任何浮淺工作
-
雙峰哲學:將你的時間分成一些明確定義的片段留給深度工作,剩下的則對其他事情開放。當你要想僧侶一樣工作時保留幾個連續工作日。你每週至少需要1天的時間
-
節奏哲學:不斷開啟深度工作的最簡單方式是將它們變成一種簡單的定期習慣。節奏哲學涉及到在定義好的特定時間段設立一個例程——理想情況下是每天3、4個小時——這些時間要專門留給深度學習
-
記者哲學:以適應時間塊為原則把你的一天在深度和浮淺工作之間進行交替。一開始不建議這樣做
確定你的哲學,然後開始相應設計你的工作。
只有你才知道那種模式最適合你。對一個人有效的策略用在另一個人身上可能就會失敗。
步驟2:讓深度工作成為習慣
在選擇好你的工作哲學之後,你必須不懈地致力於將深度工作模組安排進行日程表當中並且要堅持下去。預先安排好就不需要發揮你的意志力了。
養成深度工作習慣的關鍵是不要光有良好意願,要給你的工作增加旨在將進入和維持專注度所必須的意志力最小化的例程和固定程式。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段時間的效用,要建立起例程和固定程式,以便將過渡到深度工作的阻力最小化:
-
在哪裡:識別只用於深度工作的位置,比如會議室或者安靜的圖書館
-
多久:給一段深度學習時間設定特定的視窗。總要有終止時間而不是讓它一直保持開放。
-
怎麼做:你的固定程式需要規則和流程才讓你的努力結構化。在深度學習期間是不是得遮蔽網際網路?像頁數、單詞數之類的指標是不是可以衡量你的工作效率?
-
支援:要想讓成功最大化,你需要系統性的支援。比方說,例程可能會指定你從喝杯好咖啡開始,或者確保你能獲得足夠合適型別的食物來保持精力。
步驟3:像企業一樣按照4原則去執行
知道做什麼和知道怎麼做完全是兩碼事。
個人和公司集中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來找出這個what但卻未能找出如何去執行所識別出來的戰略的辦法。
執行比制定策略難。
《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 (4DX,高效能人士的執行4原則) 》介紹了成功實現高階戰略的把4條“原則”:
-
聚焦最重要目標:深度工作時間要用於實現少量真正關鍵的目標。這些事情應該能返回有形的、實質性的職業好處,從而產生越來越穩定的狂熱感。少即是多。
-
關注引領性指標:用兩種指標來衡量你的成功:滯後指標和領先指標。滯後指標衡量的是你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比如寫的頁數。領先指標衡量的是會推動滯後指標的新行為。對於深度工作來說,相關的領先指標是在專門為目標而進行的深度工作狀態下所消耗的時間。
-
堅持激勵性記分表:在保留分數的情況下大家會有不同的玩法。Newport用一張簡單的日程表來跟蹤每天進行深度工作時間並計算產生有形結果(比如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的日子。
-
建立規律問責制:你需要對自己的重要目標進行例行問責。養成在下週開始前稽核上週計劃完成情況的習慣。
步驟4:排除干擾
我們生活在一個容易分心的世界。
在工作中長時間不受干擾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個人生活裡也會受到干擾,比如電視或者社交媒體。
因此,我們得注意力廣度已經降低。我們的大腦對干擾已有預期甚至要求。
打斷,甚至是短暫的打斷,都會顯著延長完成某項任務所需的總時長。
不斷地任務切換會削弱我們的專注度。反過來,刻意的專心工作,則可帶來神經通路的強化。
以下是排除干擾改善專注度的辦法:
耳機:我把我的Bose QuietComfort 35耳機視為自己做出的最好投資之一。同事會認為你聽不見他們,所以你被打擾的門檻會高很多。
-
遠端工作:從請求半天時間開始,最好是在早上。
-
電子郵件:把電子郵件當做一個待辦事宜,在日程表中每天安排2次去處理:早上或者傍晚很晚的時候。要有個終止時間,比如一個番茄鍾週期
-
遮蔽手機通知:遮蔽一切通知。如果是真正緊急的話,大家會打電話給你的
-
安排好上網時間:預先安排好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避免在這些時間以外上網。限制在家上網的時間可改善你的集中度訓練
-
回到原點:到了一天結束的時候,要關閉所有的標籤頁和程式,刪除或者將所有檔案從下載目錄移走,清空回收站,關閉計算機。迴歸原點讓“未來的你”重新開始。
步驟5:利用停工時間強化深度工作效果
長時間的高度集中應該輔以高質量的休息來平衡。
研究表明,我們每天充分專注的時間只能維持4小時。此後,我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開始下降。
休息對於強化你的深度工作效果非常重要。
一天的工作日結束時,就不要再去考慮工作問題直到第二早上了——吃過晚飯就不要去看電子郵件了,不要回想進行過的交流了,也別再去謀劃如何處理即將面對的挑戰了;總之工作的一切都別再去想。
你必須像對待深度工作一樣同樣不懈地去保護你的休息。
停工時間重要的原因如下:
-
新洞察:當你有意識的大腦休息時,大腦的潛意識部分就開始接管並且提供有價值的洞察或者創造性的想法並鞏固記憶
-
充電:休息可以補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你通過給注意力活動休息的時間來恢復這方面的能力。
-
傍晚的工作通常都不重要: 優質的停工時間不是漫無目的的網上衝浪或者觀看Netflix。要更加有意識地對待技術,比如接受數字極簡主義以及進行數字戒毒。
休息是人人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掌握休息的技能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讓你變得更有效率。
如何更擅長深度工作
改善你的深度工作能力是一個過程,你需要不斷地練習。
以下是改進深度工作的辦法:
-
退出社交媒體:所有那些統治都會傷害你的專注力,讓你無法保持專心。社交媒體也不全是壞的,但絕對是個壞習慣。
-
練習說“不”:在決定追逐哪些機會時要有所選擇。只要那你學不會適時說不,那就是預設說是。這方面不妨讀讀Greg Mckeown的本質主義。
-
冥想:早上10分鐘的冥想會極大增強你一整天的專注力。
就像任何新練習一樣,要根據你自己的生活進行調整。
深度學習並沒有一刀切的通用模式。只有適合你的辦法。
一旦你找到了它,你將變得不可阻擋。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