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稅收“緊箍咒”念起,華誼兄弟是否會被馮導再拉下水?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客觀來看,新的補稅檔案,確實會重創華誼兄弟!
近兩日,一份《橫店工作室會議內容》檔案被影視圈從業人員紛紛轉發。該檔案稱,國家稅務總局下達浙江稅務局,要求影視工作室展開稅務自查自糾,影視圈的補稅工作正式實施。
文中稱,此次自查自糾規定,“工作室需要按照2016年至2018年三年總收入的70%(最少)按個人勞務計算稅款,需補繳費用和滯納金”。在隨後的3天內,浙江已有17位藝人被約談,補稅工作需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
隨即有媒體計算得出,總體來說,工作室補繳稅款的稅率大約相當於工作室總收入的20%。

據《證券時報網》報道,作家、編劇趙冬苓就公開建言,各協會和全體從業者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保護影視業的發展,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集體發聲。
針對“影視行業補稅”一事,《雍正王朝》、《北平無戰事》等優秀電視劇的編劇劉和平朋友圈發文表示:今天上午跟國家稅務總局領導溝通交流得很好,國家對影視行業的扶持政策不變,只會更好,關於這三年補繳應納未納稅款對編劇行業已明確答覆,按2002年國稅字52號檔案繳納16%稅款,未足16%補足即可。

影視圈的納稅漏洞和逃稅“流毒”,起因於范冰冰案,擴散於馮小剛並將上市公司華誼兄弟一道“拉下水”。
在此案持續發酵過程中,華誼兄弟的股價上演了一輪高臺跳水,從此前8.6元左右的平臺,迅速垮塌到最低時的4元左右,腰斬有餘,令無數股民感慨“華誼再無兄弟”;在11月30日補稅事件傳遍朋友圈時,華誼兄弟股價更是大跌了4.66%,遠超當日創業板指數的跌幅。
客觀來看,新的補稅檔案,確實會重創華誼兄弟!
而且,這一次,又與馮導有莫大關係!
話說華誼兄弟在2015年從馮導手裡收購了一家公司,名叫“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也就是前段時間備受市場質疑的一宗收購:當時東陽美拉的註冊資本雖然有500萬元,但並未實繳,實際淨資產只有-0.55萬元,就連資產總額也僅為1.36萬元,妥妥的空殼公司。
但是誰讓人家是大名鼎鼎的馮導的“親兒子”呢?為了攀上這層關係,華誼兄弟豪擲了10.5億元去收購;僅此一項,馮導分分鐘實現了10個小目標。同期,華誼兄弟還花了7.56億元,從李晨、Angelababy、陳赫等6人手中,收購了東陽浩瀚的70%,同樣是超高溢價。

(華誼兄弟2015年年報)
再來看這兩家過去三年的業績表現,利潤表現也說得過去,可見馮導和一眾大牌明星的“吸金”能力那是槓槓滴!但是,對比兩家公司各年度稅前營業利潤,和稅後淨利潤,差額並不大;特別是2017年,測算出的兩家公司的所得稅率也大致就在10%以內,相比本次檔案下發的20%,那可是有很大的補稅空間喲!


(華誼兄弟2015年年報)

(華誼兄弟2016年年報)

(華誼兄弟2017年年報)
僅以2017年為例,兩家公司創造的營業收入合計高達4.5億元,實現的稅前利潤高達3億元,稅後利潤合計則高達2.7億元以上,也即兩家公司繳納的所得稅僅有3千萬元,還不足同年收入的7%。
要是嚴格按照20%左右的收入比例進行補稅,僅這兩家公司就要付出去6千萬元所得稅,還沒算上可能有的滯納金之類。
要知道,2018年流年不利的華誼兄弟,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已是同比將近腰斬了,這預期中的至少6千萬元補稅,豈非是雪上加霜?

(華誼兄弟2018年三季報)
然,“馮禍”還不止於此,隨著影視行業的收緊,馮導和部分明星的人設垮塌,東陽美拉、東陽浩瀚兩家公司未來還能夠達到當初被華誼兄弟高價收購時作出的盈利承諾嗎?即便完成了盈利承諾,兩家公司在未來更長的時間跨度上,還能夠達到當初收購時預期的持續盈利嗎?如果不能,留給華誼兄弟18億元的溢價收購商譽,又將面臨多大的減值壓力?

(東陽浩瀚原股東成立承諾)
(東陽美拉原股東成立承諾)
補稅+可能面臨的商譽減值,當初為了馮導和一眾明星豪擲巨資的收購,是否會將華誼兄弟帶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編輯:王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