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將戴上“緊箍咒” 區塊鏈迎來規範化管理
來源:中國經營網
10月19日,據中國政府法制資訊網訊息,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制定了《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規定要求,區塊鏈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登記表》。同時,規定針對區塊鏈資訊服務的實名制,內容安全管理,涉及新聞、醫療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內容資訊服務,監督檢查以及安全評估等方面進行制度規範。
對於此次制度規範,比原鏈創始人段新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是區塊鏈資訊服務規範化管理的一個前奏。
區塊鏈從業者張柯鋒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好訊息。“之前無論是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判例還是最高院規定認可區塊鏈,都是司法認可的範疇,是一個巨大進步,從演算法可信進步到司法可信。現在立法也開始逐步跟進,對於一直以來合法合規的鏈圈從業者而言,盼望早日出臺,而不是任由幣圈與借區塊鏈名義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人汙名化區塊鏈。”
同時,記者注意到此次規範主要集中在內容安全管理等監管層面。張柯鋒認為,對於區塊鏈這類新事物,立法上應該平衡監管與發展關係,在劃清紅線的同時,給予創新足夠的空間,尤其採用技術手段創造一個創新的空間。比如沙盒平臺,一方面法律政策上可以劃出一塊特區,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一個技術平臺,創新專案能夠接入這個沙盒技術平臺接受監管,同時這個沙盒技術平臺也是孵化平臺,提供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援做POC(類似實驗專案)。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政府對於ICO釋出禁令,但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的落地應用仍在尋求發展。在今年3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答記者問時,對於區塊鏈技術表示了慎重的態度,他說:“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除了考慮市場動力以外,也要考慮市場大局。在投入執行之前,一定要考慮到與消費者、與投資者的關係。”
今年5月份,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擬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